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前芬
摘要: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及照拂,因而十分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教育理念,基于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多加留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學校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環境
學校老師方面,第一提高在校老師的職業素養,給留守兒童更多人文廣懷。老師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老師承擔了半個家長的角色。因此老師在平時的教學教育活動中,應該多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談談心里話,在班集體活動中鼓勵留守兒童融入到集體中,體會集體的關愛和溫暖。密切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及時的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解決。另一個方面,學校的老師也應作為留守兒童和在外打工父母之間溝通橋梁--向家長及時的反饋留守兒童的在校的生理心理情況。在網絡通訊工具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老師發揮網絡通訊便捷,高效,及時的特點建立起了班級QQ,微信群等,這為老師和家長之間增強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供了有益借鑒。老師可以通過如不定時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監督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對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監督和教育,提高家長對子女的監護責任感、教育意識,監督親子間的聯絡和情感溝通。在學校的硬件設施方面,建設寄宿學校,盡量讓留守兒童都寄住到學校,加強對他們的管理。
2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建檔立卡管理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建檔立卡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情況和發展態勢的文字記錄,是教育者對留守兒童心理實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第一實行建檔立卡定時更新制度。當前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更新的頻次遠遠達不到現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一些學校一年一更新或者是三年一更新,甚至是6年一更新。在實際的操作中是否可以對非留守學生和留守學生進行分類管理。對于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是否可以適當的增加檔案的更新的頻次。第二,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本身進行適當的格式的調整,內容的增加等。如可以增加一些在校的具體的行為表現和一些老師的具體的教育措施和教育內容。使學生檔案的內容更為翔實,當然如何更為科學合理的制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第三,可以通過專人落實管理,提高檔案建檔立卡的管理質量。可以借鑒我區政府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幫扶人對貧困戶進行專人建檔立卡更新管理的做法。在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的管理中,可以對學校的老師進行具體的“幫扶”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的分配,這樣既能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的質量,也能集合老師們的管理智慧,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
3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的功能作用
一方面,形成長期有效的心理老師值班制度。學校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組織和監督小組,完善心理咨詢室管理的規章制度。對心理咨詢室實行專人專工負責,實行心理咨詢室負責人問責制度等使心理咨詢室能保持持續有效的運行運轉。另一方面,對于心理心理咨詢室服務的主體--在校學生特別是一些留守學生要對其進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必要性的思想教育。比如通過校晨會、班會等相對比較固定的集體活動對心理咨詢室進行宣傳。向學生承諾保護他們個人的隱私權,解除學生不敢或者恥于向心理咨詢室咨詢心理健康問題的后顧之憂。此外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室的渠道建立同學之間相互反饋監督機制。學生之間年齡相仿,交流更為密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同學相互間可能發現得更為全面、及時。合理高效的反饋機制的建立可以使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4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留守兒童的家長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兒童身上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兒童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小學和初中階段,在家庭生活經濟狀況允許條件下,家長應該盡量的不要選擇去外地打工,盡量考慮就近擇業。要知道,有時留在身邊的一刻陪伴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勝過千言萬語。迫于無奈之下遠出外地打工的家長也應該擺正自己對于子女的心理教育的位置,不能一味的認為學校可以全部承擔起兒童的教育義務而推卸身上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要為留守兒童選擇合適的代理監護人,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如要充分考慮代理監護人的年齡和心理狀態,現如今一些家長把孩子交給年齡很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而這些代理監護人身體條件有些力不從心,往往對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約束性,在心理上也缺乏對留守兒童心理上的了解,且不具備教育兒童的經驗,很多留守兒童也不愿和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導致了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出現,這為我們選擇代理監護人敲響了警鐘。家長改變和留守兒童的情感聯絡的方式方法。在從留守兒童周圍人如老師、代理監護人等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的同時,更應注重多與自己的子女進行直面的交流,給與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空間與信任。讓留守兒童意識到自己的父母雖然不在身邊,但也一直的關注和關心他們,讓他們獲得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的安全感。家長要轉變成績為上的思想觀念,多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狀態。如和他們聊聊近期的生活、他們的朋友、心里的煩惱等等,逐漸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家長要和代理監護人和老師建立緊密合作的關系,可以通過電話、網絡通訊工具和老師、代理監護人保持聯系,時刻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失家庭團聚的溫暖,加上處于情緒波動較大的成長期,需要學校、家長及其他社會群體的溝通和引導。留守兒童的家長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學校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環境,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的功能作用,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建檔立卡的管理。兒童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其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教育亟需國家、社會的支持和關注,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馮金龍.淺談延期開學期間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J].高考,2020(34).
[2]麻麗麗,許學華,李穎.生態心理學視角下留守兒童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2:24-26.
[3].陳喜鳳,周飛伶.精準扶貧背景下廣西農村留守兒童文化信息服務構建[J].新聞愛好者,2019,(0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