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寧
物流企業在當今的社會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作用,物流企業在發展中正從小規模企業逐步轉變為綜合型大企業,生產過程中直接成本的現金支付與生產制造企業壓縮的物流費用造成諸多現實問題,導致物流企業會面對現金流緊張,抗風險能力降低,債權風險的提高。構建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債權風險管控體系是當前物流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的現實問題之一?;谏鲜鲈颍恼聦ξ覈锪髌髽I債權風險管控的具體構建方式進行詳細的探究,希望能夠對完善我國物流企業資金管理、減低債權風險。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正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管理轉型是企業的發展中所面臨的首要任務之一,物流企業的發展,其自身債權風險的管控能力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不同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建立與其自身企業特色相符合的債權風險管控體系,并且將各類創新型的風險管控手段有效落實執行,是在維持資金穩定、平衡良好債權債務關系的先決條件。
債權風險是指在債權實現過程中存在的現實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及潛在的將來風險。債權不同于物權、知識產權——權利人不能自主決定權利所體現的利益目的,也不能支配和運用權利法去實現利益,而是通過依賴債務人的履行行為實現。債務人的資信情況與履行義務的整體外部環境,都會給債權造成影響——即由債權本身性質決定,也受債權履行外部因素的作用。
我國物流行業主要的綜合業務是以各類運輸為主,倉儲等供應鏈管理等項目在多數物流企業中,僅僅是輔助項目。低價成為競爭的主要手段——這種低端、無序的競爭,在目前的物流行業中比比皆是。
物流企業具有較為突出的復雜性且多樣化特征,與傳統的經營企業相比,其自身所擁有的債權具有一定程度差異。一般企業的債權主要是對商品進行銷售或者提供相應的勞務賒銷款項,重點在于賒銷款項所帶來的影響生產進度及平衡各個生產項目之間資金使用的比例。而物流企業主要以貨物的運輸為主,需要通過相應的債權風險管控,才可使降低資金的占用率,進而防止資產流失。從風險防控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物流企業的債權范圍不應僅僅局限于應收賬款,而需要對應收票據等諸多內容進行綜合性的分類與實施。
一、對當前物流企業債權風險管控的現狀的分析
(一)對債權風險事前管控角度的分析
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尚未形成具有高度統一性的信用評價體系,也沒有形成相應的合同管理體系,而物流企業現有的資信評價及相應的合同管理評價標準不一、內容范圍也不盡相同,致使部分物流企業無法進行有效的債權風險事前管控,特別是無法對客戶資信評價進行分析。一是部分物流企業雖然建立對客戶資信的評價制度,但審批流程執行不到位,無法對相應的制度進行嚴格化的實施。二是大部分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雖能構建相應的評價制度及方法,但在具體的開展業務過程中,由于生產制造企業占強勢地位,物流業議價能力低,導致物流企業無法按照制度進行嚴格化的實施,在經營收入與債權風險上利弊權衡上,往往偏向于增加經營收入。三是部分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根本沒有相應的評價制度及管理辦法,對客戶的信用評價僅僅依靠主觀判斷,受業務人員的個人能力和責任心的影響嚴重。
正是由于構建對客戶的信用評價制度以及相應的審批流程的不完善性,致使許多物流企業對于債權無法進行綜合性的判斷與管理,同時如果債務人在發展中出現資金短缺或者存在各類惡意詐騙行為時,物流企業則更加無法對相應的債務內容進行事前分析。
從合同管理角度,目前大部分物流企業對合同管理和合同風險越來越重視,但部分物流企業仍無法對構建全面的合同管理制度,沒有針對合同的合法合規性性制定全方位、多角度、體系化的審查制度;針對現有的制度在實際落實執行時也存在執行不到位、監管不嚴格、審查走形式的問題,甚至出現無合同的現實情況,一旦發生糾紛,債務人對債務惡意拖欠,債權人根本無法進行相應的維權工作。另一方面,物流合同條款的不齊全以及內容的不規范性,導致債權人無法對合同細節內容進行詳細約定,也將使債權人無法在債務人拖欠債務時進行維權,增加了催收的難度,使債權風險率大幅增加。
(二)債權風險管理角度的探究
目前,很多物流企業沒有建立高度信息化的債權風險預警方式。企業的財務部門及相應的內審部門對客戶的了解不深,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嚴重,無法對日常生產經營工作進行綜合性的風險預警。另一方面,由于無法缺乏優質的信息化工具,各級人員在業務進行過程中往往無法及時了解到本單位存在的逾期債權信息,進而導致在無法對債券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
(三)債權社會風險的分析
在當前物流企業的債權風險管控仍然停留在對單個企業或單個債權的研究上,無法整合總公司附屬企業以及基層單位的所有信息,沒有構建三級債權管理模式,進而整體物流企業各個層級之間的縱向債權風險在本企業范圍內的信息傳遞不通暢,使得全企業內部對于同類債權以及相應同類的債務單位無法進行綜合性的橫向比較,使整體公司的發展中所存在的各類風險大幅度增加。
二、有效管控債權風險的方式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我國已經進入到高度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信息化特征進一步的凸顯。而物流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正處于從速度發展轉向質量發展轉型的現實過程中,為此,物流企業構建資信評價、過程管控和事后盯控的完善的債權風險管控系統成為了必然。
(一)構建統一的資信評價體系及相應的合同管理體系
物流企業在目前的賣方市場經濟環境下,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在與生產制造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往往要與制造企業簽訂月結、季結甚至收取遠期承兌匯票的運輸合同。短則兩個月,長則一年才能按合同收回債權。所以,物流企業務必要嚴把企業資信評價關,對合作的生產制造企業認真進行甄別。首先,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如企查查等對合作的生產制造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了解,了解該企業是否涉及較多的經濟訴訟或是行政處罰案件,也可了解該企業的實際出資和股東構成情況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一些較大的生產制造企業會出資成立一間下屬物流企業來負責本企業的物流總包業務,雖然成立的物流企業有強勁的股東背景,可一旦所有股東均履行了出資責任的話,經營風險還是需要這間物流企業獨立承擔的。所以,其他物流企業在與這類型的企業合作時,也要對其資信情況進行審慎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