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榕花
《蜘蛛開店》是統編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蜘蛛因為每天蹲在網上等著小飛蟲落在上面,好寂寞,好無聊,于是決定開一家商店,結果開了三次都以失敗告終。這個故事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很有啟發學生的思維價值。
這學期,筆者在不同學校聽幾位教師上《蜘蛛開店》這一課時,都談到了小蜘蛛三次開店失敗的原因,說小蜘蛛害怕困難、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懂得堅持,引導學生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終,懂得困難只是暫時的,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不過,筆者對于小蜘蛛的形象有自己的解讀。下面,筆者結合文本和教師參考用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蜘蛛的專注
我們回到文本當中來看看小蜘蛛第一次開店的經歷。小蜘蛛第一次開店賣口罩,因為它想著,口罩織起來很簡單,于是在一間小木屋外掛了一個招牌,上面寫著:“口罩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沒想到,來的顧客居然是一只河馬。學生可以借助課文插圖就可以想象得到,小蜘蛛要給河馬口罩多不容易啊,河馬的嘴巴這么大,肯定要花很長時間去織。可是,蜘蛛并沒有因為河馬的嘴巴這么大就不去織了,反而花了一整天的工夫堅持把河馬的口罩織完。這是害怕困難,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嗎?什么是困難?困難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工作、生活中遇到不易解決的問題或障礙。對于小蜘蛛而言,給河馬織口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因為小蜘蛛和河馬相比,它是多么的渺小,但是,它卻要給嘴巴這么大的河馬織一個口罩,這需要耗費小蜘蛛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小蜘蛛都堅持把河馬的口罩織完了,這是害怕困難、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的表現嗎?如果小蜘蛛真是害怕困難,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那么,小蜘蛛就不會花一整天的工夫把河馬的口罩織完。從“一整天”這個詞語,我們就可以感受出來,小蜘蛛在給河馬織口罩的時候都沒有想著干別的事情,而是一心一意地把河馬的口罩織完。我們還可以從課文“終于”一詞,體會到小蜘蛛在給河馬織口罩的時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小蜘蛛都做到了,小蜘蛛的專注值得我們肯定、學生們學習。
二、小蜘蛛的堅持
我們再來看看小蜘蛛第二次開店的經歷。晚上,小蜘蛛想,還是賣圍巾吧,因為圍巾織起來簡單,因為第一次開店給河馬織口罩不簡單。第二天,蜘蛛就把招牌換了,上面寫著:“圍巾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但是,讓小蜘蛛沒有想到的是,來的顧客居然是一只只見身子不見頭的長頸鹿,它的脖子和大樹一樣高。學生們通過文字和課文插圖就可以想象得到,小蜘蛛要給長頸鹿織圍巾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長頸鹿的脖子這么長,小蜘蛛要織完這條圍巾得多累啊。小蜘蛛完全可以拒絕長頸鹿的,但是它沒有那么做,反而一直織啊織,足足忙了一個星期,才織完那條長長的圍巾。從“織啊織”這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出小蜘蛛一直沒有停下來,一心給長頸鹿織圍巾,沒有去干別的事情。如果小蜘蛛真的是害怕困難,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那么,小蜘蛛怎么會堅持花足足一個星期的事情去給長頸鹿織圍巾呢?小蜘蛛為了給長頸鹿織圍巾,都累得趴倒在地上,即便是這么辛苦,但是小蜘蛛都沒有放棄。這難道不是一種堅持嗎?這樣的堅持精神正是學生需要的學習精神。
三、小蜘蛛的改變
最后,我們來看看小蜘蛛第三次開店的經歷。小蜘蛛因為給長頸鹿織圍巾累得趴在地上了,于是改賣襪子,因為心想襪子織起來很簡單。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換了,上面寫著:“襪子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可是,蜘蛛看到顧客后,卻嚇得匆忙跑回網上,原來那位顧客竟是一條四十二只腳的蜈蚣。有的教師認為,小蜘蛛是個害怕困難的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應該看到蜈蚣來了就跑,跑了的話就是害怕困難的表現。為什么蜘蛛會被嚇跑,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小蜘蛛這么渺小,卻要給有四十二只腳的蜈蚣織襪子,這得織多久啊。上次小蜘蛛為了一元錢給長頸鹿織圍巾,已經累得趴倒在地上了。如果這次給蜈蚣織襪子,小蜘蛛會不會累到生病啊?做什么事情都必須量力而行,不能因為小蜘蛛嚇得跑回網上,就說它是個害怕困難的人。如果小蜘蛛為了顧客的一元錢就要讓自己累壞,這就是所謂的不怕困難,吃苦耐勞?顯然不是。
《教師參考用書》明確指出,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改變”,而《蜘蛛開店》則圍繞“改變”講述了妙趣橫生的故事。文中有三處直接寫了蜘蛛的想法:①賣什么呢?就賣口罩吧,因為口罩織起來很簡單。②晚上,蜘蛛想:還是賣圍巾吧,因為圍巾織起來很簡單。③蜘蛛累得趴在地上,心里想:還是賣襪子吧,因為襪子織起來很簡單。《教師參考用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蜘蛛的想法為什么變來變去呢?抓詞語“就、還是、吧”,體會蜘蛛的情感態度。比較蜘蛛的三種想法,發現蜘蛛“賣什么”的想法一直很簡單,就是什么織起來簡單就賣什么。
蜘蛛的想法很簡單,還充分地體現在商店的招牌上:“口罩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圍巾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襪子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教師參考用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讀中比較三次招牌的內容,小組討論:你有什么發現?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蜘蛛?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蜘蛛頭腦簡單的特點:蜘蛛的編織店,都是按“每位顧客”計價的一元店,不論品種,不計大小,不計長短,不計多少。在此環節,還可以讓學生討論:你認為蜘蛛的招牌應該怎么寫?如,賣口罩按大小計價,賣圍巾按長短計價,賣襪子按多少只計價。四十二只腳的蜈蚣來到襪子編織店,蜘蛛嚇得匆忙跑回網上,可讓學生聯系上文體會蜘蛛逃跑的原因,如,讓學生參照上文計算:給一條四十二只腳的蜈蚣織襪子,估計需要多長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假如蜘蛛沒有逃回網上,結果會怎樣?從而進一步理解是因為蜘蛛思維、處事方式簡單才導致了自討苦吃、事與愿違的后果。
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就可以知道小蜘蛛三次開店失敗的經歷并不是因為它害怕困難、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是它的思維、處事方式簡單才導致了自討苦吃、事與愿違的后果。如果教師連教材都沒解讀正確,沒有用好《教師參考用書》,那么,課堂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又何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