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摘 要】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進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地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日常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合理的將地理現象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單一性與乏味性,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會靈活的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達到提升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教學目的。本文將從地理生活化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與目前地理生活化教學開展的現狀為出發點,深入探究構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優質的地理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地理教學
雖然生活化教學是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在目前初中地理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刻的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在落實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誤區,阻礙著生活化教學價值的進一步增強。為了讓初中地理教學能夠緊跟上素質教育的前進步伐,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開展過程中,一定要深入的去分析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并且針對目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所存在的不足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改善與優化,以此進一步發揮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價值,推動初中地理教學的高效開展。
一、構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對學生進行地理理論知識的傳授,這種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透徹消化與理解,影響學生地理學習質量的提升,同時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地理探究的樂趣,從而影響到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而合理地開展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進行地理知識的探究,就可以拉近學生與地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弱化地理教學的抽象性,更利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深入思考與探索,逐步達到幫助學生挖掘到地理探究樂趣的教學目的,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地理知識深入探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逐步實現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
(二)有利于開闊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
博大精深是地理學科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傳統依據地理教材按部就班,對學生實施地理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但是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無法讓學生將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更不要說讓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進行地理學習與生活上的創新了。而合理地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透徹消化教材上的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從現實的角度進行地理知識的深入思考,開闊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讓學生學會將地理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以此逐步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應用意識,實現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目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現狀
(一)生活化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時間緊,任務重”是目前初中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境。很多地理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他們在生活化教學開展過程中更多的是通過口頭描述來將地理教學與生活相融合,這樣的生活化教學,雖然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但是長期實施這種單一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就會逐漸消磨學生的新鮮感,無法讓學生深入地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從而降低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導致生活化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二)未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初中地理教師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生活化地理教學開展過程中,并沒有注重將探究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仍然是依據自己的思維向學生進行講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生活化地理教學,非常容易讓學生形成定向與惰性的地理學習思維,限制學生的地理思維發展,無法讓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搭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嚴重的阻礙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三)未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的理論知識非常多。很多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開展過程中對于生活化教學的本質意義認知并不夠深刻,只是片面的認為生活化教學,只是為了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透徹的去消化地理理論知識,所以在生活化教學開展過程中更多的還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理論知識的理解,而并沒有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進行生活實踐。而這樣的教學只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卻無法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阻礙到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進一步發展。
三、構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開展多元化的生活化教學模式,點燃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
要想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地理知識的深入探究,教師在生活化教學開展過程中,就一定要注重增強生活化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地理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逐步的感受到地理探究的樂趣,以此達到保證學生體力學習狀態的教學目的。為了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就不能長期使用某種單一的教學方式,而是需要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開展多元化的生活化教學引導,讓每一次的地理生活化教學都充滿新鮮感,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地理知識的深入探究,為學生接下來更高質量的完成地理探究任務創造良好的條件基礎。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多變的天氣》一課時,為了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程度,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就必須改變傳統以口頭講述為主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多種學生樂于接受與利于發展的形式開展生活化教學引導。如在這節課堂教學開展前,教師就可以提前引導學生在課下自主地去搜集一些關于天氣的農諺語,讓學生在農諺語的親自收集過程中,深入的去體會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教師在天氣概念知識的基本教學時,除了讓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農諺語以外,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本城市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讓學生依據近期的天氣預報試著總結所在城市的天氣特點,幫助學生對天氣建立起理性的認知。教師在給學生進行風向知識點的學習時,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室外,親自去感受不同風向的風,讓學生能夠更理性的準確去判斷風向。通過依據教學內容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生活化教育學引導,不僅可以讓生活化教學更具針對性,保證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同時還可以增強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新鮮感,讓學生能夠在充滿吸引力的生活化教學引導中,以最積極的狀態投入地理知識的深入探究,以此保證學生的地理學習狀態,為學生接下來的地理學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