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茵
廈門市兒童醫院兒科,福建廈門 361000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與肺間質的炎癥,是由病原微生物、過敏及免疫損傷所引起,同時在臨床疾病中肺炎屬于常見疾病之一,臨床表現多以發熱、咳嗽、固定濕啰音為主,此疾病沒有特定易發人群,但當小兒患兒患有肺炎時,會對小兒正常進食造成嚴重影響,嚴重時還會引發心臟疾病[1-3],對小兒患兒生命形成威脅。在對小兒治療的過程中,因小兒年齡尚小,無法對病癥正確描述,且臨床依從性較低,同時病毒感染后,細小毛血管會充血、水腫,加之壞死黏膜會形成堵塞,間接導致肺氣腫、肺不張,因此臨床應用驅動霧化吸入輔助治療,但因小兒患兒配合度較低,需協助護理服務提高治療效果[4-7]。為此,該研究納入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小兒肺炎患兒,進一步探究精細化護理聯合奶嘴式霧化器在治療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次共方便選取88例小兒肺炎患兒。納入標準:①存在不同程度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②于該院接受相關診斷、檢查和治療均符合肺炎診斷標準;③該次研究經醫院論理委員會批準;④患兒家屬知曉研究內容且情定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②不配合治療、護理與調查者;③精神意識和認知方面存在障礙者;④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疾病;⑤中途退出者。經奇偶數字方式分兩組(每組44例),奇數為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9∶15;最大年齡為9歲,最小年齡為2歲,平均年齡(5.5±0.7)歲。偶數為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0∶14;最大年齡為10歲,最小年齡在1歲,平均年齡(6.0±0.7)歲。兩組患兒從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使用奶嘴式霧化器治療,即將普通嬰兒奶嘴乳頭端剪成約1 cm×1 cm的圓孔,使其邊緣光滑,去掉霧化器口含嘴,置于患兒口內性霧化治療,1~2次/d,均由專門培訓護理人員完成操作。
目前醫院常用霧化吸入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藥物、黏液溶解劑、抗菌藥物等。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監測生命體征,有異常及時上報,與醫生協同處理,完成基礎護理后,叮囑患兒每日保證充足睡眠,對病房環境護理,保持病房溫度適宜,有狀況及時與家屬進行交流。
觀察組采取精細化護理管理:以上述護理內容為基礎,選取科室高年資醫護人員建立精細化護理小組,針對既往常規護理中的問題、隱患等,提出一系列解決對策,并突出護理重點環節,制定精細化護理管理方案,依照方案嚴格執行。具體措施如下。
①病情觀察:針對小兒肺炎患兒,要嚴密觀察臨床癥狀,尤其患兒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要在一個時間段進行清理,對于患兒不易排出的黏稠物,可適當借助霧化方式幫助患兒。
②心理護理:對于小兒患兒來講,心智還不成熟,配合度、忍耐度都相對比較低,而且有些患兒因為接觸新環境,會表現出不適應、沒有安全感,再加上自身的病癥,很容易出現哭鬧、急躁、害怕的現象發生,而作為護理人員面對患兒的負面情緒時,首先要充分了解患兒的興趣特點,對癥處理,通過患兒感興趣的話題將其注意力轉移,其次也可借助患兒家屬,一起幫助患兒負面情緒進行緩解并消除,提高患兒配合的依從性。
③霧化前護理: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詳細講述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方式、方法、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項等,以便提高患兒家屬的配合度。同時,在進行霧化之前,患兒呼吸道內會存在較多分泌物,護理人員應及時清理,保證霧化的有效吸收。
④霧化中護理:霧化期間,護理人員幫助患兒保持坐位,按照小兒患兒喜好,幫助穩定患兒情緒,例如:給予布偶、動畫、玩具等方式。除此外,對于病情嚴重無法保持坐位的患兒,給予側臥,并將床頭抬高,提升潮氣量。霧化期間,護理人員應對患兒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測,并對氧氣流速及時調整,避免流量過大導致患兒肺部不舒服。
⑤霧化后護理:霧化結束,護理人員應及時將氧氣動開關、流量表關閉,將藥杯、面罩進行清洗、同時,幫助患兒排痰,避免出現窒息,并使用溫水擦洗患兒面部,避免殘留藥物對患兒皮膚形成刺激。霧化期間,嚴格控制患兒飲食,告知患兒家屬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⑥并發癥護理:多數小兒肺炎是因細菌、病毒引起,因此治療過程中需注意與敏感源的接觸,護理人員及時對患兒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尤其注意患兒心率、呼吸、精神狀態,若出現肺氣腫,立即采取氧療治療,改善患兒呼吸功能,降低肺阻力,減輕心臟負荷;若出現心衰、呼吸困難,可采取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對患兒心率監測,并觀察患兒呼吸,吸氧效果,必要時對血氣檢測分析,依據血氣結果對氧流量調節。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改善;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家庭護理滿意度,該院自制評分表,①非常滿意:90~100分;②基本滿意:60~89分;③不滿意:評分<60分,滿意度=(①+②)/n×100.0%;觀察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優秀:遵照醫囑,按時服用,注意飲食、衛生等。良好:遵照醫囑,飲食欠缺。一般:不完全按照醫囑,飲食、衛生稍許不注意。欠佳:不遵照醫囑,飲食不注意。依從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0%;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兩組住院時間。
護理前:觀察組時間通氣量 (79.18±10.15)L/min、FEV1/FVC(49.11±7.32)%、最大通氣量(68.04±9.09)L;對 照 組 時 間 通 氣 量 (79.26±10.22)L/min、FEV1/FVC(49.19±7.41)%、最大通氣量(68.11±9.13)L。 護理前比較,兩組肺功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36,P=0.486;t=0.049,P=0.480;t=0.035,P=0.486)。
護理后:觀察組時間通氣量 (94.24±12.31)L/min、FEV1/FVC(62.81±9.32)%、最大通氣量(85.75±11.61)L;對 照 組 時 間 通 氣 量 (87.09±11.03)L/min、FEV1/FVC(56.11±8.29)%、最大通氣量(73.86±10.86)L。 護理后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2.770,P=0.003;t=3.439,P=0.000;t=4.789,P=0.000)。
觀察組家庭護理滿意度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越性(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n(%)]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率對比[n(%)]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 (12.48±1.45)d,短于對照組(17.12±2.4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943,P<0.001)。
在臨床中小兒肺炎屬于常見疾病,且疾病有著反復、過程緩慢的特點,在季節交替之時,是小兒患兒發病率最高時。同時,由于小兒患兒自身機體發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免疫力差限制,所以容易受病毒、細菌的侵入,導致感染。所謂的奶嘴式霧化吸入是借助高速氣流將藥物變成細微氣霧,通過霧化器直接將藥物應用在患兒氣管、支氣管、肺泡以及支氣管病變部位,以便達到對局部氣管痙攣改善、消除水腫、抑制炎性反應的目的[8-11]。此外,此種霧化形式藥物使用劑量較少、且藥效快,以及不會對患兒產生過多不良反應,故而應用廣泛,同時奶嘴形式更能令小兒患兒接受,令患兒得到充足氧氣供給,將缺氧狀態得以改善。加之輔助精細化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堅持以患兒為中心,針對患兒自身病況提供更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并且護理原則具有一定科學性與全面性。除此外還可對小兒肺炎患兒病情出發,對患兒臨床癥狀、身體中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同時霧化吸入治療進行針對性護理,進一步幫助患兒加快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
結合該次探究數據,給予精細化護理聯合奶嘴式霧化器吸入治療的觀察組,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45%,顯著高于對照組79.54%。同時觀察組肺功能改善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在馬燕等[12]的研究中。分別給予60例小兒肺炎患兒常規護理與個性化護理,結果顯示,個性化護理治療有效率86.67%高于常規護理63.33%,同時個性化護理患兒組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護理組,與該文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醫護人員通過實施精細化護理服務,從患兒入院開始直至入院結束,全程向患兒提供無縫隙、優質護理服務,并有效輔助奶嘴式霧化器吸入治療,同時加強對家屬的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觀察,除此外,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營造和諧護患關系,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患兒臨床表現、癥狀的消失,同時減輕患兒痛苦,提高安全性,促進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聯合奶嘴式霧化器在治療小兒肺炎中療效顯著,可加快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提高安全性,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早日康復,值得推廣。但目前臨床對于小兒肺炎沒有制定統一的護理標準,均為圍繞患兒和疾病開展,且該研究病例數相對較少、回顧性在容易產生偏倚等特點,致使數據結果的普遍性所有缺失。鑒于此,建議臨床繼續相關研究,進一步證實精細化護理在小兒肺炎的應用,以期實現護理小兒肺炎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