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燕
一篇優秀的議論文自然少不了幾個具有較強論證力度的主體段,這些主體段增加論證的深度、廣度和厚度,頗具層次感,使議論文富有說服力。作者的議論能力也主要體現在主體段。因此,寫好議論文的主體段至關重要。
一、完善要素,巧用模式
主體段是核心論證段落,寫法復雜多變,寫好了,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主體段有時是由若干個自然段構成的語段,是主體部分的一個層次,不一定只有一個自然段。
一個標準的議論段,其實也是一篇具體而微的議論文,也要有觀點句、材料句、分析句。主體段落的寫作思路是先提出分論點,然后列舉論據(包括道理論據),最后緊扣觀點,對論據進行分析議論。
1.完善要素
一個標準的議論段一定要包含論點、論據和分析等要素,一般包含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
觀點句:開頭句(闡明觀點)。寫法:闡述觀點,表達判斷的一句話。闡釋句:對觀點進行闡釋(強調)。寫法:①解釋:這句話告訴我們……②強調:只有……才能……(如果……就)③延伸:由此我聯想到……材料句:列舉事例(概述或綜述)。寫法:①概述:轉述重點內容;②概述+重點言行;③綜述。分析句:分析道理。一方面可分析原因、性質、意義,也可正例反設或反例正設等。寫法:①原因分析;②性質和本質分析;③意義分析。另一方面可反面假設。寫法:①試想,假如/倘若/若……②反問:如果/假如沒有……嗎?)+扣題。結論句:總結觀點。寫法:①可見;②總而言之;③因此;④所以。
2.巧用模式
寫作模式是寫作思維的外化,也是成功經驗的總結。在初學寫作議論文時,套用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寫作水平。主體段落的寫作模式可以概括為“五句三層”,簡稱“五三”模式。“五句”模式:“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三層”模式。一個典范的議論段一般有三個層次:提出觀點(觀點句)—分析問題(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得出結論(結論句)。當然,具體行文時,其構成方式往往千變萬化,但不管怎樣,一定要有的是:觀點、事例、分析。這就是所謂的巧用模式。
3.例文分析
以2020年高考全國I卷高分作文《英雄之才,在能屈伸》主體段為例,看看作者如何運用“五三”模式進行說理。
(第三段)“伸”是當仁不讓,是剛正不阿,更是一種鐵一般的擔當。(觀點句)在非常時期,只有“伸”,才能充分展現一個人敢于擔當的精神。(闡述句)襄公無常,鮑叔準確預測了齊國動蕩。生死存亡之際,他侍奉公子小白逃往莒國。小白即位,齊國四境之內百廢待興。當此之時,鮑叔銳意改革,終成物阜民豐之局面。(材料句)無論是助齊桓公選用人才,還是為齊國解決敵國外患,鮑叔以身垂范,鞠躬盡瘁。而有鮑叔協理的齊國,也盡顯講信義、重禮讓、有節制的大國風度。(分析句)孔子曾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材料句)然而若是沒有鮑叔之擔當,歷史會發展到如何局面,如今不得而知了。(分析句)可見,“伸”既可以可以成就英雄,也可以創造歷史。(結論句)
這段文字可謂一篇“濃縮”版的議論文。作者分別從“伸”和“屈”的內涵、價值及辯證關系的角度層層深入說理。每個語段都包含論點、論據和分析的要素,也主要是以“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的模式表述。
二、縱橫捭闔,多維說理
說理要從分析論據開始,在掌握典型事實論據后,還要拿起理性的解剖刀,剖析事物的原因、意義、本質,才能寫出風格鮮明、見解深刻的議論文來。
1因果分析法
例1:人欲立足于社會,必先強大自身,藏器于身,才可不畏斷枝。(觀點句)回望歷史長河,燭之武一身孤膽入敵營,三寸巧舌退強敵,隨機應變,憑借出色口才,為己留性命,為國贏和平;諸葛亮一顆忠心,兩朝元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決勝千里之外,成自己威名。(材料句)正因為他們內修自我,藏器于身,才無所謂環境如何變換,世事如何變遷,自有一份淡定自若的淡然從容。(結論句)
上例中劃線句,由果溯因,闡釋不畏外事,功成名就的原因——內修自我,藏器于身。因果分析法是一種探究本質的方法,常用的詞語有“為什么(之所以),是因為”“正因為,所以”“因為”“所以”“因此”等。
2假設分析法
例2:然則隋煬帝為何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呢?(材料句)探其淵藪,是他內心的自我膨脹,沒有更加遠大的政治追求,只是想著水殿龍舟的耀武揚威,驕奢淫逸而不自制。(觀點句)假如隋煬帝也能像鯤鵬心懷北冥之大,節制個人極度膨脹的私欲,歷史或許會改寫。(分析句)故曰:節制之本在于抑制自我、心懷遠大的理想與抱負。(結論句)
劃線句圍繞論點從反面假設,假設他心懷大志、節制私欲,歷史也許會改寫。在此基礎上,自然得出“節制之本在于抑制自我、心懷遠大的理想與抱負”的結論,顯得“理”味十足。假設分析法,讓析例和事例正反對照,能增強作文的說服力,常用的詞語有“如果,那么”“假如,怎能”等。
3對比分析法
例3:白落梅曾言:“這世間有太多的喧囂,撩撥我們本就不平和的心境。”(材料句)的確如此,當一個人擁有眼力與定力,他已注定有所成就。(觀點句)然而時下因缺乏眼力與定力而誤入歧途的也不乏其人。(闡釋句)翟某某學術不端事件為世人敲響警鐘,因沒有辨清是非的眼力和充實自己的定力,致使他誤入歧途,遭人唾棄;與此相反,《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認清了中國的科幻電影沒有前人鋪路的現實,一切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這個執拗的山東硬漢,憑借定力,站上行業最高的競技場,贏得了高票房。(材料句)由此觀之,眼力與定力相輔相成,互為統一,只有讓二者不斷交織,方能不困于心,不困于世。(結論句)
上例中劃線句進行對比分析,說明了眼力與定力相輔相成、互為統一的觀點,對比鮮明,結論自然。這一方法常用的詞語有“相反”“然而”等。
4歸納分析法
例4:《周易》中有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弊粤⒆灾鳎鰪妱t強,堅持不懈,奮斗不息。(觀點句)從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到梁啟超喊出“少年強則國強”,再到我國決定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事例句)在數次革命中,中華子女自強不息,華夏終成為東方雄獅,震驚天下。(結論句)
上例中劃線句通過縱向列舉不同時期的人在共同境遇下奮斗不息,歸納總結自強的意義所在,使論據雖短但更有力量,從而深化“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論點。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它屬于合情推理。這一方法常用的詞語有“總之、所有這些、他們、凡是、大都”等。
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里說:“是以論如析薪,貴能破理?!闭摀缧?,重在分解、剖析,為說理服務。主體段落具備“五三”模式,就有了論說文的雛形;選用因果分析法、假設分析法、正反對比法等多種方法,多維度說理,才會達到論證透徹、思想深刻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羅塘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