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嚴謹性,且強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較為困難。如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不樂觀,學生興趣較低,加上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不適合學生等,導致一些教學方式流于形式。本文立足化學教學現狀,從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四個方面,對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0-0050-02
引 言
由于教師教學觀念存在偏差、化學學科本身難度較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等,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從短期來看,教師若不及時改善,便會影響學生的化學成績;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化學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新形勢下,教師應找出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優化教學流程及每個教學環節,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興趣低,參與積極性不高
高中化學學習難度較大,知識點具有很強的嚴謹性,且這種嚴謹性體現在化學定律、公式、概念等方面,加之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導致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吃力。這些因素導致很多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狀態消沉、興趣低下[1]。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時,只有少數學生能回答,甚至全班沉默。課堂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只有教師傾囊相授、學生積極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然而,由于學生參與積極性低、師生之間難以實現有效互動,信息傳遞呈現單向性,整體教學效果不容樂觀。
(二)教學方法不科學,學生主體性未突出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所采取的手段,這將直接影響教學實效。在當前的化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授課時仍然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化學知識直接“喂”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較為被動,機械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課堂上,化學教師雖然分析了大量知識,但真正被學生消化的并不多。很多學生雖然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了知識,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難以靈活、有效地運用知識解答問題[2]。
(三)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效益低
理論聯系實際是化學學科的主要特點,然而,在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出于對安全的考慮,加上化學課時有限、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原因,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換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忽視了實踐教學,而學生采取“聽”的方式學習化學知識,缺少動手實踐的機會。尤其是化學實驗,部分教師通過口述的方式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的方式呈現實驗步驟,讓學生“看”實驗和“記”實驗,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奠定高效教學的基礎
讓學生胸有成竹地聽課,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實際學習中,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因跟不上教師腳步而產生聽課吃力、學習興趣低的狀況。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做好聽課準備。這也意味著,學生在課前必須進行有效預習。然而,高中生雖然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但對“如何預習”這一問題并未得出滿意的答案。例如,部分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僅瀏覽一遍化學課本的內容,還有的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中的方程式、定律和概念等,這樣的預習均是低效的。為了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如何預習”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布置前置性作業、準備學案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跨時空的課前預習指導,為學生有準備、有目的地聽課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解“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錄制視頻,通過視頻給學生講解鐵、鋁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和制法,以及鐵、鋁、納等金屬氧化物的化學性質與用途。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作任務單,由易到難地設計相關習題。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將這節課的內容分成若干個專題,如“納及其化合物”“鋁及其化合物”“鐵及其化合物”等,為每個專題配上一個幾分鐘的微視頻和一份任務單。接著,教師將這些學習資料通過網絡平臺分享給學生,讓學生結合這些資料提前預習。有了這些資料的輔助,學生課前進行了有方向、有指導、有目標的預習,在課堂上做到胸有成竹,積極配合教師,從而構建了師生互動的高效課堂。
(二)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投入度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基礎,從當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氣氛沉悶的現象普遍存在。其中,有些學生存在抵觸心理,不喜歡化學學科;有些學生對化學學習存在畏懼心理,也畏懼化學教師。教師若不能及時消除學生的這些負面心理和情緒,就很難讓學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學習中,課堂教學也很難取得滿意效果。所以,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厭學心理、畏懼心理和抵觸心理等各種不良心理,提高學生的課堂投入度,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營造繪聲繪色、聲像俱備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身心放松、專心致志地聽課,從而為開展高效的化學教學奠定基礎。比如,在講解“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西氣東輸”的視頻。“西氣東輸”是我國一項巨大的工程,即通過管道將新疆等地的天然氣運輸到長江三角洲,最終到達上海的工程。結合這個視頻,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西氣東輸是一項巨大工程,耗費的物力、財力、人力不計其數。你知道國家為什么要這么做嗎?”在視頻的影響和問題的驅動下,學生不僅不再抵觸接下來的學習,還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充滿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的態度積極、主動,教師教起來也會輕松、高效。
(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決定的。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原有的課堂教學基礎上對教學模式進行轉變。第一,生本化處理。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將學習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而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第二,趣味化處理。顧名思義,教師采取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積極作用。第三,多元化處理。若教師長期采取一種教學方式,學生會產生疲勞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而教師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能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講解“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這節課時,教師先采取生活化教學法,以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食鹽為切入點,與學生探討食鹽的成分,并問學生可以通過什么途徑獲得食鹽。在學生給出“食鹽由鈉元素和氯元素組成,且生活中主要通過海水曬鹽的方式獲得食鹽”這樣的答案后,教師再引入主題——氯元素。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將教材中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生活化元素的引進能讓化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此外,在指導學生探索氯氣的物理性質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則材料:“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聯軍與德軍在比利時交戰……黃綠色氣體從空中降落下來,緊接著,戰壕中士兵的咳嗽聲響成一片,雙眼受到強烈刺激,很多士兵因此雙目失明,數百名英法戰士窒息死亡。”然后,教師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結合這則材料總結氯氣有哪些物理性質。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得出氯氣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大、有毒、是黃綠色氣體等結論。教師采取上述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化學課堂教學,展開對化學知識的探究,這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意義。
(四)強化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停留在對化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還要重視并強化實踐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真正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同時借助實踐操作真正理解化學理論知識,從而做到有效學習。
例如,在講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探究,先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化學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等猜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學生給出“溶液濃度”“溶液的量”“溫度”等各種答案后,教師再讓學生展開化學實驗,根據自己的猜測控制好因變量,然后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通過實驗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測正確與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動手操作的魅力,還能夠深刻記住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對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具有積極作用。
結 語
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教師首先要找到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然后根據影響因素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尋這些影響因素的正面或負面作用,并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例如,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應深入研究自己在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否科學、有效,再思考相應的解決措施。除了本文中分享的幾點做法,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要不斷深入探索、優化教學流程,從而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周業虹.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國考試,2017(02):47-51.
劉紅利.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03):217-218.
作者簡介:岳泰(1980.3—),男,甘肅白銀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曾獲白銀市優質課競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