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教學法通常是指在教學中,以教師的啟迪與引導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課堂上的探究任務,并使學生通過構建知識模塊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探究教學法及其運用價值進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以促使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2-0030-02
引 言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需將物理知識講解給學生;二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的能力。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初中物理教師更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及其結構的接受與探究能力。運用探究教學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注重對探究教學法的運用,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同時要關注物理實驗,以物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探究精神的提高。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探究教學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從而充分體現探究教學法的價值。
一、探究教學法及其應用價值
(一)探究教學法概述
探究教學法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參與問題的發現與解決過程,以此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法[1]。該教學法已經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探究教學法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對概念及結論的不變性,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積極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進而使學生更客觀、更明確地認識到物理學習和研究的價值,并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加強對探究教學法的運用。
(二)探究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學科屬于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再加上物理學科有大量的實驗和數據,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或多或少會在心理上產生排斥或者抵觸,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失去對物理學習的興趣[2]。面對這種狀況,物理教師需要注重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將探究教學法合理地運用于物理教學中,并根據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課堂教學中,同時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
2.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物理知識的探究通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促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實現自身知識面的拓寬,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學科有客觀、全面的認識,并深刻地體會到物理知識的魅力。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
將探究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在促進學生養成良好探究習慣的同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目的[3]。在物理課堂探究教學中,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知識的相關技巧,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
二、探究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基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有著重要影響,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基于此,物理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并通過相應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興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可以主動地發現、分析與解決物理問題,也能真正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還可以實現教學模式的改變,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4]。例如,在教學“重力的平衡”的內容時,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下落的蘋果、懸崖蹦極、瀑布、蕩秋千等動態或視頻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圖片能聯想到什么”,部分學生會說牛頓與蘋果、《望廬山瀑布》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瀑布為什么會向下流?蘋果成熟后為什么會下落?蕩秋千時為什么總會落下來?這樣,教師就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引出地球引力的相關內容。最后,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闡述自己身邊的類似案例,使學生深入思考生活中為什么會出現相關現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還能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究新課,從而實現高效學習。
(二)基于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質量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通常比較復雜且枯燥,尤其是實驗操作,通常不適合學生單獨操作,如串聯與并聯的電路連接、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的關系探究、物體運動速度的測量等,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指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在劃分學習小組時,物理教師需考慮每位學生的能力差異,盡量保證每個小組的能力均衡,以使每位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同時確保物理教學的公平與公正[5]。因此,在具體教學時,物理教師需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比如,在教學并聯、串聯電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與掌握并聯、串聯電路的連接方法,使學生能夠以相對簡單的電路圖對并聯、串聯電路進行連接。此時,物理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運用自己已學過的知識,對并聯、串聯電路的具體連接方法進行探究,并總結出具體的連接方法,然后由教師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充分了解與掌握電路連接的方法,同時使他們形成探究意識與團隊協作意識。
(三)基于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
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做實驗、學生觀看,而且有的實驗現象學生無法看清,這就會對學生理解相關物理知識及學習興趣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也會影響學生的創新與探究能力的提高。由此可知,物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操作機會,尤其是演示實驗時,教師要明白自己的任務是協助、引導及點撥[6]。例如,在演示“流體壓強和流速關系探究”的實驗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第一,每位學生需準備兩張紙,將其平行放置,往中間吹氣,學生需先對紙張運動狀況進行猜測,然后再開展實驗,紙張就會逐漸向中間靠攏;第二,教師引導學生準備兩個不同的試管,將大試管裝滿水后,把小試管置于其中,確保兩個試管的開口方向一致,用手蓋住試管口后倒立,然后讓學生猜想手拿開后小試管的實際運動狀況是怎樣的。在學生猜測后教師繼續進行實驗,學生會發現,小試管會逐漸向上運動。在完成實驗之后,師生經過討論獲得相應的結論:在液體與氣體中,流速愈大,其壓強愈小。學生在操作中思考、思考中探究,能使他們的思維潛質得到充分挖掘。
(四)基于生活化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內容通常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且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法,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同時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7]。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列舉生活中的折射現象,如池塘水看似比較淺、筷子在水中會變彎等,以此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探究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演示將筷子插入水中的實驗,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光的折射現象。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玻璃與水對于光的折射狀況進行分析,如可以演示將垂直木板置于水中的實驗,組織學生討論折射的光線和光線之間的位置,以促使學生充分了解理解光的折射規律。總之,將生活化實例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路,還能使學生在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充分了解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結? ? 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教學法能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還能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學習困難,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以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學習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拓展學生的物理思維,促進其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許林.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J].名師在線,2020(16):49-50.
李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177-178.
朱文蓮.“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190-191.
朱玉洪.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3):7.
謝旦瑪.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202-203.
吳文山.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應用[J]學周刊,2019(31):88.
田路珩,丁遜.探究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49-50.
作者簡介:李小明(1972.4—),男,甘肅天水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