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藝華
摘 要:相較于初中數學系統化、體系化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的作用更多在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數學能力的培養。伴隨時代發展,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科學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更加廣泛,網絡學習空間在教育行業得到充分的普及。網絡學習空間具有眾多優勢,它的運用能夠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和沉浸度,豐富學生的數學視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保障課堂教學進度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文章將通過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分析網絡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和出現的問題,以及根據問題提出的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一、 引言
網絡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好處眾多。首先,能夠優化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例如,當前很多農村和偏遠地區以及教育資源不充分的地區都采用了利用網絡進行遠程授課學習知識的方法。其次,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保障教師授課的進度。例如,教師利用網絡學習空間能夠有效節約板書的時間,還能夠將知識動態化和生動化,從而便于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引導學生練習不同難度和等級的題目,促進學生有針對性的提高。
二、 網絡空間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意義
(一)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傳統的“一鍋燴”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能力提升的要求,網絡空間學習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途徑。傳統教育中,由于教師進行題目的統一布置和統一要求,因此部分程度較差的學生不能夠對基礎進行充分的練習和鞏固,而程度較好需要進行拔高的學生又不能滿足需要。采用分層次分難度的方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發展。
(二)有效促進邏輯思維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的邏輯性和立體化方面較為缺乏,需要由教師進行引導來促進邏輯思維的進步。而網絡學習空間的引入則能夠有效輔助教師完成這一任務。借助網絡學習空間能夠將知識進行動態化具體化轉化,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的進步和抽象思維的發展。如果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形成合理充分的邏輯思維,那么在進入初中后學習難度明顯增加的初中數學會有更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進步意義。
三、 網絡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現存問題
(一)教師缺乏對網絡學習技術的掌握和應用
部分教師可能會以年紀較大學習接受新知識能力差為理由,拒絕接受新的科學技術,導致課堂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在學習網絡學習空間技術的應用方式時并未充分掌握,導致在具體操作時出現許多問題,不但沒有加快課堂進度,增加課堂容量,還有可能導致課堂節奏拖沓,不利于小學數學的授課,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也不能夠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教師對課堂中互動性任務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現代化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往往在課堂中起到主導作用,而教師則負責對學生進行積極合理的引導。但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趕進度和一味地拔高,導致課堂的互動性不強。而缺乏互動的課堂是極度無趣的,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動力。部分教師即使采用了互動性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和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很多的行為仍然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或者提問并未涉及學生對題目的思路和解題方法。
(三)難以擺脫傳統思維
雖然已經使用了網絡學習空間的新技術手段,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仍然不能擺脫傳統的授課思維,網絡學習空間只起到了表面作用。并未能與課堂進行充分的深度結合。教師授課壓力仍然沒有得到減小,而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仍然不夠充足。不利于學生未來數學能力的長期培養。例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即使使用PPT技術的科技設備,但是由于教師長期習慣用板書來講授知識,和使用PPT相比,板書更加浪費時間,而且板書的過程中容易造成粉筆灰污染,對教師的身體也會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課堂的正常進行。
四、 針對問題提出的解決對策
(一)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優化課堂教學
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手段學習成長,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部編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烙餅問題》中,由于學生可能沒有在實際生活中做過烙餅,對實際情況不了解,因此對題目的理解也會存在偏差,但是如果借助網絡學習空間的動畫效果,那么就能夠充分促進學生對課堂授課的理解。借助Flash,讓學生了解烙餅的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一張一張地烙,還有一種情況是兩張一起烙,讓學生借助動畫手段自己上手操作試一試哪一種方法更能節約時間。接著再由教師提出問題:烙三張餅怎樣才能夠節約時間?由學生列出表格進行小組討論,同時還能夠借助動畫更加生動直觀地討論和分析問題如何才能解決。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的《工程問題》,首先需要學生充分理解公式,工程總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時間。由教師給出例題,并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技術提供圖片或者視頻等內容,促進學生能夠充分對比例題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而教師可以增加題目難度,例如,甲乙兩工程隊修路過程中,在甲單獨修路了n天后,乙加入,又在a天之后,乙退出,甲乙兩隊施工效率分別為m,n,總路程為S,讓學生自主計算,一共用了多少天完成工程。并讓同學計算最短的工期時間。二次提高難度,加入甲乙兩隊的施工費用,鼓勵學生計算如何才能夠花銷最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夠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二)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分層次分等級練習題目
每個班級中都會存在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部分學生可能由于接受能力強,知識吸收速度快,更加需要拔高性的題目,推動數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但是也會有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知識吸收速度較慢、基礎程度差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需要更多基礎性題目的練習,保障打牢基礎,對知識能夠進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夠再去考慮拔高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技術對練習題目進行分層,借助這一技術每天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測試,再借助大數據工具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再對這一模塊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估,保障學生的能力能夠一直得到充分的提升。例如,在部編版的六年級上冊數學《扇形統計圖問題》中,由于扇形統計圖會與多種題目進行結合求解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將綜合難度明顯更大的題目劃分給程度較好的學生,將基礎性的題目分配給程度一般的學生,鼓勵大家有針對性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