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摘? ? ? ? ? ?要]? 課程美育在高校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和專業課教育應該是同向而行,缺一不可的。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積極建設學科課程美育,充分挖掘課程當中的美育元素,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實施美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美育熏陶,獲得審美享受。以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為例,分析美育在美術教學中的功能和意義、發展現狀以及教學的策略。
[關? ? 鍵? ?詞]? 高校;美育;學前教育;美術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0-0126-02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是繼2015年之后第二次出臺關于美育的國家級文件。《意見》明確指出要將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由此可見,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化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手段。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其中美術教育在美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美術基礎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為美育融入學前教育的美術教學提供肥沃的土壤。
一、美育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融入的意義
美育即審美教育,從狹義上看,是指通過一些藝術方式比如音樂、美術、舞蹈等,將美的感受傳達給人,以達到教育的目的,提高人的藝術審美能力;廣義上看就是感受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在教學領域,我們認為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的,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基礎美術素養,使其具備在幼兒園進行美術教學的職業能力基礎課。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主要講授美術基礎、幼兒手工、玩教具制作、兒童畫創作等,主要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和手工技能練習,了解幼兒美術的特點、種類,學習各類畫種的基本表現技法和創作要領,學會保護和激發幼兒的創作力和學會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
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將美育理念融入進去。第一,可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通過欣賞不同的美術作品,分析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方式,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學生可以積累欣賞和分析作品的經驗,獲得完整的審美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第二,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學會欣賞幼兒的作品,幼兒作品雖看似簡單,但體現了其純粹的個性特點,真摯的情感流露和獨特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美育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尊重孩子的每一幅創作,能夠用心去感受幼兒作品中所蘊含的審美價值。這樣,學生將來在指導幼兒進行創作時,不論是作品主題的選擇還是呈現的形式,都能夠正確地引導、貼心地感受幼兒所思所想,達到深層的育人目標。第三,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育是無處不在的,包括環境美育、課堂美育、生活美育等。例如在校園中,枝繁葉茂的樹木、爭奇斗艷的花朵、高低錯落的假山,都讓人賞心悅目;在課堂中,教師言談舉止優雅、衣著整潔也給人以美的享受,美術課上老師講授的一幅優美的畫作以及背后動人的故事引人入勝,美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享受美,更加有學習的興致。
二、美育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融入的現狀
高校想要將美育有機融入各門專業課中,貫穿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挑戰,現就美育融合的現狀來分析一下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高校對美育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近年來美育受到的關注逐年增加,但不少高校依然對美育工作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美育工作缺乏學校政策的支持,很難進行有效開展。很多高校簡單地認為美育就是藝術課程的設置,有了藝術課程也就完成了美育。這就導致高校美育的形式單一,基本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忽視了課堂以外的大美育。對美育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膚淺的層次上,沒有進課外實踐、進學生生活、進校園活動。師生對審美教育的認識不充分,成效自然不夠明顯。因此,提高學校重視程度對美育的有效開展尤為重要。
(二)教師美育水平不足
全面開展美育,關鍵在于教師。當前多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美育教學培訓和指導,對美育知識了解不足,美育能力相對薄弱,無法找到專業課程中和美育契合的關聯點,將美育自然地融入,更多的是生搬硬套,單獨在課堂知識以外,強行在教學中增加美育的相關知識,將美育和課堂教學割裂,美育效果不足,影響教學效果。
(三)學生基礎薄弱,教師教學形式單一
大部分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前缺少相關的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基礎知識,大學期間的藝術課程雖然開設相對較多,但大多以實訓課程為主。其中美術課程分為美術基礎、手工等,課程種類豐富,實踐性強,需要學生不僅會欣賞美,還要掌握基礎技能和知識以后進行表現和創作。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生而言,學習起始階段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授課中滲透美育講授時,教學形式單一,更多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無法真正達到美育的目的,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尤其對于實踐性較強的美術課,需要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師評價方式單一
教師課堂評價方法比較單一,更多注重結果性評價,而忽視了過程性評價。美術是一門技巧性課程,需要學生平時多練、多畫、多做,教師不應該只關注學生的作品成果本身,忽視制作的過程,這樣不利于美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很多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往往只采用教師評價,忽視了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同時,其實也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什么是好的作品,好在哪里,別人作品的創意和閃光點,我的作品還有哪些不足,引導學生挖掘和開發審美體驗,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從而達到美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