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婧然 何方
當前,在“互聯網+”模式的大力推廣普及下,其實現了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隨著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運動管理軟件正加速融入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中,大學生渴望對自己的體育鍛煉質量進行監控,進而更多了解自身體質狀況,讓“互聯網 + ”注入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成為必然。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是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如何將“互聯網 + ”技術合理應用到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中,更科學地服務大學生,促進大學生正確認識與對待體質監測,加快實現大學生自我體質健康管理,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運用文獻資料法對高校大學生“互聯網+”體質監測的使用進行研究。
二、結果與分析
1. 體質監測平臺的促進作用
1.1學生們對于健康體質的觀念正在慢慢改變
由于有一些大學生心理和心智等各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知不夠,大學生們也形成了一些非常不好的習慣;在我國應試教育中太過注重于文化課的學習,忽略了身體素質的鍛煉;由于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享受著科技改變帶來的便捷,導致有時沒有體育鍛煉的氛圍。通過對大學生個體的基礎信息調查、體成分信息采集、日常運動調查、膳食營養調查,建立了統一的個體體質健康數據。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多目標營養與運動優化模型,實現對大學生的個性化營養膳食。
1.2方便了學校對于體質監測的管理
此平臺可以收集和整理數據,相比于紙質文件、宣傳橫幅等更有吸引力,此平臺支持手機、PAD、PC等多種終端,支持IOS,Android等多種操作系統,支持手機多種分辨率屏幕的自動適配,不經如此一人一碼、一設備一碼;通過二維碼的管理,實現學生的一人一碼,一設備一碼,實現學生資料、設備資料的二維碼管理,便于隨時隨地的查詢與分享;完善的預約檢測流程。通過手機客戶端預約,管理端審批,預約成功通知,預約提醒,實現完整的預約檢測流程。
1.3 體質監測對大學體育課程的影響
個性化體質監測雖和體育課程練習不緊密,但其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并且反應體育課程的進程。大部分學生認為體質監測可以影響體育課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
2. 體質監測平臺存在的問題
2.1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意識等觀念有待強化
當前“互聯網+”應用到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中,在政策、技術、管理層面已具備一定基礎,但仍存在服務意識與投入主導兩方面滯后的問題。創建平臺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質監測,但現在趨向于一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一些服務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服務意識有待于加強。
2.2后期干預不足
大學中的體質測試大部分是由學生組織開展的,收集到的數據等上報后就意味著工作的結束,沒有其余價值。對于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可以做一次統計分析,分析出問題和優點,有助于一些體育工作的展開。
3. 個性化運動處方和體質監測平臺的相關研究
個性化運動處方可以提高運動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進取的精神。對提高“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等意識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高校要認真貫徹開展體質監測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養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對大學生體質進行測定,還將為我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掌握大學生體質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奠定基礎,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進而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有效盤活大學生體質健康運行機制,應該將監測數據充分利用起來,進一步發揮其推動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功用,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和影響力。
四、建議
1. 將大學的體質測試成績與各專業期末的評獎評優掛鉤
在大學校園里由體測延伸出來了一系列的代跑、代測等“兼職”工作。為了杜絕此現象,提高學生們的鍛煉積極性和身體素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要求“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畢業時,《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 50 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因而高校應該將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加入各專業的評獎評優,加大監測與督促力度,防止出現代跑代、代測。
2. 對于“互聯網+”體質監測評價與分析APP的設計和推行給予鼓勵和幫助
目前為止,關于體質監測與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鍛煉建議的APP雖然已經出現,學生們對于這種與提供運動處方的APP似乎并無太大的興趣,對于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為健康體質打下堅實基礎的觀念還未在大多數大學生中形成。因而,高校應該積極推進相關“互聯網+”體質測試APP的運行與在本校學生中的應用率。充分發揮運動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正面促進作用。
3. 營造好的體育運動大氛圍,提高學生運動興趣
學校可以在有條件、有時間和在“互聯網+”體質監測大數據庫的分析下,積極有效的對癥下藥,開展相關體育競技比賽或者21天持續視頻打卡比賽。
參考文獻
[1] 賴錦松,李亮.“互聯網+”在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中的應用[J].體育科學研究,2019,23(02):78-81.
[2] 仲冰冰.體質監測視角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情況的分析[J].知識文庫,2019(19):190+192.
[3] 洪飛揚.論我國高校開展體質監測對提升大學生體質的作用[J].拳擊與格斗,202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