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策略
隨著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村鎮青年涌入城市,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相應的農村經濟發展缺乏新的刺激點,發展進入停滯期。此外,我國幅員遼闊,近年來頒布的一些優惠政策無法觸及偏遠的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的不完善,也阻礙著農村和外界的接觸,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
1.1 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隨著近年來我國鄉村振興的戰略提出,國家開始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部門地區農業基礎設備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更新。但我國幅員遼闊,鄉村所占比例較高,部分農村地區農業基礎設備更新較慢,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受到的國家政策扶持和財政支持力度更低,遠遠無法滿足當地人民生產需求。
1.2 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政府為鼓勵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來引導農業經濟發展。但在落地執行過程中,由于各方銜接問題以及前期調研工作開展不利,導致最終的實際供給和需求產生較大偏差,以至于部分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拖累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現象。
1.3 農業技術轉化較慢
執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鄉村農業經濟,需要緊密依托先進的農業技術提升生產工藝和效率,提升農產品的持續市場競爭力。我國目前農業技術轉化率較低,推廣進度較慢。對于這一點,我國政府也先后出臺了一些鼓勵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的優惠政策和制度,并且也提供的一定的資金支持。但一方面缺乏社會競爭機制的引入,缺乏更多社會主體參與,另一方面科技成果受農民自身文化素質影響,推廣難度較高。
2.1 確立農業核心地位,發展現代化農業經濟
在鄉村振興發展背景下,要始終堅持以農業為鄉村經濟振興的核心地位,加強社會競爭機制引入,持續增加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政策和財力支持,確保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完善,進而提升鄉村農業現代化水平。鄉村振興首先需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當地農業經濟,充分發揮當地水利、氣候、土壤等各方面的環境優勢,選擇適宜的農業形式。
2.2 以農業為核心優化產業結構
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突破農業經濟發展瓶頸,那么便需要以農業經濟為核心,優化產業結構,整合內外部資源,積極探索新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體而言,需要當地政府充分發揮當地的農田、水利等優勢因素,出臺一系列吸引外部投資和內部提升生產的導向性政策,逐步建設以農業經濟為核心的全新產業體系。要以農業經濟為核心,建立上下游企業連接的完整產業鏈。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當前國內農業經濟發展而言,既提供了充足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一定的發展風險。各級政府應當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整合內外部資源,發展現代化農業經濟,優化產業結構來把握發展機遇,振興鄉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