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琰
摘 要:小學體育在基礎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體育教育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校和教師并未重視體育教學,導致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并不具備正確的運動意識,而且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不足,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文章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和避免的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體育;傷害事故;原因分析;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3-0093-02
引言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生傷害事故,不僅會影響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還會出現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糾紛。對此,為了使小學生安全順利地上體育課,學校和教師需要定時定期檢查教學器材、場所,并及時地修繕,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下學習。
一、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類型
所謂的體育教學傷害事故,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體遭受到了傷害。但體育教學傷害事故也有不同的類型,需要結合主體對象來進行判斷。大致類型分為:學校過錯事故、混合過錯事故、學生過錯事故以及意外傷害事故[1]。例如,體育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并未對安全問題進行較為準確的計算,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受到了損害,這便可以稱為學校過錯事故。若是學生自己不聽從教師的安排和指導,自己在體育課上受傷,這便是學生過錯事故。若是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跳繩訓練時,突然下雨,學生在避雨的過程中受到了傷害,這便是意外傷害事故。總而言之,只要是在體育課上學生受到任何身體傷害,都可以統稱為體育教學傷害事故。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學校因素
首先,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并不重視體育工作,且教學理念過于落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十分松懈、隨意。其次,一些小學所制定的體育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地落實,甚至還有一些學校根本沒有制定管理制度,尤其是農村的一些小學,不僅缺乏基礎的體育器材,而且一些器材破破爛爛,體育場所更是雜草叢生,使得學生無法很好地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和進行相關訓練。最后,學校和體育教師對體育器材并未進行定時的檢查和維修。例如,教師讓學生進行單杠練習,但是如果是教師沒有提前檢查器材,就會出現螺絲松動等情況,學生就有可能發生事故。因此,學校必須重視體育教學制度的建立,并且還要定期檢查、維修設備,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二)教師因素
一些學校的體育教師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在教學中并未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設計體育教學中,而是想著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或者在上課時隨意敷衍,甚至都不備課,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另外,還有一些體育教師在上課時擅自離崗,對學生的人身安全也不重視[2]。上述種種都有可能使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小學體育原本就是一門暗含危險性的課程,如學生自身的身體疾病,也算是一種安全隱患,體育課上的一些運動操作會增加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因此,體育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以防學生發生危險,并且還要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例如,一名小學生在家長和教師不知道的情況下將一把削鉛筆的小刀裝進了口袋,而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又要求學生進行前滾翻訓練,學生在訓練時,口袋中的小刀便割傷了腿部。若是教師能夠在上課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要求、提醒,或者讓學生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便不會發生這類事故。
(三)學生因素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好勝心也比較強,他們還不具備辨別是否安全的能力,因此,學生在集合的時候經常會你推我拉。他們覺得這種行為非常好玩,并不知道這一行為具有危險性。另外,還有一些學生喜歡盲目行動,不聽從教師的指揮,這些都是出現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體育課上,教師要求學生完成擲鉛球練習。教師將學生分為幾組,當第一組投擲完后,教師發令,第二組開始投擲,但有一名學生不聽教師的命令,急著跑去撿鉛球,結果被砸到了,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傷害事故。這就是學生不聽教師的指揮而出現的安全事故。
(四)運動項目因素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有的時候會設置比賽 ,比賽中,學生難免有身體接觸,當然不包括犯規行為,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的接觸都是可以的。例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學生為了爭球在奔跑的過程中肯定是會發生身體接觸的,這種身體接觸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兩名學生在踢足球,一名學生想帶球轉身,結果被另一名學生在防守時踢到腳,從而造成踢傷。而造成這起事故的關鍵便是運動項目因素。因此,為了減少體育事故的發生,體育教師必須將安全教育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以此來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及降低學生對運動項目產生的恐懼感。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對策探討
(一)強化體育安全教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校需要制定并落實相關的安全教育,要以“安全第一”為主要思想,給體育教學的安全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首先,學校需要豐富體育安全教學的形式,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公告欄等,調動他們的宣傳體育安全,也可以繪制小學生能看懂的安全畫冊,積極組織安全教育講座,以此來營造一個“講安全”的校園氛圍。其次,學校要優化體育教學安全內容。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并未完全成熟,不具備預防傷害事故的能力,所以教師只有結合教學環境、上課的天氣、運動項目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預防傷害事故。最后,學校要與家長聯合。教師在學校宣傳體育安全方面的知識,家庭中便需要家長來對孩子進行相關的安全知識講解。對此,教師需要與家長多聯系,多溝通,讓家長也重視體育安全的重要性,進而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體系,使學生能夠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
(二)建立健全的體育安全制度體系
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的體育安全制度體系。首先,學校要重視體育安全制度,同時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并將體育安全制度落實到位。其次,對體育器材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學校要盡可能地投入資金豐富體育器材,修繕體育場所,保障體育經費得到有效的運用,并且還要定期對器材進行檢查和修理,確保器材的質量,以防器材出現問題而造成人員損傷。最后,制定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明確提出學校要給每位學生制定屬于他們自己的健康管理檔案,并且定期安排給學生體檢,體檢結果要存入學生的檔案中[3]。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的時候之所以會出現傷害事故,就是因為體育教師之前不知情學生患有疾病。若是學校按規定給學生建立健康檔案,教師就能了解到學生的身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會區別對待身體有異的學生。
(三)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
體育教師應當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過硬的專業能力,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應該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對傷害事故應當有所預見,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首先,體育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意識,在上課前要檢查本節課會用到的器材和場所,確保質量和安全問題,并對要進行的項目提前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以此來減少傷害發生的概率。其次,體育教師要認真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教材,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重點以及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從而確保教學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避免教學內容不符合實際情況而造成傷害[4]。另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嚴格管理課堂紀律,確保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最后,教師須積極參加培訓。學校可以多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學習、培訓,也可以聘請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到校傳授經驗,這樣既能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又能減少傷害事故發生的概率。
(四)提高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
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重點,體育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保護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傷害事故。首先,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多肯定、激勵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正確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合理科學的規劃,即興趣能夠使學生高效、安全地進行學習[5]。其次,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恐懼情緒。小學生的年齡偏小,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面對難度系數高的動作,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和畏懼心理,對此,教師需要進行正確的示范,讓學生覺得這項運動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恐懼,從而使學生克服恐懼情緒,敢于嘗試。最后,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安全知識貫穿到整個課堂中,尤其要讓安全防護意識較弱的學生認真學習,從而使學生在教學中能夠形成相關的安全防護意識和能力。
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校都需要重視體育教學的安全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此來減少傷害事故發生的概率,培養學生安全運動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羅茂松.探究小學體育教學傷害事故成因和預防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20(11):197.
[2]毛悅偉.小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與防范對策探析[J].讀書文摘,2020(2):51.
[3]王 剛. 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7):18-19.
[4]陳詩文. 試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體育時空,2018(1):162.
[5]李路軍. 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2):138.
作者簡介:陳 琰(1973— ),男,廣西賀州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小學體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