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恒 金海云 張慶家 張鍇 曹德軍 劉振泉
摘要:我國地域廣闊,自然資源豐富,為了保護這些資源建立了一些自然保護區,但是對這些保護區管理也成為林業部門的重點。基于此,本文就森林自然保護區管理展開研究,首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能夠有效保護森林資源,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自然保護區;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生存基礎,與人類生存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同時,森林資源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十分重要。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森林資源開采面積逐漸擴大,原始天然森林面積不斷縮小,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為保護森林資源,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因此,必須要加強管理森林自然保護區,發揮森林保護區的積極作用。
一、森林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護經費不充足
當前,我國自然保護區進行分級管理,按照重要程度分成國家級、地方級兩個級別,而地方級也分成省級、市級、縣級,但是實際上自然保護區一般都是由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負責管理,委托時并未投入足夠經費,進而導致自然保護區基本投入無法保障,級別和管理責任出現錯位現象,使自然保護區管理的經費不夠充足[1]。此外,我國相關規定中對保護區管理機構性質缺乏清晰規定,管理機構作為事業單位卻缺乏足夠經費,導致很多地方級保護區實質上是管理經營一體的,這樣盡管能夠減輕財政負擔,但是會使保護區管理職能被弱化,偏離了管理職能,不僅會使自然資源壓力增加,并失去了監督職能以及執法合法性,影響森林保護區持續發展。
(二)保護區管理難度大
我國自然保護區土地權屬形式復雜,導致保護管理工作難度較大。土地權屬與使用者利益有關,否則會破壞自然資源,因為當前我國公眾環境和自覺性差,保護區中仍然會發生不法活動,這些行為影響了自然保護區管理。此外,建場時間較長,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輝南國有林保護中心從上世紀建設開始,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國家和社會以往對林業并不重視,且位于偏遠山區,現代化信息推廣十分受限,林場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場房破舊,生產、交通、通訊等設施比較落后,通訊不夠暢通,有些地方甚至沒有信號,無法滿足當代林場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需求。吉林龍灣國家級保護區是在輝南國有林保護中心基礎上根據需要劃離出來,起初也存在同樣問題,隨著林業改制,有些情況有所好轉。
(三)員工隊伍不夠充足
地方級保護區當前實行的企業管理方式不夠科學合理,承擔的社會責任過多,總工作量不斷增加,收不抵支,職工工資低于社會平均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差,居住條件有待提高,建場初期房供暖設施不科學,且多為低矮平方,每戶居住面積較少,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差,又地處偏遠山區,很難吸引新鮮血液,新生代員工很少,即時有年輕員工但是很少能留下,流失率高,林業一線員工普遍年齡大,后背力量不足[2]。
二、森林自然保護區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一線保護區管護員工增加交通補貼、福利補貼,為其提供巡邏交通工具,并爭取媒體、通訊單位的支持,與其展開合作,架設通信網絡,為林場員工提供方便的溝通渠道。同時,加強暖房改造工作,為林場員工提供更好的居住條件。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保護區實施分類管理。根據生態公益林比重劃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大多數地方級保護區為生態公益林,為國家投資,其管理體制也是事業單位,采伐利潤統一歸為國家財政中,讓林場能夠具有足夠精力、財力管護生態公益林,防止病蟲害發生和加強森林防火等公益事業活動。
其次,改善經營方式。根據林場資源、林下空間、生態環境引進投資,推行員工入股方式,發展復合經營模式,例如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加工等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通過林下養殖和種植業發展提高林地面積產出量,實現產業化發展[3]。
最后,改革自然管理體制,將其與隸屬單位結合,由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宏觀管理,進而實現自主經營、獨立經營。
(三)加強建設管理隊伍
保護區需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進而吸引更多人才,定期對管護人員提供教育培訓活動,使其能夠掌握專業的森林資源管護方法、知識和法律法規,進而增強管護人員綜合素質。同時,管護人員薪酬制度與業務掛鉤,進而提高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此外,管理層需要加強監督管護人員工作,提高其依法行政水平。
(四)發揮區域資源優勢
保護區可以利用區域林業資源構建綠色產業鏈,根據區域綠色產業發展情況向市場、社會推進,積極履行出資人職責,合理開發建設林業資源,獲取經濟、社會、生態等效益。例如可以通過出租轉讓形式分項林地使用權,在保證森林資源的同時充分利用林區空間,開發森林公園、珍貴藥材和野生動植物養殖等產業,或是利用特色林業資源開發森林生態旅游等[4]。此外,還需要加大力度進行科學研究,探究自然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確保森林資源和動植物資源能夠得到充足利用。
(五)完善林業資源監測
信息化時代,龍灣國家級保護區需要利用GPS、RS、無人機、遠紅外監控等先進科技和設備區域監測森林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同時監測不同林區地塊,進而實時更新資源數據、圖面和小班檔案,同步林業資源變化以及統計結果,為區域林業發展提供可靠數據[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龍灣國家級保護區已經利用區域森林資源開發旅游區,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為提高經營管理質量和效率,其他地方級保護區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采伐撫育制度,調節現有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各級政府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保護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使保護區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苗叢蓉.甘肅連城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20,v.45;No.240(06):17-20.
[2]馬興國.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和管理對策[J].農村科學實驗,2019(24).
[3]廖文斌.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9,013(009):129-130,133.
[4]王立國.祁連山自然保護站森林保護和經營措施探討[J].農家參謀,2020,No.658(12):126-126.
[5]王蘭梅.對新形勢下森林防火預防問題的探討[J].農家參謀,2020,No.664(16):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