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運
摘 要:學校要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涌現的典型“戰疫”事跡,拓展德育工作途徑。要通過“最美逆行者”的英雄壯舉進行系列化、專題化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落實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教育,促進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形成,深化學生愛黨愛國教育,提高鄉村學校德育工作實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戰疫”;德育工作;鄉村學校;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030-02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靈魂,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一直以來是學校管理者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調研發現,當前學校設計的德育內容和德育措施不能很好落實,德育目標難以有效達成。究其原因,主要有德育內容缺乏生動性不能觸動學生心靈、德育過程沒有實踐基礎缺乏操作性、德育要求的現實性不夠難以讓學生長久堅持以形成良好習慣。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經歷了一場抗疫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次疫情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戰疫”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生動地展現了博大的中國精神和磅磗的中國力量,感人的抗疫事跡為鄉村學校提供了豐富的德育內容,成為非常重要的德育素材。學校要通過對“戰疫”精神的整理和挖掘,讓學生經歷思想洗禮、體會家國情懷、感受人間大愛。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有效利用典型“戰疫”事跡,拓展學校德育工作途徑進行研究。
一、有效落實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教育
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受制度的長期規范約束所形成的自覺習慣,另一個是受他人遵規守紀、生動感人的典型事跡感化而產生的自覺行為。本次疫情發生之后涌現的一些英雄事跡,正是感化學生以進行遵規守紀自覺性教育的重要素材。思想政治課堂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政教師要按照學校制定的《德育工作實施方案》,廣泛收集和整理疫情防控戰役中生動感人的德育素材,有效開展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教育。
教師要精心設計“三維目標”,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疫情防控中各領域、各行業、各群體所表現出來的胸懷大局、敢于擔當,不辭辛苦、甘于奉獻,果敢堅強、守望相助,直面苦難、勇于逆行等崇高精神,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逆行者”的感人事跡中受到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系統整合疫情防控“戰疫”中的典型事例,通過報告會、討論會、演講會和主題班會等形式,集中開展德育活動,有效落實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教育。
二、有效促進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后,黨中央一聲號令,全國各行各業的“逆行者”肩負起黨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快速奔向抗疫一線。為了人民生命健康,為了國家山河無恙,這些可親可敬可愛的“逆行者”舍小家顧大家,胸懷祖國和人民,以高度的責任擔當意識,同毒魔日夜較量,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抗疫壯歌。思政課教師可以收集這方面的典型事例,分專題整理成系統材料,作為思政課堂教學素材。要借助典型事例進行系列化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內心產生一種“我應該怎么做”的心理張力,然后順勢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認識到:要加強自我管理,努力培養自己的自律能力,像抗疫一線的最美“逆行者”那樣,即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體現責任擔當,發揮自我價值。
作為思政課教師,要精心策劃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以報告、講座和教育大會的形式,宣傳和講述疫情防控中具體、真實、鮮活、生動的故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一樁樁、一件件、一幕幕典型的感人事例入心入腦,成為深刻影響和改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事件。例如,當疫情襲來,有醫務工作者寫出請戰書“我申請長駐留觀室,對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分檢工作”;在疫情抗擊中,有一線醫生用詩一般的語言寫道“誰說春天來了,那是日歷撒的謊,只要還有一座城冰封雪飄,我們就不忍心立春”。在“最美逆行者”英雄群像中,還有年逾八旬仍奮戰在一線的著名傳染病專家桂希恩、為了減少感染和方便搶救病人而剃去一頭秀發的“光頭護士”單霞、在抗疫一線連續戰斗13天后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死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蔣金波,等等。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黨領導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奮勇抗疫的堅強決心,一線專家和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沖鋒陷陣的堅定意志,各行各業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堅忍毅力。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讓學生在聆聽與了解中受到感動,在感動與感悟中產生行動。作為學生,不僅要學會對自己、對父母負責、盡責、擔責,更應該像這些最可愛的“逆行者”一樣,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負責、盡責、擔責。
三、有效深化學生愛黨愛國教育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黨中央把“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疫情防控的根本準則,提出“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和“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要求,短期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黨和政府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反映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凡事以人民為重的原則,體現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黨對人民的似海深情。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疫情阻擊戰中,黨和政府的各項措施正是這種精神和思想的充分體現。學校要抓住有利時機,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要讓學生深入了解黨對人民母親般的恩情,真正認識到黨“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二要讓學生深刻理解黨的心里始終裝著父老鄉親,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把“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于解決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標準,三要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黨所具有的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
學校要通過專題教育,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中,黨和政府超強的動員力、號召力和組織力,彰顯了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力量。在抗擊疫情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敢打硬仗,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還有公安民警、疾控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廣大志愿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十四億中國人民展現的精神風貌,正是我國優越的制度和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最直接的體現。這能讓學生在生動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升華對黨的熱愛,激發愛國主義豪情。
綜上所述,學校要充分利用典型“戰疫”事跡,拓展德育工作途徑。要通過“最美逆行者”的英雄壯舉,進行系列化、專題化思想道德教育,突出德育內容的生動性、德育途徑的現實性、德育方式的實踐性,有效落實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教育,促進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形成,深化學生愛黨愛國教育,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蒙成,馬雷鳴.德育案例教學的改進策略: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典型事件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20(12).
[2]唐愛民.線上德育:“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挑戰與應對[J].菏澤學院學報,2020(06).
[3]鄒太龍,王世枚.守望德育的崇高性:疫情下的學校德育省思[J].中國教育學刊,2020(10).
[4]班建武.自我確證與公民擔當:疫情中的德育反思[J].人民教育,2020(07).
[5]郭來有.化“危”為“機”,開展好中職德育工作[J].河南教育,2020(09).
[6]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