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永
摘 要:隨著教學不斷改革,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使學生在德育學習過程中明是非,辨真假。因此,學校與教師要不斷地對德育教學策略進行創新與改革,加強德育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農村初中的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在農村,學生受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德育工作的開展難度增加了。文章通過分析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難點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為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班級;初級中學;德育;立德樹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81-02
一、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師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農村教育工作中,德育應該占據主要地位,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學生情感發展過程中關注德育可以使教師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工作的目標與前進方向。經過大量調查發現,農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影響嚴重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他們將孩子托給老人照顧。隔代撫養是農村比較普遍的撫養方式。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對老人的管束不以為然。留守老人思想觀念守舊,知識儲備量少,因此對學生的德育很難有效展開。農村地區的初中生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道德意識模糊,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在學校不服從教師管理,使德育工作難以展開。
(二)目前社會不良風氣使農村初中德育工作更加步履維艱
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許多農村地區得到發展,網絡發達,這導致學生沉迷手機,道德品質變差。一些學生“唯我獨尊”,沒有責任心,道德品質差。農村勞動力的外出,使學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加上學生沉迷網絡,他們的個性極容易極端化;在校目無校規校紀,不尊重教師;對公共財產不愛護,甚至有些學生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與缺失的家庭教育使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開展步履維艱。
(三)學校德育工作力度不夠大,德育工作難以推進
農村初中教師極其短缺,這使很多學校無法成立專門的德育機構,德育工作難以有效開展。農村初中的德育開展方式較為單一,受傳統思想束縛,教師在德育開展工作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德育空間,使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農村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大多以說教的方式進行,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基本上以訓斥為主,有些學生桀驁不馴,不服管教。這些問題使德育工作難以推進。
二、農村初級中學德育工作開展的對策
(一)從校園物質環境方面進行德育滲透,營造良好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學校要充分重視物質環境對學生的隱性教育,將德育教學內容融入校園環境、校園文化中。教師應善于從校園物質環境出發,引導學生發現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內容,從日常生活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例如,張貼關于良好品德理念的海報;校園板報可以以德育為主題進行定期更換;可以組織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除此之外,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保持教室整潔,書桌整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校園里,教師要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愛護校園內的公共設施,不亂扔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制度方面,學校要建立賞罰分明的制度,通過良好的紀律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總之,教師要利用學校里現有的教學設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培養學生的道德理念、道德情感、道德行為。
(二)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道德榜樣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農村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管理有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做學生的榜樣,起到帶頭作用。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及教學中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要注意自身的語言。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優秀的表現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不貶低,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關心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足夠的耐心對待學生,與學生做朋友。在生活中,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與幫助,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只有教師用實際行動去引導學生,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與觀念,使學生不斷提升自我素養。
(三)將道德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提升學生的德育領悟能力
德育內容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德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認知階段,要與實際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行為。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為例,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加強德育與生活的聯系。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走進養老院,農村大多是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養老院幫助留守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體會自己爺爺奶奶的不易,培養學生尊重老人的良好品德。這種實踐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感悟道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德育勞動,通過實際行動感受正確的德育行為等。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不斷提升學生素質。
(四)德育工作要以感化教育為主,以育人為目的
在德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家校合作,對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教師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與家長常常溝通,通過家校合作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做到不回避,要大膽、積極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對一些行為惡劣,屢次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教師要采用柔和的方式處理,要尊重學生,如把學生的一些行為向家長說明,借助家長的力量使問題得到解決。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長期、曲折、復雜的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要靠長期的積累、感化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轉化。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對學生的教育不能采取過激的方式,這樣容易將學生推向另一個極端,甚至會對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