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卉
【摘 要】本文闡述高職英語課程改革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針對高職英語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措施:確定英語教學目標,實現基礎性與專業性的統一;完善英語教學體系,實現分類教學與分層教學的統一;豐富英語教學模式,實現互動性與自主性的統一;拓展英語實踐渠道,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等。
【關鍵詞】高職英語 理論與實踐結合 教學目標 教學體系 ?教學模式 實踐渠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1-0145-02
英語作為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內容之一,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是培養高素質、高能力英語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教師探索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
一、高職英語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目標是為了能讓學生提升英語使用能力,拓展知識層面,成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如果學生只是學習理論知識,并沒有聯系實際,那么學生所掌握的只是書面知識,實際運用能力不強。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課程涉及現代化商務英語以及各種日常用語等,所強調的不僅是學生英語理論水平,而是一種實際職場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用性強是高職英語專業最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實際當中,才會更有利于學生畢業之后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在傳統英語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更多的是靜態的英語,是書本上的英語,缺少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并不高。為提升英語水平,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語單詞,多以背誦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很多學生感覺英語學習枯燥無味。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會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能進行實踐練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有效地降低學習難度,在實踐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并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二、高職英語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與培養模式的脫節
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培養技術性、服務型的第一線人才。因此,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應當與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一致。但是,目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與培養目標有脫節之處。在英語課堂上,部分英語教師只會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學目標不明確,直接導致教學任務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和機械化,實踐性不強。部分教師雖然注重實踐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時,往往為趕教學任務,導致實踐內容課程時間非常少。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難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也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基礎教學與行業實際的脫節
高職英語與學生以往的英語學習不同,高職英語更偏重應用性、實用性以及服務性。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不僅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同樣也要從聽說方面入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學習的英語知識與行業崗位實際相結合。但在目前高職英語課堂當中,很多高職院校教學內容設置與行業實際應用脫節。比如英語教學大綱的設置、英語教材的選用以及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等,學生學習英語理論知識往往脫離行業技能的實際,使學生在真正運用時缺乏符合行業特色以及行業技能操作的英語技能。因此,將基礎教學與行業教學結合,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
(三)缺乏分層教學與分類教學
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學生能力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以及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較為全面,涉及更多的是專業性的英語,研究英語的層次更深;旅游專業的學生對英語聽力以及英語口語的要求比較高,在實際工作中對英語使用頻率也較為頻繁;漢語言專業的學生,主要研究的是漢語,在實際工作中涉及英語知識較少,所以英語知識教學較為簡單。目前英語教學,沒有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進行區分,除了英語專業的學生,其他專業學生學習的是統一的英語知識,缺乏必要的分類教學和分層教學,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與高職人才培養要求并不相符。
三、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措施
(一)確定英語教學目標,實現基礎性與專業性的統一
首先,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當明確英語教學目標,將基礎性與專業性統一。高職院校應先從培養教師入手,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給教師提供培訓計劃,讓教師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增強專業教學水平以及實踐教學能力,從而為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選派英語教師進入不同行業去實踐,了解不同行業對英語的需求。教師在了解行業需求之后,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英語知識內容進行創新,從而使教師教學內容與實際行業需求更為契合。其次,學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使學生可以進入企業進行學習,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知識,將理論與實踐充分地結合。
(二)完善英語教學體系,實現分類教學與分層教學的統一
為改善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力存在的差異性,同時也為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英語的需求,高職院校可以將英語課程分為必修、限選和自由選修三種類型,從內容和功能上將其劃分為專業型、技能型和知識型。針對不同類型的英語課程,由英語教師有選擇性地進行調整,以此來滿足實際需求。比如,高職院校工科專業較多,那么英語知識型課程講解內容偏向英語語體特點,而文科專業的英語側重商務英語語言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選擇的內容雖然同是語言知識型,但是英語教學內容卻又有很強的針對性,可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另外,技能課也是同樣的道理,有的崗位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口語能力,有的崗位需要學生了解專業性英語知識,如出具英文報告和閱讀產品設備等。那么針對專業性英語課程,就可以更為深入、更為具體地滿足不同專業的需求。在分層和分類教學模式下,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英語課堂效率。
(三)豐富英語教學模式,實現互動性與自主性的統一
高職英語教師應當豐富英語教學模式,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應當轉變為教師指導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結合,在師生有效互動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同時,高職院校應當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技術,拓展英語教學模式,比如多媒體教學、網絡課程教學等。高職院校可以建立網絡平臺,給學生提供課后英語學習的渠道,通過網絡平臺搜集各種教學素材和教學視頻,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實現資源共享,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實踐知識。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與學生進行互動,解決學生存在的疑惑。這樣,教師的指導性與學生的自主性統一,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提升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拓展英語實踐渠道,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首先,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應當改善傳統考核模式,增加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比如高職院校可以開展第二課堂和英語競賽等活動,并將學生日常成績和比賽成績列入考核內容,改善傳統紙質考試存在的局限性,同時也豐富學生英語實踐渠道,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制訂不同的考核標準。比如針對旅游行業的學生,考核內容偏重于英語聽、說方面;針對康復治療專業的學生,則側重于考核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既重視實踐,也樂于參與實踐學習。
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建立不同的英語社團,比如英語沙龍、英語文化圈、英語小品創作組和英語戲劇社等。在社團里,由學生組織和學生帶領,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對豐富校園文化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學生在社團中學習,會有更多實踐機會,擴大知識面,也能增強文化底蘊,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非常有益。學校也可以給英語社團提供更多比賽和交流的機會,讓社團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實現英語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總之,高職英語教學應通過明確英語教學目標、完善英語教學體系、豐富英語教學模式以及拓展英語教學渠道等多種方式,加強英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學生營造更為優異的英語學習環境,使學生成為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煒,唐年青,劉許.基于多模態理論的高職英語教學實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
[2]冉茂楊.高職院校職業英語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 評《高職院校職業英語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20(6).
[3]曾艾玲.基于實踐共同體理論的高職英語教師團隊發展模式構建和實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7).
[4]田雪飛.高職英語聽說互動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核心探究[J].長江叢刊,2019(16).
【作者簡介】梁 卉(1987—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易班網絡教育科副科長,講師,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英語教育。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