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海
摘 要:在信息時代中,教育要求出現了新變化。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更加全面,同時也要求學生實踐技能得到強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面臨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難題。如何改變這種困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當前每位信息技術教師主要探究的話題。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一、 引言
網絡時代的到來要求每個人都能掌握基本的網絡應用知識,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網絡應用技術,符合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當前時代中,信息化技術是企業發展中重要的應用技術,為了滿足企業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非常必要。因此,這需要信息技術教師不斷探究更多高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上好每一堂信息技術課。
二、 情景交融——打造生動課堂
(一)生活化教學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學習的教育理念。不論是哪一門學科的教學,都不能與生活背道而馳。可以說,一切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習活動都是為了生活服務,“教”“學”與“生活”是緊密關聯的,這三者間存在著互補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可以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深化,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最終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圖像處理的基本操作》時,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創新、優化,從而使學生滿懷熱情參與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拍照”這一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引入到課堂中,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美麗的場景,使學生陶醉在這些場景中,從而使學生帶著熱情,學習本節課程的主要知識內容,為學生記憶知識打下良好基礎。生活化的教學核心在于,以生活為引導,讓學生的思路可以跟著教師的引導,不斷去學習新知識,從而實現教學效率提升的目標。
(二)情景化教學
情景化的教學重點在于,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將教學的氛圍優化,從而使得學生積極性得到提升。情景化教學并不是單一的情景創設,還包含情景引導、情景再現等。在這些教學方法中,教師應用最多的方式為情景創設,但是這種方式并不適用于全部的教學活動,在一些特殊的教學活動中,還需要教師選擇更為合理的方法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圖像色調色彩的調整》時,教師可以將情景引導應用到教學中。選擇一些學生最為敏感的色彩作為教學引導,學生在看到這些色彩時會“眼前一亮”,學生會產生一種好奇,這種好奇是色彩色調對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而產生的。此時,學生的學習意愿變得非常強烈,對知識的渴望空前高漲。然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走進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帶來更多精彩的知識講解,從而將信息技術課程的質量提升。
三、 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有所獲
(一)教學目標分層
信息技術的課程體系性較強,這是這門課程的一個優勢。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學習掌握,而教師在教學中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要求學生掌握全部的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將這個誤區繞開,將更多實際的教學理念融入信息技術課程中,不斷地優化教學目標,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有層次感,最終使教學活動的開展變得更有體系,從而使得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協調。例如,教學“圖像格式”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初期讓學生掌握圖像的基本格式;中期讓學生學會格式轉換;
后期讓學生掌握不同格式的不同應用環境。通過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分層,可以使教學開展更加有序。
(二)教學內容分層
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可以簡單地分為基礎知識、應用知識、綜合知識。這些知識內容存在著較強的層次感,這有助于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教學內容的分層意義在于,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調整課程的著重點,將有限的時間最大限度利用,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圖像合成》時,教師可以將本節知識進行梳理,整理出哪些知識需要學生記憶并掌握、哪些知識需要學生靈活應用、哪些知識需要學生綜合應用,然后針對這些知識內容設立學習等級,等級高的需要教師在教學時重點講解,從而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內容的分層對于教學活動的整體開展有著重要意義,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研究。
(三)教學檢測分層
分層教學的成果需要通過測試進行檢測,這有助于教師為后續教學活動的調整提供理論依據。不過,教學檢測的分層往往是分層教學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教師認為分層檢測只需要將測試的試題按照難度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開展不同層次的測試,最終將測試的結果匯總、分析。不過,這其中有一個點往往被教師忽略,學生的階段性極度不穩定,如何科學合理地評測出學生的學習水平,成了分層過程中需要教師考慮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文章主要以階段性檢測與綜合性檢測結合的形式進行分析,
對分層檢測進行優化。首先,教師應該開展階段性檢測,檢測的內容應該涵蓋更廣泛的內容。其次,每一個大階段的教學結束后,對學生摸底,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根據學生平時標注,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測試。教師根據綜合評定的結果開展分層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不斷優化教學模式。
四、 媒體教學——發揮網絡優勢
(一)演示教學
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為學生掌握網絡工具應用服務,目的是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演示教學法是教師應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在主機上演示某一個操作步驟,實現學生對該步驟的學習。不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個弊端:學生的參與性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由于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教師進行操作為學生演示,教師的精力往往集中在知識的講解上,而忽略了課堂管理,從而導致教學效率受到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對演示教學進行優化。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演示操作,這些操作步驟的演示需要教師事前制作視頻,然后在課上將這些視頻播放給學生,教師在學生觀看視頻時一邊講解,一邊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生出現走神的情況,教師需要及時進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