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較低的現狀,分析原因在于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意識、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條件、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難以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等方面,由此提出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強化體育管理,增強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增加課余體育活動項目,營造體育鍛煉氛圍。
【關鍵詞】全民健身 大學生 身體素質 健康水平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1-0156-02
全民健身,就是不論什么年齡、什么階層的人,都應該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自身免疫力,使我國整體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全民健身理念自推行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高校也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認識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礎。
一、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
從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來看,我國大學生群體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仍有待提高。各大高校雖然均開設了體育課程,也設置了相應的體育實踐學分,但大部分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比較被動。許多學生存在體重超標、力量不足等問題,50米短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測試達標率比較低,大學生體質水平仍較低。
筆者通過對某高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男生和女生在體能測試中的總體分數普遍較低,且男生和女生在測試項目中的薄弱環節有所不同。例如,有一半的女生測試所得的力量水平不超過60分,有30%的女生測試所得的力量水平為60~70分,有20%的女生測試所得的力量水平為70~80分;有30%的男生測試所得的力量小于60分,有40%的男生測試所得的力量水平為60~70分,20%的男生測試所得的力量水平為70~80分,10%的男生測試所得的力量水平為80~90分。此外,大部分學生測試所得的速度、耐力水平都小于60分,可見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不高。
(二)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較低的原因分析
1.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意識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比較重視學習文化知識,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往往更重視學習專業課的內容,在體育課程方面,則以修滿學分為主要目的,很少有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作用,比起體育鍛煉往往會優先選擇看書、看電影、玩游戲等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經常處于被動鍛煉的狀態。體育鍛煉意識不強,成為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較低的重要原因。
2.學生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條件
首先,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部分學生都承受著較大的就業壓力,一般會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學習或社會實踐中,認為只有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才能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忽略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導致體育鍛煉的時間較短。其次,大部分大學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心,課余時間以娛樂為主,很少有學生會主動鍛煉,或者給鍛煉分配的時間比較少。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互聯網,不僅很少鍛煉身體,甚至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熬夜、飲食不規律等。此外,有些學校的健身場地并不完善,許多運動項目無法開展,許多學生得不到良好的鍛煉體驗,鍛煉積極性受到打擊。
3.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高校一般都會設置體育課程,也重視體育學分,但多數高校的體育課程是以球類、田徑類運動為主,運動項目和教學內容都比較單一。從教學方式來看,教師多是以“教師講、學生練”的模式開展教學,甚至有的運動項目是采取反復訓練的模式,方式單一。單一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學生缺乏參加體育鍛煉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身體素質水平較低。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運動健身這一話題熱度在不斷提升,校園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逐漸融合在一起,二者之間可以相互彌補和相互促進,進而滿足更多人的體育鍛煉需求。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可通過如下途徑讓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
在大學校園中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高校應重視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通過多種方式將全民健身的政策和理念帶入大學校園。第一,可以通過廣播、互聯網、宣傳海報、教育講座等方式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充分體現體育健身的重要性,讓學生發自內心認為體育鍛煉與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一樣重要,從而增強主動性和積極性,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第二,在校園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影響學生,學生逐漸將體育鍛煉變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將健身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組織學生開展有關健身、健康的辯論會,或者組織學生參與競技類、娛樂類的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心理狀態和思想觀念。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十分豐富,在這些課余活動中加入體育運動的相關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有很大的幫助,也會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體能水平。
(二)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同時,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中掙脫出來,不僅要重視學習文化課,還要參與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教師可以增加一些娛樂體育項目,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設計課程內容,堅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確保校園體育充分發揮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男生和女生的身體差異,為男生和女生準備不同的體育項目,男生可以學習武術、室內攀巖、桌球等項目,女生可以學習體操、瑜伽、舞蹈等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課余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等內容納入體育成績管理中,或在互聯網平臺宣傳體育活動和健康知識,使學生隨時都能受到體育鍛煉的熏陶和影響。也可以聯合其他高校開展聯賽活動,打造校園體育賽事品牌,積極發展校園體育事業,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三)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強化體育管理,增強體育鍛煉的科學性
隨著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融合,與體育管理相關的軟件以及App等逐步得到普及。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國開發了許多新的體育產品,包括可穿戴人工智能產品以及監測人體各項數據的手機App等,這些體育產品融合了現代科技,具有便捷、智能、即時等特點,可以遠程對人的身體狀況以及運動狀況等進行實時監測。人們在運動的過程中穿戴智能體育產品,可以采集并分析體征數據,包括卡路里、血壓、心率等,并通過產品科學、系統的分析,制訂更加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計劃。可見,現代科技產品對體育鍛煉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高校體育管理中也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性,一方面,引入智能產品,全面監測和管理學生的健康狀態和運動狀態,結合學生的健康情況擬訂有針對性的運動方案;另一方面,利用網絡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構建智能訓練評測系統,以供學生根據系統評測的結果和建議修改自己的健身計劃,使自己的課余健身活動更加科學有效。
(四)增加課余體育活動項目,營造體育鍛煉氛圍
相較于高中生,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多,課余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為了使大學生增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學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為此,學校要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為學生準備豐富完善的體育器材,增加課余體育活動的種類和形式。根據區域特點,學校可以創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如北方地區的學校可以增加滑冰、滑雪等體育運動項目,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項目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感受具有特色的體育文化,進而加深對體育健身的認識,改變被動學習體育的狀態,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大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水平與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有直接關系,因此,要重視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針對當前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較低的現狀,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強化體育管理,增強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增加課余體育活動項目,營造體育鍛煉氛圍,以提升學生的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為國家建設培養更多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趙樂峰.“大健康”背景下大學生群體體質健康狀況研究——評《大學生體質健康與科學鍛煉》[J].中國食用菌,2019(5).
[2]徐振華.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14).
[3]段齊,陳萍,閆井明.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實效性的影響因素及提升辦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9(9).
[4]馮詩瀚.對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改革的關系研究[J].拳擊與格斗,2017(3X).
【作者簡介】鄒華姬(1984—),女,廣西北流人,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民族傳統體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