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鵬偉 賈乃霞
摘 要:為了解天水市甘谷縣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對該縣35所農村初中2553名師生家長采用走訪、電話、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進行調查,調查項目包含教學周學時數、教學場地、學習途徑以及學生現有信息技術水平等。綜合數據分析、歸納提出該縣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問題的研究對策。
關鍵詞:農村學校;信息技術;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7;G623.5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096-02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因此,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普及一定的信息科學基本知識,是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我國西部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甘肅省為提高本地區人口素質,必須重視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鑒于此,筆者通過走訪、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手段,獲得了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農村學校在初中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一些基本情況, 通過對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期望得到上級領導和教育部門的重視。
一、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甘谷縣目前共有47所初中,筆者通過走訪、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手段,得到其中35所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調查信息,調查項目包括教學周學時數、教學場地、學習途徑以及學生現有信息技術水平等。通過對統計數據的分析,筆者發現以下四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1.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1)學校普遍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從天水市甘谷縣農村學校初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周課時數據來看,初一年級有30所學校為1節/周,有5所學校為2節/周,平均開設節數不到1.2節/周;初二年級有32所學校為1節/周,有3所學校為2節/周,平均開設1.1節/周;初三年級沒有開設。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實施綱要(試行)》規定,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每學期不少于68學時,也就是說,平均開設信息技術課不少于3.4節/周。從具體教學情況分析,有34.2%的學校經常在普通教室上信息技術課,其中33.1%的學校經常在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自習,甚至9%的學校經常利用信息技術課堂上其他文化課,有43.7%的學校往返于普通教室和多功能機房上課,經常在多功能機房上課的學校僅占23.5%。因此,上述調查數據說明甘谷縣農村學校普遍不重視信息技術教學。(2)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學習。從學生現有水平分析,了解計算機網絡初步基礎知識的學生僅占16.8%,對Windows、網絡基本應用及畫圖寫字能簡單操作的學生占39.4%。據調查,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資源來源于手機、網絡游戲等,而對Word、多媒體網頁制作、Excel、PPT等較復雜的操作會應用的學生僅占10.7%左右,甚至有14.2%的學生幾乎是“機盲”。上面的數據分析說明甘谷縣農村學校的初中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的學習。
2.學校設施相對缺乏,利用率低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設施設備不斷加大投入,旨在提高農村信息技術教學的整體水平。但是,經調查得到的統計數據,經常利用多功能機房教學的學校僅占23.9%,利用率非常低。另外,59.4%的學校其信息技術多功能設施不過是擺設。只有在應付上級相關部門檢查,或者進行教學觀摩和公開示范課時才發揮一點作用。目前,農村學校的資金除了政府財政投入以外,沒有其他來源,這也是造成農村學校多功能設施短缺的原因。據調查,11.5%的甘谷縣農村學校五六十個學生擠在一間微機室內,平均兩三個學生共用一臺電腦,學生有效上機操作的機會較少。
3.專業教師不足或專業不對口,教學形式單一無目的
據調查,62.7%的甘谷縣農村學校,其信息技術教師是臨時培訓上崗,或由語數外教師兼職,或由打字、文印、機房管理等后勤人員兼任。信息技術專業教師中,68.3%的教師從事英語、數學、物理等中考主干課程教學或教輔工作,專職教師僅占31.7%。此外,多數教師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注入式教學,照本宣科,并未進行創造性的、科學性的人機數字化教學,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上機練習沒有目標,到頭來一事無成。
4.任課教師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
由于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其教師評優選先職稱晉升等方面與中高考成績掛鉤,而信息技術課程未納入中高考科目,導致信息技術教師沒有“教學業績”,得不到學校的認可,致使教師沒有積極性、主動性,主動請纓轉授其他課目。
二、提高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策略
1.統一思想,提高認知,充分認識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的應用已廣泛滲透于社會的各行各業,教育部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學校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知,加強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跟蹤、管理和督促檢查,加強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1) 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課程自身的特點,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因此在知識的構成上對教師提出了專業性的要求。農村學校需招聘具有信息技術專業背景的教師,并高度重視教師的崗位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技術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2) 轉變信息技術教師角色,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長期以來,甘谷縣農村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扮演著多種角色,既要負責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又要負責學校打字、文印、機房管理和網絡維護等后勤工作。所以信息技術課程被錯誤地認為是一門附帶的、可有可無的課程,同時信息技術教師在評優選先以及職稱晉升等方面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作為學校領導理應提高認知,不應給信息技術教師太多的輔助教學工作,要讓他們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同時給予他們應有的地位和待遇。
2.教育行政部門出臺相關政策,讓信息技術教學受到應有的重視
(1)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考試范疇。由于信息技術學科不作升學考試要求,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是采取應付的態度,學多學少一個樣,學與不學一個樣。到期末時教師隨便劃個成績,個個合格就可以了。這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忽視了信息技術學科應有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考試范疇,讓信息技術教學受到應有的重視。(2)將信息技術教學情況當作評價學校的一項指標。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邊緣學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再者從“五育”的角度出發,對“邊緣學科”的忽視,將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將信息技術教學情況當作評價學校的一項指標,讓信息技術教學受到應有的重視。
3.重視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的投入與應用
針對甘谷縣農村學校多功能機房少、計算機數量少、網速慢、應用少等問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大信息技術教學設施建設的投入與應用,只有通過應用才能出效益,只有通過應用才能及時發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可以說,資源的有效應用是判斷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
總之,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技術管理人才培養、信息技術的大力實施等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門、企業、社會的參與。讓我們一同為甘谷縣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共同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實施積極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劉忠武.當前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6).
[2]李連鳳,楊九民,劉麗英.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06).
[3]張貴明.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陜西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