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儀
1.廣東醫科大學,廣東東莞 523000;2.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市兒童醫院,廣東東莞 523000
閉塞性支氣管炎屬于一種纖維變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比較少見,主要集中于兒童[1]。疾病發生主要是由呼吸道病變所致,引起管腔狹窄,甚至導致完全性小氣道閉塞,從而造成持續性、反復出現喘息、咳嗽、氣促等癥狀[2]。同時還伴有運動耐受力下降、肺部濕性啰音和哮鳴音、通氣功能障礙等表現,嚴重危害患兒身心健康。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污染的日愈嚴重,我國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病人數逐年遞增,給患兒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影響。由于該疾病預后質量不佳,病理表現主要是細支氣管部分閉塞或者完全閉塞,因此有必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延緩疾病的發展[3]。目前臨床對于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尚無統一治療標準,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輔以糖皮質激素治療,能夠有效緩解疾病癥狀。該文將對2017年3月—2020年6月在該院醫治的60例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兒進行研究,分析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對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以期為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醫治的60例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表法設為對照組(30例)和研究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8例、12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2.94±0.54)歲;疾病持續時間1~3個月,平均(2.63±0.51)個月。研究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7例、13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2.84±0.62)歲;疾病持續時間1~4個月,平均(2.79±0.45)個月。該次研究得到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對比基本信息兩組患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全部患兒均符合《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的診斷與治療》診斷標準[4];②存在反復咳嗽、喘息、氣促等臨床癥狀;③胸部CT:節段性或小葉性透亮度減低和馬賽克征;④患兒家屬了解研究內容且協議書上簽字。
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其他因素所致的喘息性疾病者;③研究藥物過敏者;④精神系統疾病,認知障礙者;⑤不配合治療者。
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包括解痙、祛痰、平喘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予鹽酸氨溴索(國藥準字H20051604),7.5 mg/次,和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靜脈滴注。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藥物為布地奈德氣霧劑(國藥準字H20030987),將1 mL布地奈德氣霧劑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 mL中,給予氧氣驅動霧化吸入,10 min/次,2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1個月。
①統計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指標包括咳嗽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喘憋消失時間、住院時間。②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后均接受肺功能檢查,指標包括潮氣量、達峰容積比(VPTEF/VE)、達峰時間比(TPTEF/TE)。③評價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包括無效、有效、顯效3個標準。無效:治療后咳嗽、氣促等疾病癥狀無好轉甚至惡化,肺部哮鳴音無變化甚至增多;有效:治療后咳嗽、氣促等疾病癥狀有所改善,肺部哮鳴音相較治療前明顯減少;顯效:治療后咳嗽、氣促等疾病癥狀基本或全部消失,肺部哮鳴音消失。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組內對比,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組患兒潮氣量、VPTEF/VE、TPTEF/TE相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對比,治療前對照組和研究組潮氣量、VPTEF/VE、TPTEF/TE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研究組潮氣量、VPTEF/VE、TPTEF/TE相較對照組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對比(±s)
注:組內和治療前對比,a P<0.05
組別 潮氣量(mL/kg)治療前 治療后VPTEF/VE(%)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研究組(n=30)t值P值5.82±1.62 5.84±1.65 0.047 0.962(7.19±2.31)a(9.84±2.74)a 4.050<0.001 20.85±4.26 20.79±4.38 0.054 0.957(23.96±4.54)a(28.86±5.41)a 3.800<0.001 TPTEF/TE(%)治療前 治療后17.63±3.81 17.52±3.72 0.113 0.910(22.51±4.62)a(28.01±6.39)a 3.820<0.001
在咳嗽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喘憋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上,研究組相較對照組均明顯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d]
組別 咳嗽消失時間 哮鳴音消失時間 喘憋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n=30)研究組(n=30)t值P值7.12±1.31 5.03±1.03 6.869<0.001 3.96±0.98 2.96±0.87 4.180<0.001 5.83±1.62 4.08±1.12 4.867<0.001 8.11±1.92 6.25±1.74 3.932<0.001
對照組15例顯效,7例有效,8例無效;研究組20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在臨床兒科中,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作為一種呼吸道病癥比較少見,該疾病會累及細支氣管,引起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導致疾病的原因包括急性肺損傷、肺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異體移植等,其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最為常見的誘因[6]。若不及時采取合理治療措施會造成肺部出現不可逆轉的纖維化改變,引起肺部阻塞,給患兒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傷。因此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是關鍵,對延緩病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常見的治療手段包括對癥、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其中糖皮質激素是抗感染治療中常用的藥物,能夠抑制呼吸道免疫細胞的活躍程度以及炎性因子的合成[7]。從該次研究結果看出,研究組治療后潮氣量、VPTEF/VE、TPTEF/TE相較對照組均明顯更高,同時在咳嗽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喘憋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上,研究組相較對照組均明顯更低。劉艷薇等[8]學者研究中對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兒分別采取基礎治療和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結果顯示,糖皮質激素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同時潮氣量、VPTEF/VE等肺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和該次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表明糖皮質激素有利于改善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兒肺功能指標,同時促進臨床癥狀的消失。布地奈德是臨床常用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較高的糖皮質醇受體結合力,能夠直接吸入,服用后可以減少Th2的活躍程度,調節Th1和Th2之間失衡狀態,減緩炎性反應速度,抑制B細胞合成IgA和IgE的過程[9]。布地奈德通過減少組胺類炎性物質的水平,實現阻礙氣道的高反應,具有極強的抗炎效果[10]。目前對于糖皮質激素的給用方式包括口服、靜脈滴注和霧化吸入等,因為患兒年齡較小,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常規給藥途徑依從性較差,影響治療效果[11]。從該次研究得知,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73.33%)(P<0.05)。 賴世維等[12]學者研究中將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者分為兩個組別,參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結果顯示觀察護照治療總有效率(94.98%)相較于對照組(75.68%)更高,和該次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表明了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對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具有良好治療效果,相較于常規治療優勢明顯。通過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對患兒的吸入要求較低,能夠直接在呼吸道中發揮作用,在局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具有不良反應少等優勢,安全性較高,被患兒及其家長接受。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應用于小兒閉塞性支氣管炎患兒中,能夠有效改善肺功能,促進臨床癥狀消失,治療效果明顯,值得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