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主要是指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能夠全面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明確自身的價值和能力,促進教學事業的穩步發展。該理論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逐漸引起了廣大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大家都在積極尋求將其應用于實踐的探究途徑,由此創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更是促進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其完善自身個性化需求,展現出個人的潛能和能力。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提出幾點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實踐途徑,以期為廣大教育行業工作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已經不再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注重對其身心素養的培養和學科技能的訓練,多元智能理論應運而生。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對事物的發展也不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淺顯,需要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同時初中語文知識在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中發揮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意識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促進學科教學效率提升。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現個性化教育
在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每個學生因為其生長背景、知識儲備、思維方式等不同,在進行同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同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差異性也是導致學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全面落實多元智能理論,結合學生能力的不同,為其設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目標,真正實現個性化教育。學生在多元智能理論引導下,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充分發揮個人潛能,感知到自己學科薄弱的部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及時彌補,全面保障語文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文言文的相關教學時,這部分內容較為復雜,涉及的文言實詞和年代背景文化等與現在的語文知識有所區別,需要特殊記憶,同時理解文言文需要具備一定的思維邏輯,因此這部分內容常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立適應其發展的教學目標,讓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從而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不斷豐富自己的文言知識,促進個性化發展[1]。
二、積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實現多樣化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當中,教師總是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將語文的相關知識進行生硬灌輸,導致學生無法感知學科知識的趣味性,長此以往,甚至對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和厭煩心理,這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學科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想要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應該明確學生的主導地位,積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效果,從各個角度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興趣。
比如,在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析之后,教師在為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應該意識到教學計劃也需要具備針對性,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不同,所適宜的教學形式也有所差別,對于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從基礎知識抓起,重點講解每一個細節,開展精細化教學,為其今后的進步做好鋪墊;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重點進行課后拓展,促進其思維的全面發展,開展互動教學,不斷強化他們的學科素養[2]。
三、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思細膩敏感,由于年齡特點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對學習和生活都產生抵觸情緒,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助者和教學引導者,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在進行學科教學的同時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他們正確的地方及時肯定,使其感受到自身價值;對于錯誤的地方也要及時糾正,引導他們調整方向,避免錯誤的發生。
比如,在進行初中階段的寫作練習時,與小學階段的記敘文不同,初中的寫作體裁中加入了議論文,議論文在整個語文寫作學習階段都占據重要的位置,良好的議論文素養也是在為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進行議論文練習時,中心論點和論據是寫作關鍵,也是學生不容易把控的重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其對一段材料進行分析和概括,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書寫的方向,并在認真傾聽的同時給出合理評價,這樣的環節設定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個人的語文能力,促使他們的身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和成長[3]。
綜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論引導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對學生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良好的語文素養也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因素,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當中積極探索,尋求更多創新的實踐途徑,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科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孟凡琦.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語文反思性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2]馬云靜.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3]秦梨沁.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初中生語文學習評價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胡迎春(1981—),女,漢族,甘肅隴西人,蘭州大學本科學歷,定西市安定區教育局教研員,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