廖世梅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低年段的教學重難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效開展識字教學對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提高教師識字教學效率極為重要。文章從游戲激趣,寓教于樂;追根溯源,知情識意;聯系生活,識用結合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從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可知。新課標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低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要會寫,而且須“多認少寫”。這個數字,挑戰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教師的
教學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那種帶音認讀、去音認讀等單一的識字教學策略明顯已經不能滿足今天的教學需要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部編版教材的特點在于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文章以《小小的船》為例,結合識字教學理論和識字教學課堂實踐,探究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 游戲激趣,寓教于樂
語文課堂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陣地。低年段學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但注意力卻難以集中。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采用游戲教學法,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識字熱情,讓學生在參與識字游戲的過程中,把生字記住。在《小小的船》
一課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下三種游戲策略。
(一)猜字謎
猜字謎本身寓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通過設置字謎,將字音、字形字義等要素置于其中,讓學生開動腦筋的同時,又能靈活識記漢字,可謂一舉兩得。在《小小的船》一課中,有多個漢字都能用猜字謎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兩——“一橫一框,兩個小人藏中央”;看——小手放在眼睛上……這樣的字謎將字形的結構比較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助于學生的識記。
當然,教師要適時提示學生漢字各部件的組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漢字的結構,識記漢字的字形,理解漢字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剛開始出示字謎時,務必要簡單、易懂,使學生能夠迅速地想出謎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方便教師接下來的課堂教學。
除了讓學生猜字謎外,教師可以加大難度,鼓勵學生根據字音、字形、字義等特點,自己編字謎,讓全班同學來猜。這樣的互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例如,“生日”——星;“兩個小人坐土上”——坐;“一點點大”——頭……
雖然有時學生編的字謎會略顯粗糙,但他們對漢字的學習熱情,卻在這種愉快輕松的游戲教學中高漲起來,在拓展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同時,樹立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
(二)學生演示
直觀演示識字法是低年段教師識字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用形象的肢體動作或具體的實物進行演示,并結合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從而讓學生對某一抽象概念有具象的理解。有些漢字,可以用動作演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記憶與理解,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小小的船》中的“閃”和“看”字,最為典型。
“閃”字是半包圍結構,一個人在門框里。此時,邀請學生站到教室的門框里,雙腿張開,組成了一個“閃”字,形象而直觀。教師再相機指導偏旁“門字框”,舉一反三,引導學生說出更多關于相同字形的字。如,門字里面加個口——問,要用嘴巴說;門字里面加個日——間,房間是用橫隔開的……學生不僅知其形,還能懂其意,進而認識更多相同類型的漢字。
“看”字則更形象,教師從字形上引導學生理解“看”字上半部分是“手”字的變形,“目”字即是眼睛,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字。通過學生生動的動作演示,他們能清晰地記憶“看”的字形結構。
動作演示識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鼻、手和腦等感覺器官,把抽象的漢字具象化、直觀化,既化難為易,又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而且這種親身體驗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學生享受表演帶來快樂的同時,在較短時間內記住這些生字,并深刻理解生字的含義,提高識字效率。
(三)小組賽
就低年段的識字教學而言,教師須抓住低年段的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這一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采用小組合作比賽的方式,有效提高識字的效率。《小小的船》是一首語言輕快的兒歌,其中展現的夜空景色優美動人。星星是這首兒歌的主要角色,以此來創設特定的小組“摘星星”比賽,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識字的熱情,鞏固所學的知識。此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在其中穿插生字組詞、生字造句等方式,由點到面,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
二、 追根溯源,知情識意
漢字有其演變的過程,有自己的構造規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便深藏于此。在識字教學中,以漢字的字形演變規律為依據,通過板書、多媒體設備等教學用具,展示漢字在字形方面的演變,能有效增強學生對漢字字形、字義的理解。象形字的教學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中,100個會寫字中有90個都是獨體字。如,第一單元識字課《日月水火》中的“日、月”等字,課本中不僅以圖畫形式展示了每個字的原始圖樣,右下角還出示了這個字的甲骨文和楷體形式。在教學中,利用好這一資源,可事半功倍。教師先用課件呈現太陽圖、月亮圖,引導學生觀察太陽、月亮;點擊課件,出現“日”“月”的象形字;再點擊課件,出現“日”“月”字。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象形字和現在的“日”“月”的異同,學生即可牢牢記住“日”“月”二字,還能為接下來的教學做準備。以此類推,再用同樣的方法教學“水”“火”“山”“石”等字,學生便可舉一反三。
正是因為有了前面《日月水火》的識字基礎,《小小的船》的會寫字的識記對學生來說會更為輕松。《小小的船》的四個會寫字
“月”“兒”“頭”“里”都是獨體字,教師都能在教學中滲入字理,引導學生追溯字源,幫助學生形象記字,理解字義。例如,在教學“月”字時,教師先用粉筆在黑板上以畫圖的形式,回顧“月”字的字形演變過程,引導學生明確“月”的字形,再順勢提出“兒”字也是象形字,提出“那兒字在古代是怎么樣的?”的問題。最后,以此種方式教學“兒”字,在黑板上演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