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潔
[摘要]經濟危機是對企業競爭力的考驗,是對企業生存能力的考驗。在經濟危機中企業發展必須依靠核心競爭力。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其核心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優勢對于當代社會中的優秀企業而言是對自身經營能力的發展、培育、不斷鞏固和更新,因為即使建立了核心競爭力,也有可能會被分解。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已成為企業管理層面對的重要課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市場中結合各種資源形成的優勢體現,主要通過社會資本和組織資本形成。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企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0;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2-0048-0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企業要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競爭力。與傳統的企業發展戰略不同,現代企業不再片面強調企業的暫時競爭優勢,不再過多地糾纏于企業的發展戰略,卻著眼于企業深層競爭力的打造,提升核心競爭力。競爭力是企業贏得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1]。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關鍵,但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中存在問題。因此,研究我國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原因,探討培養核心競爭力的意義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對企業經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
一是價值性標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要有價值。有了核心競爭力,企業能獲得利潤,還能給目標顧客帶來特殊的價值與利益,滿足客戶最關鍵的需求。二是稀缺性標準。企業具備的產生核心競爭力的信息及技能是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稀少的、不能交易的,還有一些是需要支付相應代價的。三是較難模仿性標準。企業產生核心競爭力是競爭對手無法清楚明白及模仿的,是企業經過長時間累積的技術手段、知識的綜合體,具備路徑依賴性。四是持久性標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提供長久的利益,能夠在多年后依舊持續下去。五是延展性標準。考驗企業的能力體系,以考驗核心競爭優勢為主,能夠延展,不僅能夠讓企業在原本競爭區域中維持足夠的優勢,還能夠擴展到其余產品及服務中,由此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3]。
如今是以經濟發展為主流的時代,市場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使人們認識到核心競爭優勢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國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已經經營了很多年,仍然不可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多數企業沒有戰略管理體系,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經營理念,而這些已成為我國大企業發展必然面對的問題。
(一)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
核心競爭力是依企業環境、條件而生長,但是筆者對市場中企業的制度進行調查發現當代中國企業并未完善內部企業制度。雖然企業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原則將企業轉變為“自主經營、自我融資、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傳統意義上的政企形式依然存在。
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企業的發展與創新與企業制度的完善程度息息相關,消除企業內部矛盾要積極打造核心競爭力[4]。從經驗來看,企業被迫完善的制度仍然存在,由于企業中的制度不完善、企業發展目標不明確、投資成本不到位、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組織管理架構不健全導致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大大降低,并出現企業對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忽視。因此,企業應該從明晰自身的產權、明確企業權責、管理并完善自身企業制度切入改善企業自身的制度,使企業發展更加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
(二)知識儲備和企業研發能力不足
從企業的主體核心競爭力優勢來看,知識是企業的獨特技能。核心競爭力必然表現為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重要性將更加明顯。很多企業對知識資源投入不足,運作也不到位,目前我國主要處于引進高新技術的發展時期,與發達國家相比,知識產權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品還比較少,企業核心競爭力差距不小,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原因,也有業務原因,這導致我國企業在很多方面,特別是在一些信息產業無法與國外競爭。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體現在盈利能力、市場占有率、企業競爭力,以及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形象和公眾認可度。有些企業有比較突出的問題,在某些領域相對較弱,但整體競爭力較強,表現出較強的企業競爭力特征[5]。這也表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獨一無二的,其他企業難以模仿。
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需要增強核心競爭力,解決核心競爭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存在多層次、多方面的原因。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戰略決策意識和機制的缺失
近年來我國中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由于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企業在發展規劃和轉型時期容易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例如,在發展過程中發現原有的技術無法跟進現代社會發展和滿足社會需要;傳統的管理辦法影響了企業發展與創新等情況。
(二)企業戰略缺乏統一性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部分企業由于缺乏特性在市場中無法發揮自身產品的結構特色,為了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盲目開發新型產品,影響了企業自身發展和新產品的開發,導致企業在發展中顧此失彼,最終影響其核心競爭優勢的建立。
筆者調查發現,研發新品是企業的發展重點之一。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中應該有所選擇,戰略定位的重點要放在發展上,同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些技術優勢是推動企業相關產品全面升級的重要力量。所以對于企業發展規劃而言,將戰略發展與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有效結合能夠提升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缺失與維護
企業文化是企業行為的重要體現。企業文化包括企業自身的價值觀念、制度規劃、行為文化和企業自身的物質文化。企業競爭力在企業的培育與發展中是其自身文化的重要體現,例如部分企業在當今社會發展中過度重視資本、器材和其他資產,就企業品牌規劃而言,對人才的關注往往有所缺失。因此,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維護不僅要注重企業的外部硬件更要注重企業的內部軟件。
對于企業的長遠規劃發展而言,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優勢應該是企業的重點關注對象。提高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途徑專業管理
以公司資源為重點,在一個領域內進行專業化管理,并在后期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產品的推廣、銷售策略的規劃和售后服務等差異。企業從高層到基層,每一位員工都要意識到企業在企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面臨企業轉型時期,更要注重其核心競爭優勢和企業內部文化的培訓[6]。
企業在發展中可能逐漸與其他企業產生差異,這樣獨特的差異可提高技術、方法的特殊效用,這些都可能構成未來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
核心技術永遠是企業的“心臟”。筆者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當代企業主要依靠自身核心技術完成企業資源的高級配置,例如現代社會經濟市場中許多中小型企業或者已經被淘汰的企業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未能根據企業自身優勢研發出企業核心技術產品[7]。
企業在核心競爭力建設過程中,必須明確了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核心技術。如果不清楚或者不確定,可以分解和集成現有的技術,即核心產品技術分解、分類與集成,找出一般技術是什么,這是一種通用技術,也是關鍵技術,然后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對專有技術和關鍵技術進行研發轉型,進一步完善和鞏固,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核心技術。
(二)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核心價值理念
在現代社會經濟市場管理中,企業管理者應該注重轉變自身管理理念,引入現代企業制度,為員工提供科學、合理的制度保障。當代企業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無非是制度無保障、核心競爭無優勢兩點。所以對于企業而言應該明確自身產權、重新規劃自身組織管理架構。因此,企業以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應該主動明確權利、清晰自身產權、科學化管理、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革新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使企業的發展實現現代化、合理化和規范化。
(三)打造獨特的企業文化
有一位知名企業家說:“文化無處不在,競爭對手都可以有,但他們不能模仿我們的企業文化。”企業在轉型與發展時期應該打造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例如根據地域性打造自身地域性文化,在市場中實現獨特性。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打造的企業文化能夠激勵員工,讓員工實現“一條心發展”,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
(四)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外部渠道
在現代社會經濟市場中企業以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可以構建外部渠道,例如建立“知識聯盟”。“知識聯盟”的存在能夠幫助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形成互補作用,創造知識交叉。“知識聯盟”內部擁有廣泛的參與者,在市場中擁有巨大的潛力,是企業從外部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可通過企業合并獲得核心競爭力。企業并購是擴大企業規模的有效途徑。企業之間的并購能夠有效整合企業現有的內部資源,實現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改變,構建市場的配置格局,調整產品結構和自身產業結構,創新企業發展機制,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優勢。努力培養對穩定客戶群的更高忠誠度。顧客越多,顧客忠誠度越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強,經久不衰。因此,企業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客戶基礎。應從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到公關等營銷環節開展營銷,并進行分析,努力培育自己的客戶群,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8]。
(五)企業在構建核心競爭力過程中的動態意識
因為核心競爭力可能會因疏忽而貶值,導致其價值受損競爭力下降甚至消失。核心競爭力下降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核心專業人才的流失。企業往往沒有察覺到人才的大規模流失。現代社會經濟市場中企業擁有其自身獨立的人力資源部門,人才引進和人才維護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重點。企業通過完善自身制度引進專業人才和,做好人才維護[9]。例如通過引入國際先進科研技術水平、先進文化和前沿的經濟交流制度將人力資本在企業中發揮主要作用。
二是人才培養的方式需要改變。企業中出現人員流動性較大問題時,人力資源部門應改變招聘措施、改善薪酬福利和晉升渠道等。對于高級管理人員應該在此過程中起到監督作用,確保符合整個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不會被侵蝕。
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立足國際競爭,突出主體產業優勢,明確產業界限;對于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有清晰的認識,明確競爭企業的經營策略和分工,集團內各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提高協調性和資源整合性;加強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應用,提高企業競爭力戰略管理能力。同時,企業要有資源規劃和業務計劃,對產品和業務資源進行分析,并加以利用。企業要能夠根據自己的業務發展目標迅速制定商業計劃。
如今是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許多企業已經面臨轉型,為了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企業管理者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筆者對市場中許多企業的調查發現,在經營過程中成功的企業注重核心競爭力的發展,以核心競爭力作為戰略發展指導。如今,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與提升,將企業的長遠規劃列為發展目標,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企業實現在市場競爭中的必經之路。
[1] 李萍. 核心競爭力觀念對當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影響[J]. 工業, 2016(12):00227-00227.
[2] 劉月. 核心競爭力觀念對當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影響[J]. 經營者, 2020, 034(005):138.
[3] 賈楠. 核心競爭力觀念對當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影響[J]. 商業經濟, 2019, No.518(10):129-130.
[4] 李陽. 核心競爭力觀念對企業管理的啟示與借鑒[J]. 消費導刊, 2018, 000(005):235-236.
[5] 楊亞麗. 核心競爭力觀念對當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影響[J]. 南方農機, 2019, 050(006):200-200.
[6] 徐子健. 基于系統論思想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概念研究[D]. 南京工業大學, 2010.
[7] 程亦斌. 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D]. 西北大學.
[8] 魏襯襯, 李濤. 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綜述[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 2016, 000(009):20-22.
[9] 李仁安, 李梅. 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與評價[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0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