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 史貝裔
[摘要]“雙一流”建設作為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吹響了中國高校沖刺國際前列的“沖鋒號”。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第一醫院認真落實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創新院校管理機制,改善人才引育制度,提升團隊整體實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學科科學水平等,為其他院校在國際化發展方面提供了合適的指導。
[關鍵詞]雙一流;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2-0001-03
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路,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指明了方向[1-2]。本文通過總結分析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第一醫院的國際化發展實例,為“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國際化發展道路提供恰當的指導。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而其中創新院校管理機制是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高校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通常身兼教師、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師三重身份,為更好地加強高校與附屬醫院之間的聯系,建立暢通有效的管理機制,浙江大學醫學院依托其附屬醫院建立了臨床醫學院,并賦予了各臨床醫學院一定的自主管理權,使其在承接醫學院各項教學工作的同時,更好地整合臨床資源,以打造醫教研協同發展的醫學教育模式[3]。
在完善的機制保障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多年來積極開展醫學生、住院醫師、專科醫師等培訓工作,成為了國家首批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中國精英教學醫院聯盟”創始成員單位和高校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擁有2個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與中國香港外科醫學院聯合認證的高級醫師培訓基地等。醫院高度重視國際醫學生和國際醫師培養,近年來接收了大批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國笛卡爾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及其附屬醫院的優秀醫學生及醫務人員來院交流學習,為打造接軌國際的醫師培養方案奠定了基石。
以與匈牙利塞姆維斯大學開展醫學教育合作為例,2017 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與塞姆維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之后雙方不斷推進人員交流項目,雙方的合作也得到了浙江省的大力支持,省里積極推動雙方青年交流項目,提供3名來浙深造的塞姆維斯大學學生獎學金名額。2019年,雙方正式簽署醫學生及醫務人員交流項目合作協議,未來將基于各自的優勢學科,每年定期互派優秀醫學生及醫務人員赴對方機構開展長短期交流訪問,并在交流經費方面共同給予支持和保障。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塞姆維斯大學及其教學醫院醫學人才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交流學習。
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學科建設需要以一流的師資團隊為基礎。為更好地促進一流師資梯隊建設,完善教師結構,激發青年教師的潛能和競爭力,浙江大學推出了“百人計劃”研究員項目,借鑒世界頂尖大學的聘用辦法,實行“Tenure-Track”制。在該制度執行中,應聘教師任用6~7年后,由國際同行對其進行考核評價,以作為其是否晉職的依據。對于講師,也設立同樣的一段職稱晉升期,不能按時升上副高職稱就會有解聘的風險[4],從而進一步激發人才團隊活力,助力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為更好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醫學專業人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推行了《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實施計劃》,通過科主任交流、中青年人才培訓、行政管理人員學習等多個計劃,有對標、有規劃、有分層地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年均選派60余位優秀醫務人員赴世界頂尖院校和醫療機構交流學習,并提供國際旅費、生活津貼、培訓費、聘崗工資、科室平均月獎等各類保障,同時加強項目申請、行前培訓、境外追蹤、回國(境)匯報等全程管理,以此提升進修項目學習成效,不斷鞏固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完善開環整合的一流人才培養體系;此外大力支持各學科帶頭人、優秀醫務骨干擔任大會主席、顧問等,鼓勵醫務人員積極出訪講學,年均200多人次在各類國際學術會議上發出浙一聲音;依托浙江大學海外名師大講堂、浙一大講堂等平臺,年均邀請100余位國(境)外知名專家學者來訪講學,促進前沿交流等。
科研實力是醫院核心實力的體現,科學水平的提升需要以交流學習借鑒為基礎,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固合作[5]。浙江大學醫學院注重學科與科研發展的頂層設計,提升學科科學研究水平,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實施、重大成果產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設,全力踐行卓越化和全球化戰略。在2019年醫學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浙江大學醫學院位列全國第五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院長期以來高度重視臨床研究,大力推動轉化醫學,開展多學科集成創新攻關,項目、課題數量增長明顯,授權專利、論文等高質量發展,重大平臺中心擴容提升,國家、省部級成果獎獲得巨大突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中,醫院綜合排名躋身全國前3,7大專科進入全國前10。同時醫院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其中肝病和肝移植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浙江省醫學領域首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也是浙江省醫學領域最早獲批的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之一。醫院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德國石荷州基爾大學弗倫斯堡Diakonissen醫院、德國慕尼黑ISAR醫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等世界頂尖大學及醫療機構強強聯合,開展前沿攻關,取得了豐碩的合作研究成果。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在各領域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浙江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倡議,主動履行大學使命,2019年與義烏市人民政府簽約共建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籌)在義烏揭牌并開工建設。此次合作是名市名校強強聯合的一個典范,以此不斷推進高校醫學國際化交流進程,大力推進高水平健康共同體建設,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醫學發展。浙江大學還將“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納入了學校“雙一流”建設規劃,全力支持其建設一流的高水平醫學教育機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多年來也積極投入“一帶一路”衛生交流活動,現已構建了覆蓋15個沿線國家的醫學輻射體系,簽署合作備忘錄8項,成立聯合研究中心1個,獲批科技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浙江省“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浙江省“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專項2項;此外醫院還是中國-中東歐國家醫院合作聯盟首批成員單位,也是執委會委員單位;是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首批副理事長單位及該聯盟微創外科技術發展分會首批副會長單位等。
以與印度尼西亞交流合作為例,長期以來,肝臟疾病是威脅印度尼西亞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為尋求肝移植技術支持,印度尼西亞衛生部、印度尼西亞大學及醫學院曾多次派出代表團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考察學習,并表達了希望支援印度尼西亞大學建設肝膽胰外科暨肝移植中心的強烈愿望。2010年和2011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移植團隊兩次受邀赴印度尼西亞,完成首5例活體肝移植,開創了印度尼西亞活體肝移植先河。隨后,多名印度尼西亞病人慕名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尋求肝膽胰手術治療。2016年,“中-印尼肝移植與乙肝相關性肝病綜合治療的科技創新研究”合作專項正式立項。2019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與加扎馬達大學和薩其托博士醫院三方共同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旨在人員交流培訓、聯合醫學研究、遠程醫療、手術示教等多領域推進合作。
對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第一醫院國際化發展進行總結分析可獲得如下經驗。
(1)良好的醫學教育管理模式是培養出行業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浙江大學醫學院依托附屬醫院建立臨床醫學院,實現醫、教、研協同發展,并賦予臨床醫學院一定的管理職能,落實醫學生培養責任主體,鼓勵優秀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工作,創立了新型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同時,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第一醫院高度重視國際醫學教育,不僅培養本土人才,更不斷吸引海外院校醫學人才前來交流學習,營造了良性的國際教育氛圍,這也為今后建設互相認證的國際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一流的大學和學科離不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第一醫院圍繞學科前沿方向和國家重大急需,主動謀劃,精研全球引才戰略,不斷提升人才團隊整體綜合素質;同時拓展多形式多途徑的對外交流平臺,幫助青年教師及醫務人員搭建走向世界的橋梁,加強人才培養的全流程管理,以此不斷提升整體團隊的綜合素質。
(3)各學科的綜合實力水平往往需要在對外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取得不斷的突破和進展。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一院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固合作,立足自身特色,建立了輻射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推進“雙一流”建設。未來須進一步高標定位,依托國際合作重要載體,牽頭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制定行業學術標準和國際指南,促進尖端成果孵化與臨床應用;引進國際領先的醫院運行管理機制,打造國際醫學品牌;繼續發揮自身醫療技術優勢,進一步找準適合“一帶一路”醫學發展的契合點和著力點,承擔起“國際化”新使命,以實際行動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為更好地響應國家“雙一流”總體部署,浙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第一醫院堅決和黨中央要求對標,和世界一流水平對標,積極推進“雙一流”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建設,不斷提升學科總體水平,促進高校國際化不斷發展。
[1]周光禮.“雙一流”建設中的學術突破——論大學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J]. 教育研究, 2016, 37(05):72-76.
[2]劉堯. 中國“雙一流”大學建設之路徑選擇[J]. 現代教育科學, 2016(10):1-6.
[3]陳國忠, 徐凌霄, 曾玉航. 浙江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思路探尋[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9(02):17-18+51.
[4]陳黎. “雙一流”建設下的高校青年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探析——以浙江大學為例[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7(07):120-121.
[5]朱棣, 靳峰, 張旭, 等. 三甲醫院如何加強科研管理[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10(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