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音樂課程越來越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重視。歌唱教學是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能表現學生音樂才能的音樂形式之一。在歌曲演唱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重點把握歌曲的音準,避免出現跑調、節奏不合拍等問題,特別是在合唱中,二聲部的和聲對提高音樂的感染力、增強音樂的層次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學生要重點把握歌唱的音準。本文從聽、仿、唱三個角度,對提高學生二聲部音準能力提出了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給予音樂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音準;小學生;二聲部合唱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6-0091-02
引 言
童聲是一種真摯、甜美、純凈的聲音,兒童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能將音樂表達得更加美妙、動聽。小學生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等待著音樂教師精心地鐫刻后綻放光華[1]。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握音樂教學的關鍵。
一、開展小學生音準節奏訓練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今,《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音樂已成為中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歌唱教學是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音樂課程的順利開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歌唱學習和表演過程中準確把握歌曲的音準,是歌唱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音樂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演唱還是演奏,獨唱還是和聲,表演者都要準確把握音準和節奏,這是音樂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2]。因此,如何在教學和排練中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音樂的音準,是音樂教師要深入思考和重點解決的問題。
當前,中小學音樂課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目標,強調使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感受音樂的魅力,掌握音樂表演的相關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感受力,提高其音樂核心素養。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解決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是音準問題。《課程標準》提到,小學生要能夠自然地發聲,準確地把握音樂的節奏和音調,能夠聲情并茂地獨唱、合唱、輪唱等,并掌握一定的基礎樂理知識,對指揮的動作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3]。由此可以看出,音準是音樂學習和演奏中重要、關鍵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音樂活動的重要根基。教師要拓展思路,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準,使學生能夠跟上正確的音樂節奏,在演奏活動中做到準確無誤,從而提高演奏效果。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經歷,從聽、仿、唱三個方面,對加強學生音準的訓練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給予其他音樂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二、培養和提升學生二聲部音準能力的方法探討
(一)從基礎入手,加強對學生的聆聽訓練
眾所周知,音樂是基于聽覺的一門藝術,它可以帶給人們美好的音樂享受,使人們心情放松、精神振奮。從原理上來看,音樂是通過將多種聲音有序地排列而形成的一種連續性聲音結合體。音樂與耳朵關系密切,若想讓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樂的音準,掌握音樂演唱的技巧,提升音樂的鑒賞力,教師應從聆聽入手。在音樂教學和訓練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多聽、多鑒賞,使學生廣泛接觸多種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把握節奏、情感、音調變化等多種音樂要素,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內涵,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力和感受力。同時,在聆聽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熟練度也隨之提高,為下一步進行仿唱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聆聽是最基礎、最有效的音樂訓練方法,也是最具可行性的教學策略之一[4]。筆者根據平日的教學實踐發現,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開展聆聽訓練,能使學生奠定堅實的音樂基礎,幫助其更好地掌握樂理知識、理解音樂情感。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時期是音樂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技巧、提升音樂鑒賞力的最佳時機。小學生正處于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因此,教師應正確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從基礎知識教學開始,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準,在反復的練習中提升對音樂的熟悉度。
(二)加強對學生的識譜、背譜訓練,讓學生進行有效模仿
《課程標準》中作出了相關規定,小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和能力,特別是識譜和唱譜能力。由此可見,識譜訓練十分重要。通過識譜,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音準,從而更好地演唱整首歌。此外,學生只有能夠識譜,才能背譜,進而更加精準地把握音準和節奏,甚至演奏曲譜。教師糾正學生在音樂演奏中出現的錯誤時也能更加得心應手。很多學生對識譜積極性不高,與對照樂譜嚴格按照音準進行學唱和仿唱練習相比,他們更喜歡跟隨音樂進行學唱,但這很容易出現音準問題。此外,學生不會識譜將不利于樂感的培養。在跟隨歌曲進行學唱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僅簡單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音調和節奏,沒有進行深入學習,導致其對歌曲的學習是隨意的、不嚴謹的,難以真正提升音樂素養和演唱能力。
那么,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呢?首先,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運用了科爾文手勢,幫助學生更好地分辨和記憶音符。筆者在正式上課前將音階演唱和科爾文手勢相結合設計音樂訓練,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鞏固音階和音調的知識。這樣根據手勢動作的不同配以不同的音階,能夠幫助學生學習音符、把握音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對照譜子進行學唱和仿唱練習。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筆者在黑板上擦除個別小節的譜子,留下一些零星的印記,讓學生根據這些印記迅速回想原有的旋律。這樣的音樂游戲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還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了背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