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曼,李建寧
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雷州 524200
肺癌屬于常見的惡性腫瘤,原發性肺癌主要是指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依據組織病理學特點可將其分成小細胞癌以及非小細胞癌,而在非小細胞癌中又包含腺癌和鱗癌兩種類型[1]。早期肺癌通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僅當疾病發展至一定階段后才會出現相應癥狀。據臨床一項調查顯示[2],約有5.00%~15.00%的患者在實施常規體檢以及胸部影像學檢查時會被發現,并且在發現時患者通常無明顯癥狀。因此,對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若單純依靠觀察其臨床表現對疾病進行診斷,極易出現誤診或漏診情況。隨著臨床對肺癌研究的不斷深入,有研究指出[3],實施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能夠提升肺癌診斷水平。但是目前臨床在腫瘤標志物指標以及單一或聯合檢測方面研究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早期肺癌診斷水平的提升。因此,該次研究分別方便選擇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間65例肺癌患者、73名健康體檢者以及6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對其進行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糖類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檢測。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接收的65例肺癌患者為研究樣本,將其作為研究組;另選擇同時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73名健康體驗者為常規1組以及同時期在該院實施肺部良性疾病治療的62例患者為常規2組。研究組腺癌31例、鱗癌15例、小細胞肺癌19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齡(60.29±5.13)歲。常規1組男38例、女35例,平均年齡(60.35±5.20)歲。 常規2組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齡(60.31±5.19)歲。3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肺癌診斷標準[4];②患者及其家屬享有知情同意權,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繼發性肺癌者;②機體內存在其他腫瘤疾病者;③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者[5];④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分別采集每組空腹上臂靜脈血樣本5 mL,放置在室溫環境下靜置,當血液凝固后,將試管置于4 000 r/min的離心機中進行持續5 min離心處理,隨后使用ADVIA Centaur XP型發光免疫分析儀(采購至西門子有限公司)和配套檢測試劑對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實施檢測。
① 比 較3組 血 清SCCA、CA125、CEA、NSE以 及CYFRA21-1水平。②比較不同肺癌類型患者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③分析單項腫瘤標志物檢測同5項聯合檢測診斷效能。SCCA正常范圍在0~1.5μg/L之間;CA125正常范圍在0~35 U/mL之間;CEA正常范圍在0~4.7 ng/mL之間;NSE正常范圍在0~16.3 ng/mL之間;CYFRA21-1正常范圍在0~3.3 ng/mL之間[6]。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方差分析或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頻數和百分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1組、 常規2組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對比(±s)

表1 3組患者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對比(±s)
注:*P<0.05表示常規1組與研究組比較;#P<0.05表示常規2組同研究組比較
組別 SCCA(μg/L)CA125(U/mL)CEA(ng/mL)NSE(ng/mL) CYFRA21-1(ng/mL)常規1組(n=73)常規2組(n=62)研究組(n=65)F值P值1.87±0.43 2.21±0.70(13.52±3.96)*#545.760 0.001 8.46±1.62 9.75±2.13(70.75±20.31)*#612.550 0.001 2.09±0.61 2.45±0.71(10.72±3.02)*#483.560 0.001 10.06±2.95 11.02±3.21(36.28±5.92)*#821.900 0.001 2.20±0.63 2.71±0.70(23.81±7.08)*#604.780 0.001
不同肺癌類型患者血清SCCA、NSE以及CYFRA21-1水平方面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肺癌類型患者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對比(±s)

表2 不同肺癌類型患者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水平對比(±s)
注:a P<0.05表示腺癌與鱗癌比較;b P<0.05表示腺癌同小細胞比較);c P<0.05表示鱗癌同小細胞癌比較
肺癌類型 SCCA(μg/L)CA125(U/mL)CEA(ng/mL)NSE(ng/mL) CYFRA21-1(ng/mL)腺癌(n=31)鱗癌(n=15)小細胞癌(n=19)F值P值12.29±2.66(20.82±6.15)a(12.52±3.06)c 28.030 0.001 69.07±20.05 75.09±21.14 72.15±20.69 0.460 0.636 11.65±3.05 10.02±2.66 11.23±3.01 1.550 0.221 32.19±6.08 33.82±5.71(44.85±10.23)bc 18.020 0.001 22.06±6.85(31.87±10.23)a(23.05±7.13)c 8.500 0.001
單項腫瘤標志物檢測準確度以及靈敏度均低于5項聯合檢測。見表3、表4。

表3 各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

表4 單項腫瘤標志物檢測同5項聯合檢測診斷效能(%)
當前臨床對肺癌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大多數研究均發現遺傳、空氣污染、職業暴露、吸煙以及肺部病史等是誘發肺癌的致病因素[7]。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臨床肺癌患病率逐漸升高,對人們機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通常無明顯臨床表現,而當疾病發展至中晚期時才會出現相應臨床表現,但此時期已經錯失疾病治療最佳時期,不僅給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痛苦性,還會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因此在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對疾病進行診斷,對改善疾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血清腫瘤標志物主要是指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是又惡性腫瘤細胞異常所形成的物質,或是因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形成的物質,其可反映腫瘤發生和發展,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8]。在張穎等[9]研究中,其發現肺癌患者CYFRA21-1水平是(12.27±9.57)ng/mL,SCC水平是 (10.85±8.27)ng/mL,CEA水平是 (52.2±46.3)μg/L,NSE水平是 (14.17±7.08)ng/mL,CA125水平是(88.35±26.14)U/mL,明顯高于健康組。因此其認為進行上述指標檢測對肺癌疾病診斷和篩查具有重要作用。該次研究中,在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方面,研究組水平依次是(13.52±3.96)μg/L、(70.75±20.31)U/mL、(10.72±3.02)ng/mL、(36.28±5.92)ng/mL以及(23.81±7.08)ng/mL,均高于常規1組、常規2組(P<0.05)。鱗癌在血清SCCA以及CYFRA21-1方面水平均高于腺癌、小細胞癌,小細胞癌在血清NSE方面水平均高于腺癌、鱗癌(P<0.05)。分析結果可知,SCCA屬于糖蛋白抗原,其在非角化癌細胞中水平較高,因此其對鱗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CA125屬于黏液性糖蛋白,在漿液性囊腺癌方面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CEA屬于蛋白多糖復合物,作為腫瘤相關抗原,在細胞發生惡變時,其水平可有明顯升高[9]。NSE屬于酸性蛋白酶,其主要分布于神經內分泌組織以及神經組織中,因此其在診斷小細胞肺癌方面具有較高價值[10]。CYFRA21-1屬于酸性多肽,其主要存在于單層上皮細胞內,若細胞出現癌變,上皮細胞會發生凋亡,而細胞中所包含的角蛋白碎片在降解后則會形成可溶性物質,并進入患者機體血液循環中,其在診斷非小細胞肺癌方面具有較高敏感度,在診斷鱗癌方面具有較高特異性[11]。該文通過將上述血清腫瘤標志物進行聯合檢測,結果顯示5項聯合檢測敏感度以及準確度均高于單一檢測。由此可知,在對肺癌患者實施診斷時,通過聯合檢測上述指標,能夠提升診斷準確性[12]。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血清SCCA、CA125、CEA、NSE以及CYFRA21-1可提高肺癌診斷水平,能夠為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發揮一定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