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迫切需要。隨著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青島市“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發起攻勢,市教育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為遵循,以青島入選山東省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城市為契機,突出理念先行、需求牽引、整體布局、創新賦能,在先行先試、創新實踐中成功創建教育部“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及應用研究實踐共同體”,探索出獨具青島特色、品牌效應顯現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徑。
以理念為先導,人工智能教育方向把得更準
始終把教育的育人本質作為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的前提和關鍵。
前瞻構設明方向。青島市教育局先后出臺《青島市人工智能教育實施意見》和落實措施,在全國率先提出市域層面普及人工智能基礎教育,明確了2022年實現全市人工智能教育基礎課程普及的階段目標,從基礎環境、教育資源、師資隊伍、專業人才等方面多維發力,助推人工智能教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理論創新、技術突破和應用示范等全方位發展;從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支撐體系、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培育學生人工智能素養、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宣傳四個方面排布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青島市人工智能課程發展明晰了前進方向。
精準定位找路徑。著眼有效提升學生人工智能素養,市教育局與南京師范大學展開全面合作,基于青島現狀量身打造“綱要先行、一綱多本、教練結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了以能力和素養為導向,以人工智能核心概念為基礎,以聚力解決問題、創新應用實踐為落點的青島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從課程性質、目標、結構、內容、實施及保障等方面,細化、明確、固化規范,確保穩步推進、梯次發展。
快速響應建體系。市教育局及時成立青島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攻堅小分隊,從資金保障、政策制定、人員培訓、設備配備、教育教研等層面,溝通協調人工智能教育推進過程。完成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落戶,創建“1+4+100N”人工智能教育試點體系,遴選打造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三區一市”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區,推動青島一中等百余所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學校縱深發展,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以需求為牽引,人工智能教育路子走得更順
堅持把人工智能的準星瞄向教育需求的靶心,實現教育需求與人工智能同頻共振。
讓教育更富針對性。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特點、接受能力和知識儲備,選擇相應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普及和傳授人工智能知識;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了啟蒙、普及、培優三種教學模式。小學一至三年級采取視頻授課模式,其他年級(初、高中畢業年級除外)采取常規授課模式。目前全市659所小學每月開設1節人工智能教育啟蒙課;156所學校共計4萬余名學生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課程;面向有愛好、有出色專業基礎的學生開設培優課程,全市90%以上的學校成立人工智能社團,聚焦人工智能發展專業方向,定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
讓教育更具多元性。秉持“搭建平臺、聚合資源、勾畫藍圖、引領發展”的宗旨,著眼構建更加有效的“資源統合、力量整合、技術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系統和發展格局,青島市教育局分別與華為、科大訊飛、商湯、越疆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11家全國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聯盟。政、企、研、學多元協同,優勢互補,打造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體系,賦能青島人工智能教育穩健縱深發展。
以保障為支撐,人工智能教育步點踩得更穩
注重軟硬件一體推、同步建,支撐人工智能教育行穩致遠。
挖掘人才潛能。教育智能時代的關鍵在人。青島市教育局通過市、區、校三級聯動,創新教、科、研“三位一體”活動機制,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轉崗培育等方式,打造專業化的人工智能教師隊伍。依托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分批次、常態化開展專業培訓,創新線上“專家講座+實時答疑”、線下“訂單培訓+集中授課+上機實作+合作探究”培訓新模式,定期組織城鄉交流、觀摩學習、教學研討、同課異構等活動,學科教師專業水平穩步提升,課程開設制度化、教學實施規范化、活動開展常態化逐步實現,聚力打通人工智能課程普及“最后一公里”。
釋放基建效能。堅持“全市統籌規劃、區市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統籌聚合資源,協同分步推進,先后投入7000余萬元,建成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為課程全覆蓋提供計算能力支撐;研發集“課程教學、內容創作、項目科創”于一體的人工智能教學平臺,全方位支撐起人工智能課堂教學;打造集“課程教學、應用實踐、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形成特色鮮明、層次分明、融合發展的實驗室建設體系。滿足學生體驗、探究、實踐的需求,呈現更加多元的人工智能學習空間。
集聚宣傳勢能。持續推進青島人工智能教育內涵外拓,覆蓋各區市教體局,各學校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宣傳隊伍,開通人工智能教育聯盟公眾號和網站,暢通專屬宣傳渠道,定期發布工作專報;擇優遴選人工智能教育鮮活案例,利用新媒體矩陣,推出系列經驗報道和典型宣傳,特色培優,輻射帶動。先后召開了“技術賦能教育、創新引領未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人工智能教育聯盟大會等,多層面展示,多維度介紹,體系化宣傳,講好人工智能教育發展的青島故事。
以創新為引擎,人工智能教育步伐邁得更快
突出創新引領,聚焦改革賦能,讓人工智能教育充盈活力、充滿動力。
攻關研究破題答題。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成功申報教育部科技司實踐共同體項目課題“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及應用研究實踐共同體”。全年開展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探究,梳理提煉“基于興趣基點的啟蒙教學、基于案例學習的普及教學、基于項目學習的培優教學、基于薄弱學校的送課教學”課程推廣模式,完善課程資源庫建設,從知識與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等方面開展人工智能學習評估,促進師生人工智能素養的提升。
構建生態常態長效。青島教育系統“互聯網+教育”大平臺——青島教育e平臺統籌教育大數據和視頻監控資源,讓全市教育數據“可匯、可管、可用”,實現“可視化、助決策”。在局屬學校部署課堂診改、軌跡采集、個性學習、智能識別、水電監測、視頻整合等17個智慧校園管理系統,構建起“智慧互聯、數據可見、智能決策、聚焦教學”的智慧校園新生態。
打造品牌做精做優。堅持普及與培優相結合的路徑,出臺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綱要。推廣集體備課模式,強化教師人工智能教學能力;鼓勵開展項目化教學,深化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綜合多種評價主體,優化人工智能教學評價體系;重視人工智能倫理教學,提升師生人工智能素養。多元開放,適度配置,組團發展,評測素養,推動賽事,提層進位,做優做強青島人工智能教育,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青島品牌。
優質人工智能教育生態需滿足六要素:科學的頂層設計是前提;持續的建設完善是常態;健康的生態建設是關鍵;廣泛的互聯互通是基礎;嚴格的安全體系是保障;良好的師生體驗是根本。人工智能教育推進之路并非坦途。教師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質量有待提升、評價體系尚未閉環構建等問題現實存在,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青島人工智能教育將繼續遵循“山東龍頭,國內一流,全球影響”的發展定位、人民滿意的標準、高質量發展路徑,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發展與城市戰略定位和發展水平相匹配的現代化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