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區域的“地理位置”是區域認知的基礎和前提,開展“地理位置”的深度教學意義深遠。文章以西北地區為例,從把握空間尺度、適當做科學性的加法、綜合分析“位置”的影響、關注鄰國和區際聯系、了解時間尺度、對細節補充和釋疑六個方面例談“地理位置”深度教學的方向和策略。
關鍵詞:“地理位置”;深度教學;西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85-02
一、“地理位置”深度教學的意義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認識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區域、國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關系的前提。”無論學習哪一個地理區域,我們都會遇到“它在哪里”這個問題,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是“區域認知”的基礎和前提。區域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從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兩個方面來描述。
通常對于某區域“地理位置”的認知主要有知道、了解、運用、分析、歸納、評價幾個層次,淺層學習的認知程度保持在知道、了解,而深度學習的認知程度更注重于后面的四層。“地理位置”的深度教學是指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知道、說出“地理位置”,還能更深層次地歸納、分析、評價“地理位置”,如分析不同區域的位置關系、評價“地理位置”的優劣,思考“地理位置”和氣候、農業的關系等。
開展“地理位置”的深度教學,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課堂區域地理位置教學缺乏設計、位置特點不突出、學生缺乏整體認識和把握、區位認知能力弱等現狀;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地理位置”深度教學的策略
如何開展“地理位置”的深度教學呢?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西北地區》為例,與大家分享:
(一)把握不同空間尺度,直觀呈現位置
地理學是研究地點、地方、區域等全球尺度的特征和尺度間關系的科學。對于同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研究的空間尺度不同,研究時所聚焦的問題會有所差異,對于小空間尺度的對象主要研究其特性、結構,而對于大空間尺度的對象主要研究其規律和格局。
學習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從空間尺度來說,不同空間范圍的“圖片”的選擇很重要,通過讀不同尺度的圖,學生能感受到不同的直觀信息,然后再說出、指出區域的地理位置特點。例如,在西北地區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是西北地區具體的范圍、經緯度位置;在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是西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西北部;在亞歐地圖中,要勾勒出西北地區的范圍,我們才可以看出西北地區主要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較遠,并且由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特別是塔里木盆地不管從哪個方向看,距海都很遠。我們再把視線轉回西北地區內部,東西差異很明顯,植被、牧場、灌溉農業的水源等都呈現出一定的東西差異。
大空間尺度和小空間尺度的結合,不同尺度地圖的選用,對學生整體、局部認識區域地理位置非常必要。
(二)適當做加法,讓位置教學更科學
教師教學要講究科學性,必須做到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精、準、透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要點、教學用詞的嚴謹性。書本課文篇幅有限,對不同區域,教材中描述地理位置的文字也是各有側重點的,一般都是突出該區域重要的位置特點。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區域重點的“位置”特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和學情,適當做加法。
例如,在講到西北地區環境特征時,書本的表達是“西北地區距海較遠,并且被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此這里降水比較少……是我國干旱面積最廣的地區”。在分析西北地區干旱的原因時,大多數教師只重點分析了西北地區的海陸位置。但是,細細想一想,距海遠的地方就一定干旱嗎?不一定。還有一個原因,西北地區地處溫帶,在中緯度地區的大陸內部。如果我們只告訴學生距海遠,就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可以適當做一做加法,如引導學生讀圖分析西北地區的緯度位置,或者增加溫帶大陸性氣候相關圖片。
對教材內容進行研讀,適當做加法、做簡要的補充,可以讓位置學習更加科學嚴謹準確,避免誤導學生,這也是教師教學專業性的體現。
(三)以圖為基礎,綜合分析“位置”等帶來的影響
綜合思維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地理環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是有一定內在聯系的。綜合就是把對象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種因素綜合起來考察。如果僅有區域分析,那么我們對區域的認識就是分割、零散的。如果能將地理位置特征分析與自然、人文相綜合,就能幫助學生形成整體的認知。
具體來看,區域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要素會對區域的自然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會影響區域的氣溫、降水等。自然環境特征又會影響人類活動。
例如,西北地區這里重點分析的就是海陸位置和地形對氣候的影響。能帶來降水的是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通過讀圖活動,我們引導學生分析西北地區干旱的原因。以圖為基礎,細化任務:一是在圖中用筆描畫出西北地區的范圍;二是說一說西北地區的海陸位置特點;三是議一議這樣的海陸位置會對暖濕氣流產生什么影響;四是在圖中填出具體山脈和地形區;五是說一說西北地區的地形特點;六是議一議這樣的地形特點會對暖濕氣流產生什么影響;七是結合海陸位置和地形,嘗試分析西北干旱的原因;八是在干旱氣候的影響下,這里的農業以什么業為主?是否可以發展種植業?哪里有灌溉水源呢?人口、城市、農業、交通線的分布又呈現什么樣的特點呢?
通過讀圖,通過具體的、細化的任務引導思維,層層遞進,學生可以綜合認識到,區域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地理要素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認識到地理環境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助力綜合思維的形成和區域的整體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