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秀,周萍萍,魏微微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眼科學是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眼是人體十分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的結構精細,輕微的損傷都會影響視力。眼科學涉及的解剖學內容復雜,單純的書本知識,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1]。傳統教學方法以機械式的灌輸為主,教學效果不理想。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對眼科學教學十分重要。眼科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優質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效掌握眼科學知識。近年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BL)受到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為探究PBL結合互動式教學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本次選取180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進行研究。
選取180位本科五年制臨床醫學生,均為2016級學生。將學生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位學生。觀察組中有男生50例,女生40例,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5±0.3歲。對照組中有男生51例,女生39例,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6±0.5歲。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向學生講解書本內容知識。
觀察組學生采用以問題為導向(PBL)的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合理設計問題內容。為學生詳細解釋以問題為導向(PBL)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設計相應的互動模式,教師選取臨床典型的眼科病例,根據書本理論內容,合理使用案例,進行相應的教學。將學生合理分組,采取小組的形式討論問題。學生可以查閱參考書、教科書等相關的資料。小組交流討論后,選出代表進行問題的解答,以及相應的講解。可以使用模型、錄像、圖片、多媒體等形式展示討論結果[2]。選擇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積極搶答的模式,調動他們臨床實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作為考試評分參考。對于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糾正,總結補充。進行相應的學習后,兩組學生填寫相關調查表,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
觀察比較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情況,以及教師評優情況和學生的滿意度。(1)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進行理論考試,統一閉卷考試。從病房中挑選典型病例,考核學生的臨床實踐成績。學生進行體格檢查、詢問病史等,診斷、鑒別病例,制定治療方案。理論成績、實踐成績總分均為100分。(2)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估記錄學生對教師的情況,以及對教學法的滿意情況。
《本體與常無:經濟學方法的對話》中林毅夫教授對于理論與經驗的看法是:“現有的理論是過去的歷史經驗總結出來的,需要通過歷史經驗檢查才能知道那些理論是可以暫時接受的,那些理論是可以暫時舍棄的,所以我們必須給予歷史經驗足夠的重視。”他的看法與老師在課上給我們總結的關于經驗與理論的看法是相似的。老師和我們在課上探討的關于理論與經驗的看法得出的結論是:契合性與錯位性。并且在處理二者的關系問題上得出的結論是:既要尊崇契合性,又要尊崇錯位性。
觀察組學生對教師授課的評優率為94.44%,明顯高于對照組76.67%,觀察組學生的滿意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77.78%,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
綜上所述,眼科學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導向(PBL)的互動式教學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討論中鍛煉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眼科學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根據 García-Morales (2006) 的觀點[13], 將戰略柔性劃分為資源柔性和協調柔性,本文將協調柔性和資源柔性劃分為以下幾個維度。

表2 兩組學生教師評優情況以及滿意度比較
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變化,對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科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作為重要的器官,眼科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日常診療過程中,臨床醫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需求[3]。眼球的解剖結構比較精細和復雜,眼與全身疾病密切相關,其解剖結構也與顱內結構相毗鄰,增加臨床的觀察難度和操作難度。在校醫學生需要扎實掌握眼科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為臨床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眼科學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調查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用%表示計數資料,計數資料的檢驗采用X2,用(±s)表示計量的資料,計量資料檢驗采用t值。當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書本知識為主,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呆板,教學效果不理想。以問題為導向(PBL)的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將病例、主題探討、問題互動、循證思辨等引入課間實習中,依據教學大綱把學生臨床實習所要掌握的實踐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整合,建立若干模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先進的設備和儀器,集中優秀的教學資源,綜合采用導入式教學法、引入循證醫學、利用標準化病人和病例討論平臺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小組內討論為中心,進行學習,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形成互動性,擺脫傳統教學法的枯燥乏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主動解決疑惑并具有實操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優秀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提升學生日后的醫患溝通能力,對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有積極的作用[4-5]。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觀察組學生對教師授課的評優率、教學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反映了以問題為導向(PBL)的互動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眼科教學效果。
觀察組學生的理論成績為85.12±3.9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2.56±3.78分,實踐成績91.46±3.0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89±3.85分,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
如游戲法、問答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以及場景模擬、表演、演講、動手操作、辯論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體驗成功,獲得幸福感。如在教學《小山羊與小灰兔》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學生都動了起來,在學生用肢體語言對課文進行感悟、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學生的成就感也就不知不覺地得到了體驗。
治療后對照組平均空腹血糖為(8.36±1.42)mmol/L;觀察組為(6.21±1.09)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