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芳
教師,是一份神圣而特殊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和個性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的教育行為必須慎之又慎,或許一個不經意的舉動、一句無意的話語就會給學生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那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怎樣才是好的學校教育呢?二十年的教育經歷告訴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言傳身教,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才能鑄就良好的教育,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對學生的愛。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因為共同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任務而逐漸形成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的橋梁,是促進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老師應該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平等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幫助,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發展機會。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很難無微不至地照看每一個學生,有時會忽視甚至會傷害到某個學生。敢于向學生承認自己的失誤,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知錯就改的榜樣。當我們誠懇地對學生說一句“對不起,請原諒!”“是我錯怪你了!”“你的回答很精彩,是老師錯了!”等類似請求諒解的話時,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獲得了學生那一顆信任、感激的心,并且大大增強我們在學生心中的威信,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良好的師生關系便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漸漸形成。
二、言傳身教
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式主要是言傳身教,當我們一絲不茍嚴格履行“言傳”這一工作職責時,千萬不要忽略“身教”這一教育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身教”的實效性遠遠超過了“言傳”。所以教師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凡是可能導致學生做錯的,自己就堅決不做。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能遲到,自己聽了鈴聲就要走進教室;要求每個學生書寫認真,自己的書寫就不能潦草;要求每個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自己就應當對待別人有禮貌、談吐文雅、衣著整潔。如果老師的言行各異,出爾反爾,學生便不會心悅誠服,老師的威信就會掃地。由此可見,教師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動,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具有直接的影響和熏陶作用。
所以,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不斷地加強自身的修養,使自己能夠成為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榜樣,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編寫一部無形的教科書,讓廣大學生受益終生。
三、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人們常說,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而自卑則是成功的一堵圍墻。有的小學生因為自卑憂慮被同伴看不起,害怕同伴的疏遠隔離,或認為自己處處比不上別人,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如果老師能讓他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他們會從中樹立起自信心,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健康地成長。
我們班的袁同學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成績較差。我多次找他談心,跟家長溝通,但收效不大。有一次大掃除,我見他不怕臟、不怕累,干得很起勁,于是我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在班級里表揚了他熱愛勞動的良好品格,并積極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學生。聽慣了批評的袁同學第一次聽到老師的表揚,心里是何等的高興啊!第二天,我發現他對老師有禮貌了,也特別早到學校,一進教室就開始讀書,上課也變得專心了。于是,我因勢利導,鼓勵他克服缺點,迎頭趕上。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終于甩掉“老頑童”的帽子,成為了一名學習標兵。可見,教師如果能真誠地愛護學生,往往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就能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肯定,從而產生奮發向上的激情。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是的,沒有愛,沒有言傳身教,沒有平等的師生關系,就沒有好的教育。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