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婕
摘 要:通過梳理21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發現,目前學界對于識字水平、識字能力、識字教學以及語文能力的研究成果豐碩,但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為一般省級刊物,核心期刊和博士論文數量較少;二是研究對象多為小學生,且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主;三是研究視角單一,以識字水平和語文能力來展開雙視角研究的較少等。已有研究在識字水平、識字能力、識字教學以及語文能力四個方面缺乏深層次研究,因此可以通過拓寬研究領域、改變研究方法、轉換研究視角、拓新研究內容、另尋研究材料去探尋識字水平與語文能力之間的關聯性,從而促進我國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識字教學;初中生;識字水平;語文能力;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9-0002-04
識字水平是指學生的識字量。語文能力是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識字與寫字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部分,可見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語文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但識字水平與語文能力兩者之間有無關聯,目前學界還沒有相關研究,有待進一步考究。
一、已有研究回顧
針對識字水平與語文能力的關聯性這一問題的研究,筆者通過檢索已有研究發現可分為四個部分:識字水平、識字能力、識字教學、語文能力。
(一)側重識字水平研究
孫照保提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了解學生的識字量不僅有助于教師改進語文教學,而且可以作為鑒定語文教師教學成績的一種手段,為教材的編寫者提供參考。通過調查,他發現農村小學生的識字存在以下現象:低年級學生平均識字量低于語文課程標準識字量要求,而高年級學生則略高于語文課程標準識字量要求;小學生的識字量與教材生字量安排有較大的差距;識字量存在性別差異和區域差異;小學生的識字量與語文成績存在一定的相關。湯琛指出,小學生的識字量、語音意識與字形理解對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預測作用。可見,識字水平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在針對如何提高學生識字水平方面,王得俊提出,可以在聽說讀寫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黃衛華為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結合兒童心理特點,提出了五種快樂識字的方法:編字謎識字、編故事識字、編兒歌識字、加減法識字、多媒體輔助識字。樊嘩提出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的心理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并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已有研究發現識字水平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一定的影響,可見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要想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解決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二)側重識字能力研究
識字能力方面的研究多為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比如,孫雅君提出,我們需要明確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投其所好,使其在愉快的氛圍下識字,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何玉婷通過調查發現,被調查的學生識字量基本已達到甚至超過國家課程標準的識字量要求,但各個年級之間的識字量差異較大,年級間增幅較為明顯。因此,他提出:第一,細化課程標準的學段中各個年級的識字量,構建區域性的識字量常模;第二,合理規定小學階段識字量;第三,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識字量測試;第四,合理安排好語文課時數,協調好科目之間關系。以此來改善識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高薇提出,要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率,必須提高其識字的能力。只有將“理”“趣”結合,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才能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去學。教師要注意字理識字教學與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將二者結合,讓學生科學識字。眾多學者提出“趣味識字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趣味中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量。
(三)側重識字教學研究
側重識字教學方面的研究頗多,成果豐厚。但已有研究多為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初中階段的識字教學研究較少。于格提出,在我國,小學識字教學的研究多于初中階段,對初中階段識字教學的忽視以及小學階段識字教學仍未解決問題的影響,初中生識字能力明顯下降,主要表現為錯別字率居高不下,缺乏獨立識字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識字水平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 3500 字等。針對這些問題,作者提出了應對措施:將初中階段的識字教學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學習策略,第一階段打基礎;第二、第三階段積累識字量;第四階段對學優生來說是在前兩年扎實的基礎上復習鞏固,靈活運用,對學困生來說則主要是多練字,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完成學業。張佳秀針對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找到一種科學高效的識字教學方法:將漢字構造理論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將漢字構造理論應用于識字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糾正高頻錯別字,使學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崔瑋奕提出,漢字本身所具備的造字理據是其內在的科學規律。而字理識字法就是將漢字的構字理論融入識字教學中去的一種識字教學方法,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解析文字的自主學習能力。林春菊通過調查發現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以下問題:大部分低年級教師單一、機械的識字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識字興趣不高、自我效能感低。針對這些問題,作者提出一些識字教學策略:巧用字理識字教學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讓學生輕松識字;規范寫字教學,增強學生對漢字的審美趣味;誦讀蒙學經典識字教材,提升學生的識字品質;重視課外閱讀,高效地鞏固識字。李煒通過對識字教學調研發現存在教師對識字教學不夠重視、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師職后培訓和教育不及時等,學生對識字教學興趣不高、識字方式單一、對漢字重視程度不高、錯別字等問題。為了改變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作者提出以下對策:提高學生識字教學的主動性;豐富教師的知識素養,提高識字教學能力;加強漢字起源文化;大力推廣普通話;教師創新識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等。關于“識字教學”的研究成果顯著,已有研究提出了各種識字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如趣味識字、字理識字、部件識字等,研究成果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