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美術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善于通過情感滲透讓學生就具體的學習內容產生更深刻的感受和體驗。美術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繪畫或制作能力,還能讓學生對各種形態的美術作品及藝術作品有較好的理解、感受,懂得如何更好地欣賞美術藝術,進而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6-0087-02
引 言
美術教學應有多樣化的實施效果,除了要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功,鍛煉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教師還應在美術課堂中融入情感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發展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討論,讓學生的各種觀點和想法得到有效交互。教師要結合一些特定教學主題將正面的價值觀融入其中,基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對外部事物有更好的理解,并初步形成與建立自身的價值觀和認知體系。
一、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由于對世界認識不充分,會用好奇心引導自身進行知識學習。教師應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使其在創作中運用藝術進行直覺表達,充分展現自身的表達需求[1]。
例如,在進行“剪紙(一)”一課的教學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調整學生的座位,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充分交流,從而創作出更符合自己想法的藝術作品。教師也可以改變課桌的排列,沒有必要非得是正方形或長方形,也可以組成圓桌,用不同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繪畫氛圍和交流環境。而對于本課剪紙內容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音樂,讓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中,將繪畫與剪紙結合起來,攻克學習難題。比如,有的學生對剪紙有較強的好奇心,但在多次嘗試后不能剪成功。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整體的構思和繪畫,然后通過剪紙進行一定的搭配,讓他們在交流過程中學習更多的剪紙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情感教育的良好融入
激發內在積極情感,產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是學生完成一件美術作品的靈感和想象的來源,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素養[2]。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畫情緒 畫性格”這一節內容時,很多學生一開始不知道如何選取描繪對象。教師在激發學生創作思維的同時,可以融入情感教育,還可以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范例。比如,在教學“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主題繪畫時,教師可以先播放軍歌,在播放歌曲的同時展示一些關于解放軍的新聞圖片,從而讓學生對解放軍無私奉獻、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解放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繪畫創作中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創作出更好的繪畫作品。教師可以以此為范例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面孔或人物讓自己深受感動。有了上面的實例后,不少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有的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有的想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等等。學生慢慢有了表達的欲望。這樣的教學組織和構建方式充分激發了學生內在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驗進行繪畫創作,這樣創作出的作品往往更能夠打動人。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直觀的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活躍學生的思維。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學生會逐漸產生表達的欲望與熱情,也會慢慢找到創作靈感,從而創作出更具真情實感、能打動人的作品。這才是美術教學要達到的整體效果。教師開展情感教育,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更認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且能使學生的美術感受力和美術表現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三、鍛煉學生的思考與感受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感受空間,結合具體的學習主題,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討論時間。這可以促進學生間各種想法和感受的良好交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就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思考與感受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美術鑒賞力也會逐漸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看戲”這一內容時,教師在課前可先播放一段中國戲曲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戲曲、戲曲的種類有哪些、戲曲的人物角色有哪些。隨后,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中國戲曲人物的造型特點。這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自主討論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小組內就各種學習感受和理解進行充分交流,慢慢地,對相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挖掘,可以更好地理解與感受這個教學主題,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
四、促進學生積極人格的發展
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全面發展與鍛煉學生的各種學科能力,即讓學生有基本的繪圖構圖能力、思維理解能力、美術鑒賞力和審美感受力,還要充分發揮這門課程的德育教學價值,通過一些典型內容的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人格的發展。這是從美術教學出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嘗試。學生只有形成與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才會對很多事物有合理的理解和判斷。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美術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小學美術教學要有多元化的培養方向,除了讓學生具備學科能力和素養,還要關注學生的人格發展。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特定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培養方向。例如,在“看新聞、畫新聞”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身邊有趣的新聞,還可以分享一些讓自己有感觸的好人好事,并嘗試將這些內容畫下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團結友愛、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還提高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讓學生擁有更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體驗。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并傳遞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就是美術教學的深層次目標。如此,學生不僅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美術知識,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結 語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融入良好的情感教育,鍛煉學生的繪圖、構圖能力和美術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鍛煉學生的思考、感受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人格的發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邵淑娟.核心素養本位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9(02):132-133.
洪雪婷.讓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名師在線,2019(13):53-54.
作者簡介:孫媛(1983.8—),女,江蘇阜寧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