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宣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山大溝深、溝壑縱橫。31萬群眾分散居住在1750條梁峁和3083條溝壑中,人均耕地面積僅1.17畝。當地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僅535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437毫米。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翻山越嶺,走過塵土飛揚的小路,來到海拔1900多米的東鄉縣布楞溝村。布楞溝,在東鄉族語里是“懸崖邊”的意思??倳浵蚓奂诖孱^的鄉親們表示,黨和政府會進一步幫助大家,讓大家生活越來越好,在布楞溝村留下了“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的殷殷囑托。黨中央將這項光榮的任務交給了中國石化。
8年來,中國石化牢記總書記囑托,選派6名幫扶干部,累計投入4.5億元,推動布楞溝流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來到布楞溝,會看到涓涓清水流入農戶院落,通村公路盤山蜿蜒,多所中小學擴建翻新,藜麥等產業形成規模。
在我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征程上,中國石化幫助東鄉3102戶16952名貧困群眾脫貧,一戶不落、一人不少。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2021年,中國石化繼續向東鄉投入7000多萬元,用于藜麥種植、藜麥加工產業園、布楞溝村美麗鄉村建設、教師水平提升等6個項目。
今年9月1日,東鄉縣達板鎮石化中學第一次響起了上課鈴。800名初中生穿著新校服走入新校園、住進新校舍,在這里他們有了夢想的空間,更有了圓夢的機會。
不只是在東鄉,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中國石化堅持幫扶工作力度不減、人力不減、資金不減,承諾“十四五”期間投入幫扶資金不少于15億元,助銷扶貧產品不少于40億元。
中國石化東鄉紅色教育基地布楞溝村史館位于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布楞溝村,總投資25萬元,建筑面積342平方米,展廳面積87平方米,于2015年7月7日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修舊如故”的原則,護其貌、顯其顏,由村民馬麥志的老屋改建而成,該館集中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情景,反映了布楞溝基礎設施、富民產業、公共服務設施和群眾精神面貌等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展現東鄉兒女“愛黨、愛國、感恩、奮進”的精神風貌和特有的東鄉民俗文化。
布楞溝村史館突出教育與紀念兩大功能,分親切關懷、布楞溝村舊貌新貌和東鄉族群眾生產生活用具三大展區,展出形式有照片、文字、視頻、實物,內容真實,形式莊重,深刻反映黨中央、各級黨委政府、中國石化集團對布楞溝村群眾的關心關懷之情,2015年12月被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甘肅省第五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布楞溝村史館,由村民馬麥志老家改建而成。北方保持原樣不變,東房和西房設為圖片展覽室。走進北房,土炕、炕桌、火爐、桌椅等保持原樣,懸掛在炕墻上的照片,展現了8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頭與 村民馬麥志一家親切交談的情景。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東鄉視察工作,沿著崎嶇山路來到高山鄉布楞溝村,入戶看望困難群 眾,囑托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讓貧困群眾盡早脫貧過上小康生活”。布楞溝村史館院子中央的井臺上,還嵌著“吃水不忘總書記,永遠感恩共產黨”的感恩壁。
2015年布楞溝村史館建成以來,來自全國各地10萬余人前來參觀學習,感受我們國家脫貧攻堅的非凡成就、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的時代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