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剛 趙暉
摘要:濟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推出網上“不見面辦理”“零資料”申請等一系列舉措,提升登記效率和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了“互聯網+”時代的“云登記”,辦事企業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標準化;零資料;營商環境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9138-(2021)01-0033-36 收稿日期:2020-11-16
作者簡介:杜建剛、趙暉,濟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近年來,濟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篤定“一次辦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互聯網高效便捷的優勢,利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提升統一登記的效率和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服務流程創新試點工作,持續規范業務服務管理,傾力打造“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模式。消除資料繁瑣的痛點,疏通線下跑腿的堵點,化解部門壁壘的難點,實現了“互聯網+”時代的“云登記”,辦事企業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2019年,濟南市被自然資源部確定為“不動產電子證照”試點城市,是最早依托省、市電子證照數據庫與管理系統建立“不動產電子證照平臺”的城市。2020年,濟南市又被自然資源部列為開展以 “三個集成”綜合創新、預告登記制度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不動產登記規范化標準化綜合創新聯系點建設試點城市。濟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自2014年起開展不動產登記(原房屋登記)標準化建設工作,編制了一整套不動產登記服務標準化流程,率先成為首批“全國百佳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創建單位,榮獲“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示范市”“國家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山東省級文明單位”“濟南市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1 以標準化建設引領行業規范,建立行業標準新高地
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過程中,亟需相配套的操作措施來落實各項創新服務舉措。為解決法律法規滯后,政策文件原則性、概括性較強,但缺乏具體操作步驟等問題,濟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自2016年起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是國家標準委批準的全國開展不動產登記服務標準化試點的單位,2020年11月12日已通過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的中期驗收。濟南市按照“簡化、統一、協調、優化”的原則,建立了覆蓋不動產登記服務全過程的服務標準化體系,編制標準文件453項,其中通用基礎標準81項、服務保障標準124項、服務提供標準248項,并不斷修訂完善。標準從實施到改進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保證各項服務“件件有規范,事事可控制,時時在提升”。特別是針對不動產登記“互聯網+”發展需要,落實上級工作部署,編制《不動產登記共享信息核驗及利用規范》《網上查詢服務規范》《網上申請服務規范》等一系列標準化文件并貫徹實施。在整套標準化體系中,涉及“互聯網+”的服務保障和服務提供體系標準化文件占全部標準化文件的50%以上。針對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的需求,編制出臺《企業購買不動產網上辦理規程》《企業購買不動產線下辦理規程》等20余項服務企業的標準化文件,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滿意度。自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以來,辦事效率明顯提高,群眾滿意度大幅度提升。不動產登記時限由原來的10-30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網上申請業務實現立等可取;累計收到社會各界和群眾表揚信、錦旗以及12345表揚300多次;中央、省、市新聞媒體多次報道濟南市不動產登記機構服務工作。
2 彰顯“互聯網+”優勢,不動產登記全流程“不見面”辦
依托“濟南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打通與住建、公安、民政、稅務、法院等10多個部門的數據端口,通過信息化方式調用共享相關部門40余項數據和證照。通過出臺政策文件,清理價值確認書、維修基金繳存憑證等20余項無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對保留的法定證明事項通過信息共享、網上核實、告知承諾等方式予以簡化,實現重點登記事項的 “零資料申請”。
在全國首次采用征信專線互聯的模式,與駐濟的45家金融機構聯網并簽訂協議,將抵押登記延伸至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實現貸款抵押一站式、不見面辦理。推出多渠道網上、自助服務平臺,取消房屋交易網簽備案,依托電子簽名(章)、實名認證和人臉識別功能,申請人直接在“山東政務服務網”和“泉城辦”手機APP上完成買賣合同、申請書、詢問筆錄等事項填寫,確認納稅申報信息,形成電子化申請材料,稅務和登記部門網上完成審核,企業線上繳稅交費,無需前往窗口面簽即可領取電子證照,或由登記機構EMS免費郵寄不動產權證,辦理不動產登記“一次都不跑”。向房地產開發企業延伸服務端口,推廣預告登記,綜合運用“互聯網+網簽、不動產登記”、電子稅務局、12345免費短信通知等措施,實現各類不動產登記業務的“不見面辦理”“24小時不打烊”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辦證”。預告登記、抵押注銷等業務采取計算機輔助審核,網上“秒批”辦理。
3 “進一門,辦多事”“全鏈條一網通辦”成效顯著
打通與不動產登記密切相關的多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實現企業或群眾“進一門,辦多事”。不動產登記系統與金稅三期、交易網簽系統互聯,通過聯合發文、簽訂協議職能授權、網上共享審核的方式,一“窗”受理、資料共用、內部流轉、即時辦結,實現不動產轉移登記“全鏈條一網通辦”;打通與水電氣熱等相關企業的網絡互聯,網上或窗口申請不動產轉移登記時水電氣熱同步過戶、一次辦成;與公證機構建立“業務聯辦平臺”,辦理涉及不動產登記的公證業務時可一并完成不動產登記,實現“公證延伸辦”;與法院建立網絡司法查控平臺,提供網上查詢、網上查封及協助執行等業務辦理渠道,實現不動產登記與司法查控、執行業務的集成辦理。據統計,通過一系列舉措的推出,每年減少辦事企業和群眾跑腿252萬人次,節約企業和群眾跑腿成本5.04億元,減少申請資料345.6萬份,節約紙張成本172.8萬元。濟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開發的“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熱全鏈條業務系統平臺”榮獲2019年山東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4 延伸服務窗口,打造“無排隊服務大廳”
推行無地域差別的“全市通辦”。統一全市辦事標準,企業和群眾可在全市區、縣范圍內的13個專業大廳、11個流動服務點就近選擇任意地點或窗口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秉承以人為本、情系百姓、方便群眾之宗旨,為老弱病殘、行動不便、家中有困難的業主提供全方位、貼心的上門服務;開展流動服務,兩輛流動服務車常年為社區、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傾心打造“跑在路上的服務大廳”;向開發企業、中介機構開放網絡端口,延伸窗口服務;采取定向指導、授權委托的方式,在社區及鄉、鎮政府開展不動產登記;在不動產登記大廳設立自助服務設備,實現24小時不間斷自助辦理;廣泛開展預約服務,確保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下,人員不聚集,防疫不停歇,登記不斷檔。各類不動產登記的辦理環節及成本大幅減少,二手房過戶由原來跑7個部門,花費十幾天辦理變為只跑一次,當日辦結。全市310家開發企業、3000余家中介服務網點、2000余家金融機構網點端口均可網上申請。濟南市通過網上申請的不動產登記業務達10萬余筆,不見面辦理業務7萬余筆,網上查詢112萬件,網上及電話咨詢25萬人次,生成電子證照168萬本,發放25萬本,近80%的業務類型實現網上辦理、自助辦理。通過電子化申請材料逐步取代紙質材料,紙質檔案掃描入庫工作量較上一年度的800余萬頁減少50%以上。2020年通過網上、現場、電話及第三方回訪評價15萬條,其中滿意以上結果的占比99.1%。
5 服務小微企業,樹立企業“店小二”服務品牌
制定《網上金融服務規范》,簡化企業辦理抵押登記手續。制定《不動產登記服務規范》,升級不動產登記服務。對金融機構與企業達成續貸協議的,可將抵押注銷登記與抵押設立登記一并進行,同步審核、分別登薄,實現續貸不動產抵押同步辦理。開展“先辦后補”容缺服務,制定《容缺受理服務規范》《申請承諾制服務規范》,針對服務對象緊急情況,簡化流程、縮短時限,在主要材料已經具備的前提下,先行容缺受理,推行承諾制,申請資料可以郵寄送達。落實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免收不動產登記費政策,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的標準,做好小微企業認定工作,采取企業承諾制,不讓企業開具各類“證明”,截至2020年8月已減免不動產登記費92.8萬元。在不動產登記大廳開設實體企業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全程“店小二”服務,提供貸款、繳稅、登記等多方面業務指導。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微信公眾號收集評價、群眾現場留言、面對面座談等渠道聽取企業與群眾的意見建議,了解社會各界的評價與期望,改進不動產登記工作方法,靠前服務,變被動等待為主動上門,幫助企業梳理資料、輔助申請,全程協助辦理業務。
6 樹信用體系建設品牌,以誠信促進社會發展
嚴格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自然資源部關于網絡執行查控、聯合信用懲戒的工作部署,在維護司法權威、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積極與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接,開通不動產登記信息法院查詢專線,建立“點對點”網絡查控機制,形成市區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常態化。濟南市各級法院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及網絡辦理不動產查封、續封、解封等業務,實現不動產查控的全流程在線辦理。為確保針對失信被執行人的聯合懲戒機制運轉順暢,濟南市制定了更加精細規范的失信懲戒工作流程。系統上,將不動產登記系統直接對接濟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根據平臺提供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確定限制對象,并保證數據的實時更新。流程上,對納入限制范圍的登記類型,在審核環節對買受人是否為失信被執行人進行核查,做出不予登記決定。截至2020年8月,濟南市不動產登記機構針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限制不動產登記懲戒案件共225件,總體配合情況較好,辦理結果及時高效。建立完善不動產登記黑名單制度,制定《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黑名單管理規范》,將利用虛假材料、隱瞞真實情況騙取不動產登記、逃稅、騙貸等行為納入黑名單,登記、稅務、金融各部門共享黑名單數據,依法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信用聯合懲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