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鵬 婁方玉



摘 要:高職擴招是國家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提升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以高職汽車類專業2019年擴招為例,在充分進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調研,積極探索適合本專業擴招學生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送課到企業、雙導師教學以及實行靈活、嚴格的評價方式等。以某一教學點部分課程的學習成績為例進行了教學效果分析,為下一步的擴招教學工作開展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高職擴招 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ei Peng,Lou Fangyu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aken by the state to relieve employment pressu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the expansion of auto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19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full academic analysis, extensiv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expanded students of this major: online teaching, sending classes to enterprises, dual tutor teaching, and Implement flexible and strict evaluation methods, etc. Taking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some courses at a certain teaching point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effec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hich laid a ric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teaching work.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1 高職擴招的意義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更多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以及農民工報考就讀高職。高職擴招承載著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提高全社會勞動者素質、多元化技術技能人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任,是國家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勞動者技術技能,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對于擴招學生,重返校園有針對性地學習相應的技術技能,考取相關證書,幫助其到達職業發展更高的一個立足點,為個體的職業生涯與社會的進步創造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高職擴招能夠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充足的具有專業技能水平的高素質技術型工人,從而為我國制造業從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進而推動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對于職業院校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生源結構、年齡結構不同的學生,要在人才培養、學生管理等多方面進行大膽的改革,探索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在職業教育大發展的背景下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2 擴招生源學情分析
2.1 擴招生源年齡和學歷結構分析
高職擴招的四類人員,有不少是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這次政府為他們提供了重返校園學習和深造的機會。以我校汽車類專業為例,2019年共計招生四類人員學生235人,絕大部分為本地區汽車行業員工。分析年齡結構(如圖1):擴招生源中年齡最大的為48歲,最小為18歲,25歲-29歲人數為81人,占比最多,為35%。分析學歷結構:初中學歷人數為117,占比50%;中職學歷人數為67人,占比28%;高中學歷人數為51,占比22%。
擴招學生大部分年齡在30歲以下,他們思維活躍,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較高,但理論知識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歷則以初中為主,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較薄弱,所以在設計課程時,應尊重他們的學習經歷,充分發揮其優勢,合理安排學習方式。
2.2 擴招生源教學意愿調查情況
為了了解擴招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在開課前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了調研,參與調研學生人數為166人,占總學生數量的70%。在學習方式上(如圖2),52.41%的同學選擇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20.48%的同學選擇定期到企業聯絡點學習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到校集中學習,大部分同學比較排斥。
在教師分配問題上(如圖3),80.12%的同學選擇企業老師和學校老師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遴選企業實訓指導老師,在工作中完成學生實訓課程的講授,學校老師則完成通識課程和專科課理論知識的教學。
在考試方式上(如圖4),通過調研顯示,73.49%的同學傾向于線上考試,其次是在企業聯絡點組織開展考試。
3 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基于上述學情分析不難發現,擴招生源呈現多元化面貌:年齡差異大、教育背景不同,這些差異最終體現在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和需求也不同。按照傳統的“大鍋飯”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要求高質量的教學為前提,面對多元化的生源結構,汽車工程學院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開展線上線下結合、校企雙元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實行“彈性學制、標準不降”的原則,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1 開發線上課程
根據前期的調研結果,汽車工程學院將疫情期間積累的線上課程開發經驗延伸應用到四類人員教學中,利用“學習通”線上教學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線上考勤、分組、課堂討論、布置作業,學生在手機端完成簽到、觀看教學視頻、參與課堂討論、完成作業和測試等。將部分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理論部分通過信息化方式開展(如表1),促進教學在時間、形式等方面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能根據個人情況,靈活地制定學習計劃,完成學習進度。
3.2 送課到企業
針對擴招生源集中在董公寺、龍坑、新蒲三個教學點的情況,汽車工程學院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辦學優勢,聯系企業開設授課教學點。統籌利用學生下班、周末等時間,在不影響員工正常工作和占用企業場地的前提下,靈活利用企業的會議室、職工學習場所等開展線下教學,將部分不適合線上教學的內容送到企業,在企業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教學。
3.3 校企合作提升實訓教學質量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借鑒已有的現代學徒制成功經驗,實行“理論+實踐”、“學校老師+企業導師”的靈活培養模式。在遴選企業導師時,以企業技術能手、優秀管理者為主,將思政素質放在首位,重點考核企業導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汽車工程學院嚴格企業導師遴選程序,在3個教學點共計遴選企業導師11名。第一學期完成《汽車構造》、《經濟學基礎》、《汽車商務禮儀》、《汽車文化與鑒賞》、《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等課程5門564學時實訓教學工作。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主要由學校老師完成,將實訓教學與考核授權給企業老師,讓學生在崗位上提升技能的同時,完成該門課的實訓教學內容。
3.4 制定靈活、嚴格的考評方式
在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的情況下,保證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在于建立嚴格規范的評價標準,嚴抓學校出口端。基于多樣化的擴招生源現狀,利用傳統的學習+考試的考核方式顯然不能直接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汽車工程學院對接企業技術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采用目標考核+過程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讓企業老師在日常工作中對學員進行打分,作為實訓考核成績的一部分。為了積極推廣“1+x”證書制度,制定了技能證書與學分的轉換和認定標準,使學生在在崗位上通過技能提升就能夠完成專業課程教學,少做無用功,實現課證融通。
4 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近兩年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實施,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選取董公寺教學點部分課程,列舉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良率等數據(見表2)。
通過表2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所有班級均存在部分同學未按時參加考試的情況,且成績分布不均勻。整體及格率在70%以上,優良率在13%以上,大部分同學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完成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并取得較優異的成績。
5 結語
本文以高職汽車類專業2019年擴招生源為例,研究和實踐了適合本專業、本地區擴招生源的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學情分析,精心設計了線上教學、送課到企業、雙導師教學以及靈活、嚴格的評價方式等教學模式,并對某教學點部分課程學習成績進行了分析,為下一步實施擴招學生教學工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基金項目:2020年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基于高職擴招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以汽車工程學院為例”。(課題編號:2020(1-ZZKJ-202001)),主持人:雷鵬。
參考文獻:
[1]何波,譚海中.高職擴招背景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改革[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2):103-104+88.
[2]薛秋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擴招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72-73.
[3]王姣,李春平,王桂娟.高職擴招背景下分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06):40-44.
[4]祁順彬,陳揚,李永紅,杜成仁.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多元教學模式[J].高教學刊,2021(02):108-111+115.
[5]梁贊,呂春麗.高職汽車專業擴招生源分類培養模式研究——以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