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探究式教學被廣泛應用至高中數學教學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方面,探究式教學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契合,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探究意識的激活、數學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學更符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能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生動靈活。在自主參與、合作探究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熱情更加高漲,學習效率也顯著提升。因此,分析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結合其要求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便成為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應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數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0-0075-02
引 言
進入高中階段,隨著數學知識難度的增大、教學要求的提高,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自信逐漸減弱[1]。究其原因,一是受到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高中生面對比較枯燥、乏味、單調的數學教學表現出諸多不適應,其學習愿望的實現也受到很大制約;二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落實,社會各界對高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和標準也在逐步提升;三是目前的高中生個性意識更強,其更愿意在民主、自由、和諧的學習狀態下獲取數學知識、分析數學問題、提升數學能力。鑒于此,實現探究式教學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有利于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的優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新教學理念的滲透,探究式教學的優勢也逐步顯現,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索、研究中獲取新知識、形成新能力,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與發展。具體而言,探究式教學主要指以教學活動為載體,由學生自主圍繞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開展學習、參與學習活動,在研究知識由來、探索問題解答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學習問題,進而對其展開探究、思考、剖析,最后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實現認知能力與學習素養的全面提升,讓數學學習由單調乏味的“拿來主義”轉變為“自主探索”,實現“教”與“學”效能的全面突破與切實飛躍。
(一)有助于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
進入高中階段,隨著學生知識構架的完善、健全,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中涉及的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新問題都有著強烈欲望與飽滿熱情。對此,教師應給予充分關注和重視,并在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措施落實中全面踐行與滲透。教師可以組織探究性活動,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和習慣,并將其內化為一種基本素養。通過探究性措施的落實,學生能夠深度體悟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養成追根溯源、刨根問底的學習習慣,為探究意識的全面增強提供助力。
(二)有助于學生凸顯學習個性
高中生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與個性差異,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高中生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實踐。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切實凸顯學生的學習個性為導向,讓教學活動服務于學生個性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全面凸顯。此時,隨著學生參與度、自主性、自覺性的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欲望、探究潛能也會被激活,使教與學的生態、氛圍更加科學、合理、高效。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的措施
高中生在基本數學素養、能力、意識等方面已經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個性與特質,他們更喜歡在自主探究、深度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因此,要想實現探究式教學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應充分彰顯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濃厚的興趣去探索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獲取新知識,讓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更加高效、充分,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多樣性和有效性。
(一)構建探究式教學生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導向下的一種全新教學策略,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顯著提升教學效率。因此,為了使探究式教學能夠深度融入高中數學教學,教師應加強對探究式教學內涵和外延的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在教學措施、路徑上尋求變革與突破。首先,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需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整合與拓展,尤其對一些數學公式、定理等,多組織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進行分析推導,使其深刻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以激活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構建良好的教學生態。其次,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充分發揮自身組織者、引導者、協作者的作用,給予學生充分而恰當的引導,當學生自主解答進入誤區或者遇到瓶頸時,應結合具體問題予以指導,全面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最后,在資源選用上,教師應全面突破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束縛,盡量拓寬教學路徑,布置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外借助網絡資源、生活素材等,提高探究能力,實現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例如,在求解函數f(x)=f(-x)時,很多學生會因對函數概念的片面理解而忽略其對稱性,在解題中有意擴大其求解范圍,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在分析時浪費了很多時間。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教學,先組織學生從偶函數的基本性質入手進行探究,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展開分析或者引入生活中相應的問題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在深度探究、研討、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拓寬解題思路,使解題方法多元化,從而增強學生思維的實效性。
(二)優化探究式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理解能力、數學應用能力正處于提升期和發展期,其數學知識構架基本完善,數學綜合素質基本形成。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探究式教學內容的剖析和研究,進而針對不同知識、不同學情精準施策。對于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或者合作交流掌握的知識,教師應盡量采用探究式教學組織教學活動;對于知識難度較大、對思維要求較高的內容,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為學生提供深度引導,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內化知識。同時,在使用探究式教學進行教學指導時,教師應加強對不同學生合作狀態、探究情況的了解,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開展個別化、單一性輔導,確保其學習發展與探究式教學目標完美契合。
(三)豐富探究式教學途徑,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和實現必須以更加科學的教學引導和更加豐富的教學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合作意愿和探究欲望,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進行主動探究。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定位上,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斷拓寬教學路徑,豐富教學手段。一方面,教師應實現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的有機融合,將具體數學知識與對應生活問題結合起來,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全面提升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提升其數學素養。另一方面,教師應將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多媒體資源、微課輔助、生動的圖畫等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數學、用數學,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橢圓及其方程”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轉的問題情境,并多次提出探究性問題:“衛星的運轉軌道是什么圖形呢?衛星運轉軌道的一般方程是不是科學家已知的,否則他們如何放心地發射人造衛星呢?萬一衛星運轉發生了偏移該怎么辦?”在不同探究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便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展開探索,其思維能力自然逐步提升。
(四)設計探究式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由于高中數學在思維能力、邏輯推理、遷移應用、實踐探究等方面對學生有著更高要求,導致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素養不夠完備的學生在教學探究活動中經常會因為對知識內涵、問題動向把握不準而出現偏離活動主題的問題。對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加強合作,在充分彰顯學生個性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合作,讓學生在濃厚的研究氛圍中進行探索,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實現舉一反三,使探究活動更具深度、廣度,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團結合作意識得到了增強,學習興趣也會更加高漲,數學學習的效率與質量也會切實提升。
例如,在進行“數列求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方案,進而在教學中分層落實、逐層突破。首先,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數列求和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應用,并對其他求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說明,尤其要在解題思路、應用方法上做到重點明確。其次,教師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三組,并明確每個小組的分層學習要求和目標,布置學習任務,讓各小組、各層次學生根據自己對不同求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完成課堂訓練。教師應指導學優生利用錯位相減法進行求和計算;指導中等生借助倒敘求和法展開求和計算;指導學困生依托公式法完成求和計算。在分層訓練中,學生對“數列求和”解題方法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其數學認知能力也會得到切實提升和發展。
結 語
總之,將探究式教學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行性、必要性。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多尋找探究式教學與高中數學教學的契合點,積極構建教學生態,全面拓寬教學路徑,不斷優化教學策略,讓學生獲得更加積極、主動、高效的學習體驗,實現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何文濤.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20(05):49.
作者簡介:劉宇徹(1965.10—),男,廣西博白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