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晶晶
【關鍵詞】新時代;民辦高校;資助育人
作為國家推進教育公平以及社會公正的一項重要舉措,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已建立多種方式結合的資助政策體系,如國家助學金、助學貸款、應征入伍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自實施以來,已為數千萬貧困生提供幫助,達到了資助育人的目的。然而,進入新時代以后,我國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在新時代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特別是對于民辦高校而言,落實資助育人工作十分重要。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怎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育人作為民辦高校資助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構建“全員化、全程化、全方位”立體化的資助體系,積極主動地結合資助與育人,讓受資助學生通過一系列資助幫扶更好地完成學業,樹立困難生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最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是時代賦予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與必然要求。
一、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的意義
(一)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這就為民辦高校構建資助育人工作體系指明了方向。對于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的構建,教育是導向,資助屬于手段,育人才是體系的根本。
(二)保證教育公平
新時代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堅持公益性,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由于家庭困難而失學,應當且必須促進教育公平。構建資助育人工作體系,在資助工作的全過程貫穿育人目標,既能保證困難學生的權利,又可以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為教育公平的實現提供切實保障。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
民辦高校在構建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的過程中,可有針對性地貫穿育人理念與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
二、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資助供需不平衡
我國民辦高校生源多是農村子弟,他們的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現階段民辦高校在招生之時會選擇性地將大中城市學生避開,多以農村學生為對象進行重點宣傳。但是,民辦高校資助工作渠道大多只是國家提供的助學金、助學貸款等項目與資金,學校自身以及社會所提供的勤工助學、生活補助、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項目卻少之又少。
(二)資助工作者數量不足
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的資助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偉大的惠民工程,需要穩定且充足的輔導員隊伍為其提供支撐。但目前民辦高校專門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輔導員數量不足,降低了資助工作的深入性與細致性。
(三)存在爭搶、騙取資助的情況
由于缺少政府的實質性扶持,加之巨大的辦學投入,致使民辦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資助時僅以國家基本資助項目為主,學校自身很難拿出一定資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這就導致發生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面對供求不平衡的資助而爭搶、騙取資助的現象。
三、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的實踐路徑
(一)準確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在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應不斷優化與完善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與條件,細化認定流程,利用大數據技術綜合比較與分析學生日常消費,同申請者及其同學交談核實情況,通過師生評價等方式判定申請學生情況的真實性,保證資助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將資助效果發揮出來。
(二)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民辦高校要建立“解困—育人—成才—回饋”良性循環體系,促進資助形式由保障型向發展型的轉變。民辦高校應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關懷、誠信教育,通過舉辦誠信主題班會、誠信宣誓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建立個人誠信體系,增強其誠信意識。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民辦高校輔導員還要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及時將錯誤觀念糾正。
(三)吸納社會力量拓寬資助渠道
民辦高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及相關活動,不能只將政府與學校的投入作為支撐,還要嘗試引入社會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在社會力量的大規模參與下,將全社會資助育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起來。
四、結語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也不斷提出新要求。在資助過程中,民辦高校應對各種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改變資助育人方式,豐富資助育人內涵,優化資助育人效果,在新時代譜寫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張園.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路徑研究——以湖南工業大學資助育人工作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6):68-69.
[2]周芳,黃凱,付彪.新時代下高校資助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5.
[3]本刊編輯部.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2017年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簡介[J].教育財會研究,2017,28(5):10-13.
[4]巴云奇,劉長春,葉柱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精準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1):149-150.
[5]陳子季.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J].大學素質教育學刊,2018(1):22-28.
[6]崔杰.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實踐探索——以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7):103-104.
【本文系安徽三聯學院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資助工作育人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以安徽三聯學院為例”(SKZD2018017)、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研究”(SK2018A066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三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