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趙靜,薛惠平
1濱州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山東濱州 251700;2濱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山東濱州251700
目前,腫瘤已經成為一種在醫學臨床中非常常見的疾病。當腫瘤發展至晚期,治愈率是非常低的,晚期腫瘤患者也會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1]。在患者瀕臨死亡的階段,會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與此同時,家屬的低落情緒也會為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此時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所以,為了緩解晚期腫瘤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夠以一種積極的狀態度過余生,護理人員一定要對患者實施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該次研究所提到的臨終療護主要指的是對患者的臨終關懷,其主要作用就是幫助腫瘤晚期患者緩解自身痛苦,以此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晚期腫瘤患者而言,由于所要承受生理上的疼痛與心理上對死亡的恐懼感,所以在對其進行臨終護理時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應激反應,這也就使腫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另外,對于晚期腫瘤患者而言,唯一的治療目的就是降低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臨終期的生活質量。該次研究簡單隨機選取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曾在該院治療且確診的80例晚期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了安寧療護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期望該次研究能夠對晚期腫瘤患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加強人們對安寧療護的認知與肯定。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簡單隨機選取了來該院治療并確診的80例晚期腫瘤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所選取的患者年齡普遍在27~65歲之間,均符合腫瘤晚期診斷標準,且患者資料完整,所有患者生存期均超過100 d,所有患者目前并沒有接受放化療及相關手術的計劃,同時所有患者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相關同意協議。另外所選取的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無清楚意識的患者,保證所有患者都可以進行正常交流。將所選取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兩組分別有4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48.12±7.28)歲。而參照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為(47.88±6.4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學會批準同意。
①對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療護手段,主要的療護措施如下:首先護理人員需要保證對患者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將疾病相關知識告知于家屬,使家屬能夠對疾病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的膳食做好合理安排,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2-3]。最后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做好疼痛緩解,在患者出現疼痛時可以通過對患者注射鎮痛藥物或者播放輕松愉悅的音頻視頻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②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臨終療護時需要在保證以上基本療護措施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安寧療護[4]。安寧療護的具體措施如下:首先護理人員需要保證對腫瘤晚期患者的心理護理,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同時還需要采取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的同時還需要及時地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將腫瘤晚期患者的臨終心理變化告知于家屬,并指導家屬對患者的臨終表現保持密切關注。其次,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應的死亡教育[5]。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合適的時機將患者病情的預期結果告知于患者及家屬。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家屬建立出正確的死亡觀念,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對患者的死亡承受力進行具體評估,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幫助患者能夠適應自身病情的變化[6]。接下來,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疼痛護理和飲食及日常生活的護理,由于腫瘤晚期患者的機體能量消耗非常高,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保證患者日常生活中攝入充足的能量[7]。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根據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來幫助患者控制食量,在患者飲食之后幫助患者進行及時的口腔清潔。在患者服藥結束之后護理人員還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理狀況,并采取一定的手段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8]。為了增加患者睡眠的舒適程度,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準備相應的棉質服裝,同時還需要保證病室的環境整潔,定時通風[9]。最后,還需要設置出安寧療護病室,并及時地為患者提供理發等相關服務,以此來維護患者的尊嚴。
通過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對比表來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療護干預之后的疼痛評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疼痛感越輕;借助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表來對比兩組患者的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社會功能等各項指標,各項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就越高。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療護前后的疼痛程度評分,觀察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在經過不同的療護之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安寧療護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疼痛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0)參照組(n=40)t值P值7.94±0.79 7.76±0.84 0.987>0.05 5.12±0.73 7.34±0.81 7.076<0.05
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療護手段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觀察組患者的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社會功能等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軀體疼痛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社會功能觀察組(n=40)參照組(n=40)t值P值73.65±5.79 82.31±6.07 6.529<0.001 82.37±7.19 73.61±5.79 6.002<0.001 79.81±7.23 70.54±6.34 6.097<0.001 68.94±9.13 61.87±5.89 4.116<0.001
對于腫瘤晚期的患者而言,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患者對死亡的畏懼感和難以承受的病痛感,這兩類問題也就導致腫瘤晚期患者在臨終期的生活質量難以得到保障[10]。所以,對腫瘤晚期患者實施安寧療護就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從而提升患者的臨終期生活質量。目前,對于我國而言,安寧療護還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手段,所以其應用范圍還是非常有限的[11]。安寧療護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腫瘤晚期患者緩解身心壓力,維護患者的生命尊嚴。除此之外,安寧療護還是一種將社會、心理以及生理三方相結合的系統化治療手段。在進行安寧療護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死亡教育來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死亡的認知,保證患者及家屬能夠以一種正確的態度來看待死亡[12]。除此之外,安寧療護還可以促進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得患者能夠更加地配合治療。使得醫護人員可以定時地通過藥物來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最后,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安寧療護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保證患者的個人衛生和病室衛生,以此來彰顯對生命的尊重,從而實現護理效果的提升。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安寧療護,對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療護。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可知,經過不同的療護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5.12±0.73) 分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 (7.34±0.81) 分 (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軀體疼痛(73.65±5.79)分、生理功能(82.37±7.19)分、精神健康 (79.81±7.23)分以及社會功能指標(68.94±9.13)分都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相關其研究中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軀體疼痛指標為(83.9±6.4)分,生理功能指標為(69.6±5.2)分,精神健康指標為(78.2±7.1)分,以及社會功能指標為(71.9±6.4)分,各項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4],與該研究結果一致;相關研究者認為安寧療護聯合希望理論干預可以顯著減輕腫瘤晚期患者的不適癥狀,進而疏解其負性情緒,具備臨床推廣價值[3],與該研究的結果一致。通過該次研究的研究數據可知,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安寧療護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常規療護的護理效果。安寧療護不僅可以幫助晚期腫瘤患者緩解臨終期的身心壓力,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中推廣的療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