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 要】 問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重要的信息傳遞媒介,能夠在教學中以問答的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其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思維能力提高。使用問題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能夠緩和緊張的課堂氣氛,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本文對高中物理教學展開研究,探討問題教學法在其中應用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以實際教學為例來探究策略的可行性。
【關鍵詞】 問題教學? 高中物理?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引言:問題教學法是通過問題的形式呈現不同知識點,讓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智力、掌握技能。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應該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探索活動,在探索活動中解決問題,深化概念知識的理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基于高中學生的視域,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方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展。
一、創設問題教學情境
在魯科版高中物理《科學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部分的知識講解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具出示電磁打點計時器的操作視頻,使學生多計時器的結構、各個元件、工作電壓、以及操作方法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提問: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回答:可以用公式v=來判斷,也可以利用Δs=s2-s1=s3-s2=...=sn-sn-1=aT2來判斷。下發實驗器具并利用多媒體教具展示實驗步驟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利用表格法來記錄各項數據,再利用圖像法畫出直角坐標系,想坐標系中體現表格數據,使之能夠分析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提問: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出現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分別是什么原因?回答:偶然誤差出現的原因是紙帶測量的位移存在誤差,系統誤差是因木板粗糙程度不完全相同引起的。通過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驗學習過程中學會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能夠測量小車的瞬時速度,可以判斷各種直線運動,并利用公式求出加速度,學會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二、鼓勵學生進行提問
在魯科版高中物理《人類對太空的不懈探索》部分的知識講解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視頻軟件播放航天英雄楊利偉成功登上月球的視頻資料,介紹宇宙速度、人造地球衛星、宇宙航天器的概念與研發意義,提問:牛頓被蘋果砸到腦袋后提出了什么觀點?回答:萬有引力。隨后介紹人們在萬有引力定律基礎上研究天體運動的各項成果與功績,結合各項榮譽鼓勵學生談感想。介紹宇宙第一速度V=或V=,數值上V1=7.9km/s、宇宙第二速度V2=11.2km/s、宇宙第三速度V3=16.7km/s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從對太空的探索、新舊知識聯系等方面提出問題會闡述觀點,教師要在鼓勵、表揚的基礎上細致解答。如,學生問:可否發射一顆周期為70min的衛星?教師要表揚其創新的思維,并回答:請大家幫他一起算數近地衛星的周期是多少?T==5.07×103s=84.5min,由此看出周期為70min的衛星無法發射。通過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優秀的物理學習探究興趣,進一步引發其對科學、生活之間聯系的思考,有效激發求知欲,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三、通過問答分析習題
在魯科版高中物理《電勢能與電勢差》部分的知識講解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電子課件展示公式:電力場F=qE、電力場做功W=qEd=qU,提問:回想學習過的知識,公式中d代表什么?回答:d是電荷初末位置在電場方向上的位移。出示習題:初速度為v0的一個電子,沿著垂直于極板A的方向,從A極板上的小孔C進入極板中的勻強電場,當到達極板B時,速度為0,如果該電子的電量為e,請求出極板A與B之間的電勢差。先提問學生相關公式,再利用多媒體教具展示解題步驟:W合=mvt2-mv02,? -eU=0-mv02,U=,故極板A與B之間的電勢差U=。提問:電場中動能定理應用思路中,要考慮類似受力分析的過程,還需要注意電力場的哪個因素?回答:方向。教師總結:該類習題要注意明確帶電粒子運動的始末位置,根據各個力做功特點求出每個力的功,再求總功,可以根據動能定理:W電場力+W其他力=ΔEk來進行解答。通過運用問題教學法,以問答的形式闡述習題的步驟、解題思路、注意事項等,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與正確率。
四、開展趣味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反思、體驗內容的總和,在個體發展、知識共性等方面區別于傳統教育。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在趣味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引導其支配、主導活動進程,推動活動的進行,可以適當給予指導,但不能過度主導,有效激發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熱情。
可以進行分組實驗,根據確定的實驗目標開展競賽活動,激發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實驗器具組裝、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下場指導,檢測器具連接的牢固性與安全性,給予需要幫助的小組合理建議,確保各個小組在分組實驗活動中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物理研究所拜訪或參加科研博覽會,在與工作人員的問答對話中,細致觀察和了解不同物理現象,感受高精尖儀器的研發過程,在博覽會中觀察不同的物理研究成果,結合已有的經驗知識來分析不同工藝品中所揭示的物理現象。通過開展趣味實踐活動,為學生開辟了“第二課堂”,激發物理學習的熱情,樹立良好的學習觀。
結束語:
高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高中階段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問題,引導其通過探究問題來獲悉物理知識。運用創設問題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問答分析習題、開展趣味實踐活動等有效策略,重視其在物理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促進綜合素質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郭庚年.高中物理教學問題及對策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12):118+120.
[2] 劉桂禎.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探討[J].科技資訊,2020(1815):163-164.
[3] 李滋文.問題式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科技資訊,2020(182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