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破傳統,側重閱讀是部編版語文教材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樹立大語文觀,貫通課內外,讓學生在課內外有機銜接中拓展閱讀,豐富積累,提升能力,是圓融語文“五環節”閱讀教學模式的重要舉措。文章作者提出了引導學生愛上課外閱讀;激發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提供學生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四項推進學生課外閱讀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圓融語文;課外閱讀;閱讀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3-0047-02
從2019年秋季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被要求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版語文教材。在編寫理念上,部編版語文新教材采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其中,何為語文素養?崔巒老師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其中的兩個關鍵詞——“語言積累”和“語文能力”引起了我的思考。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每一個人從小開始學習語文,最終的落腳點都體現在這個人是否在生活與工作中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也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作家三毛也說:“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 顯然,“語言能力”是以“豐富的語言積累” 為根基的。豐富的語言積累可以靠推進學生的課外閱讀來實現。
打破傳統,側重閱讀是部編版語文教材最顯著的變化之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名著導讀”等多個版塊,把課外閱讀也納入教學體制。如一年級的“和大人一起讀”倡導孩子跟父母、教師一起讀故事、童謠、寓言、科普等,鼓勵創造使用朗讀、講讀、對話表演等多種方式。這些新版塊的設計更體現了推進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2018年,我有幸成為廣東省鐘麗玲名師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的一名助手。工作室提出“圓融語文”理念,該理念主要是:樹立大語文觀,貫通課內外,讓學生在課內外有機銜接中擴大閱讀量,豐富積累,增強底蘊,提升能力,其中,“積累運用”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引領學生長期不斷收集課內外詞匯,培養學生勤誦讀、勤摘抄、勤運用的習慣。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哪些措施推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呢?緊跟教材和工作室的理念,我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所得,與同行們分享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以師道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蔽疑钪?,一個不喜歡讀書的老師又怎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呢?打小起,我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而且涉足的范圍還較廣。情節曲折動人的中外名著我愛讀,富有韻味的唐詩宋詞我愛品,飽含哲理的散文隨筆我也愛看……走上教書育人的工作崗位后,我時常對自己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因此,繼續在讀“閑書” 之時,我還在繁重的教學之余,讀完了《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數十本教育教學專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币驗閳猿肿x書,我不僅在教育教學專業水平上得到了提高,而且我還成了同事眼中善談能寫的一個人。近年來,我撰寫的數篇論文先后刊登發表于各級各類刊物或是獲得省市縣各級不同等次的獎項,其中論文《探尋開啟寫話起步之門的鑰匙》《依托教材,凸顯語言魅力》刊登于全國優秀期刊——《小學語文教學:園地》;撰寫的《開發潛能,促進學生發展》刊登于生本教育論文集《坐看云起時》;撰寫的隨筆《家有兒子要入園》發表于《梅州日報》……“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蔽医洺蛭胰谓痰膶W生介紹我的讀書情況和取得的成績,不為讓他們認識老師有多棒,只想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范作用帶動學生,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二、巧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
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說:“激發和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磨刀不誤砍柴工”, 為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經常都會“折騰”一番, 可謂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首先,我也會用許多教師愛用的“巧用故事懸念激 發讀書興趣”。 學生都愛聽故事,因此,為了獎勵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我經常會拿出課堂上大約五分鐘時間給他們講故事。正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我適時收聲,然后意味深長地告訴他們:故事情節錯綜復雜,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學生自然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主動去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其次,我會努力推進“親子讀書”活動的開展。溫儒敏說,學生讀書興趣培養不能光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我也堅持認為,作為孩子的父母,在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一階段不應該做一個的旁觀者。因此,我會利用《致家長一封信》、召開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宣傳“親子讀書”的必要性與科學的做法,要求每一位家長都要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與孩子交流讀書的內容和體會,分享孩子的快樂,熱情地贊揚他們、鼓勵他們。例如,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中的“和大人一起讀” 欄目安排的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故事大意為:小白兔和小灰兔幫老山羊爺爺收白菜,老山羊爺爺分別送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車白菜。小灰兔收下一車白菜后,不干活了,天天吃白菜,白菜很快被他吃完了,他又向老山羊爺爺要。但小白兔沒有要老山羊爺爺的一車白菜,而是向老山羊爺爺要了一包菜籽,自己種白菜,收了白菜后,小白兔給老山羊送了一車白菜。在布置作業時,考慮到有些學生剛入小學,識字不多,閱讀困難大,我要求家長先給孩子朗讀一遍,接著家長帶讀,孩子跟讀第二遍,親子齊讀第三遍。為了調動家長和孩子親子讀書的積極性,我還設計了一個問題:和爸爸媽媽讀完這個故事后,你們想對小白兔和小灰兔說些什么?為了讓自家孩子第二天在課堂上有參與交流的機會,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很重視這樣的親子讀書活動。
最后,我也會注意鼓勵“先進”, 以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度,我時刻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我經常會在課余時間與學生聊天,詢問其最近看了些什么書,有什么知識上和思想上的收獲。一旦發現學生讀的書有值得推薦的,讀書感悟有值得分享的,我都會制造機會如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站在教室講臺前面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讓學生收獲讀書帶來的滿滿成就感,也激發其他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營造濃郁的班級讀書氛圍。我也常常買一些書籍作為獎品贈給讀書最積極的學生。
三、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的這句話是要告訴我們,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基于此,我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進而讓他們走上自主閱讀的康莊大道尤為重要?!八街梢怨ビ瘛!睂τ谟檬裁崔k法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教師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比較認同一位教師的舉措,這位教師認為,幫助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是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學習其經驗,加上自己的理解,我是這樣做的。
在“扶”的階段,我會利用學校安排的每周一節的閱讀課,與學生共讀一篇課外文章。“不動筆墨不讀書?!蓖ǔW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讀書時,我坐在講臺桌前也沒閑著。我在書上做眉批,畫線標重點,并在閱讀后用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和寫作特點發表自己的見解。爾后,我必定抽出時間把自己的書本放置在投影儀上,邊與學生分享我的讀書收獲,邊教給他們一些諸如“批畫法”“歸納法”“解剖法” 等讀書常用的一些方法,旨在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助學生更快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把學生“扶”上路后,便進入“放” 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在“扶”的階段中學到的方法,獨立讀書,提高自學能力。這一階段也是實現教師不教而學生自會的重要階段,因為“學問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學問便等于無學”。但我也深知,“放”并不是放棄指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并及時總結經驗,進行交流。
四、用心為學生搭建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
每每在學生讀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就會想方設法為他們推薦一些活動,以讓他們在參加實踐的過程中,既鞏固讀書成果,又收獲讀書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例如:我會指導學生參加校級、縣級或市級的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我會鼓勵他們積極向校報、校園心聲廣播或各類兒童刊物投稿;我也時常指導他們制作讀書小報、制作以讀書為專題的手抄報……學生黃晨參加縣級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學生張鑫婷、林驍霖、付銳華等撰寫的作文刊登于《現代教育論叢》;學生鐘康淇撰寫的作文則刊登于《紅樹林》;此外,在校報《我們的校園》上發表文章的學生不在少數……
種下希望的種子,付出汗水培育,收獲金黃碩果,我任教的學生已堅定地朝著“愛讀書,會讀書”的方向發展了。打開他們的書包,你會找到各類課外書籍;課余時間你甚至會看到他們在教室后席地而坐,捧書細看的情景或是匆匆奔向學校圖書館或“書香閣” 的身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借部編版語文教材改革的東風,得廣東省鐘麗玲名師工作室的引領,推動學生課外閱讀,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將是我在教學工作中堅持的一項課題研究,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
[參考文獻]
[1]曹 瀅,韓家慧.中小學語文課換書了!總主編談教學重點[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22/c_129685727.htm,2017-08-23.
[2]苗德穎.淺談培養和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與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
作者簡介:陳金鳳(1977— ),女,廣東梅州人,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本科,教導主任,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