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 要: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隨著教師教育方式的更新,學生學習效果也在逐步提升。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被應用于眾多學科教學中。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理融入,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堂迸發出生機和活力,有效地激發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而提高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文章從微課的概念和優勢出發,分析了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讓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閃光添彩,以期為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課堂;必要性;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27-02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能夠配合語文知識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并根據重點難點展開細致的教學,可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彌補傳統課堂的教學缺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一、微課的概念及優勢
在教育領域,微課是指以多媒體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根據某個或者某一類知識點(或難點)進行教學的活動過程。微課是隨著網絡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手段,通過主題式的教學使學生更加輕松容易地掌握所學知識。微課以其獨有的優勢在教學中備受歡迎[1]。對于學生來說,其主要優勢如下:第一,教學時間較短。小學生年齡較小,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微課一般時長在5~10分鐘,恰好是小學生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的時間段,因而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有效課堂學習。第二,教學內容較少。傳統的課堂,教師教授的過程繁雜冗長,可能導致學生難以掌握知識的重點。微課的內容一般較少。針對性較強,直觀的課程設計有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第三,具有靈活性。微課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可以通過移動網絡、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當出現疑點難點時,可以反復播放某一片段或者暫停待消化理解后再進行下一步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課間、午休或者睡覺前利用微課進行強化學習,鞏固知識。第四,對于教師來說,微課的制作簡單,而微課的呈現代表著這個教學問題或知識點值得追蹤和掌握。微課保存后可以進行重復播放,這代表教師不必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講授,只需要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即可,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也相應地為教師減輕了教學負擔。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微課的必要性
雖然教育方式在不斷創新,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些許問題,例如教學模式的單一性以及教學難點難以攻克。受小學生自身特性影響,其學習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還不是十分成熟,微課的應用正好科學地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微課的載體決定了微課對小學生的吸引力較強,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另外,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以教師口述為主、板書為輔,教育方式的局限性直接導致很多教學想法難以實施。借助微課進行信息化教育,有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教育創新,極大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微課的應用既是傳統教學方式、教學觀念的科學轉變,更是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發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優質產物。
寫作是大部分小學生的短板,如何加強小學生的讀寫能力對小學教師來說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傳統的讀寫訓練更側重于寫作結構和閱讀技巧,之后就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這往往忽略了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無話可寫,直接從范文上生搬硬套[2]。微課的出現恰好解決了這一棘手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的引導示范,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在知識拓展環節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創作素材,提升了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如何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添彩
針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小學生的特性,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微課教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以下即闡述如何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添彩。
(一)利用微課課堂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以往的語文課上,教師多采用“口頭講解+板書”的教學模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因此教師應巧借微課多媒體技術,讓新課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3]。例如,在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這篇課文時,學生可能只聽說過這個地方并沒有真正地去過,有的甚至沒聽說過該地方,對課文的體驗感較低,很難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關于雅魯藏布地區峽谷的影像資料,通過感官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引導學生觀看影像后自行組織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勢地貌特點,并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動畫圖片等資料加深學生對大峽谷的認知,讓學生通過微課的方式體驗大自然的壯美和鬼斧神工。如此,教師成功地進行了新課導入,并通過問答鍛煉學生自主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微課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專注于某件事,但其正處于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時期,他們對一些色彩鮮明、個性化的事物往往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小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燃起學習欲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以微課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前,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情境創設。教師可以選取美國洛杉磯大地震相關的影視資料進行播放,配合地震后拍攝的照片,增強學生的代入感。直觀的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配合課文讓學生讀一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將抽象化的父愛結合情境創設的模式讓學生加以體會。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為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告訴學生父愛母愛不只是轟轟烈烈地讓人歌頌,更多時候是藏在生活的點滴小事中。這樣,利用微課創設情境升華課程主題,讓學生更加孝敬父母,對身邊的一切懷有感恩之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