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育華

〔摘要〕傳統性別教育下形成的性別刻板,會影響學生對自我性別的認同和自尊感,由性別刻板帶來的不公平事件容易引發攻擊行為的發生。本文以現代性別教育的觀念為指導,探索影響學生攻擊行為的性別教育途徑和策略,提倡將男孩女孩的教育回歸到“人”的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并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增強學生對生命多樣性的認識、接納、包容和尊重,進而突破性別刻板,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的不同。從而降低同伴間攻擊行為的發生,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營造和諧友善的校園氛圍。
〔關鍵詞〕性別刻板;性別教育;攻擊行為;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7-0056-03
一、引言
傳統的性別教育觀點傾向于根據性別將個體劃分為男性和女性,注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引導男孩子成為具有陽剛之氣的男子漢,女孩子成為具有陰柔之美的小淑女。而在這樣的性別觀念影響下,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環境,都會形成不同程度的性別刻板。在充滿了性別刻板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生女生,當出現不符合環境期待的行為表現時,極易被貼上不友善的標簽。如愛玩洋娃娃,或者說話輕聲細語的男生,可能會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簽;喜歡打籃球、踢足球,長得高大的女生,可能會被貼上“女漢子”的標簽。而被貼上這些標簽的男孩女孩們,更容易受到來自同伴的攻擊,如語言上的嘲笑、身體上的踢打、間接的孤立排擠等,使這些與傳統性別期待不符的孩子對自我的性別認同受到負面的影響。其實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職業選擇等本來并沒有性別之分。
現代性別教育觀點則認為,兩性的特點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社會化的產物,教育不應僅僅關注男孩子應該怎樣,女孩子應該怎樣,而是應該構建“完整的人”的形象,讓具有男女性別特征的人通過相互吸納對方的價值而超越傳統的陳規陋習,有能力發展積極的人類潛能,將兩性的優秀品質匯集于理想的人性之中[1]。
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印發的《關于在我省全面開展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的通知》指出,開展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是從小培育社會公眾的性別平等意識,推進社會性別主流化,共同推動法治社會建設和社會文明進步[2]。在文件的指導以及“十三五”德育課題的推進下,我所在的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里水小學積極探索性別教育的有效途徑和策略,希望通過性別教育的開展,在尊重兩性生理、心理差異的前提下,創造男女共同學習的機會,引導男孩、女孩在認清自己性別優勢和弱勢的同時取長補短,培養出兼有兩性優秀品質的完整的人。向孩子傳遞觀念——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都值得被愛、被尊重,也應該具備愛別人和尊重別人的能力,使兒童在不斷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和團隊合作的學習中提高性別認同,讓兒童發展成為一個有獨特個性魅力的現代公民,構建和諧、友善、合作互助的校園氛圍。
二、學校開展性別教育的途徑和策略
(一)巧用心靈劇場,鼓勵男孩女孩散發獨特的光
在校園心理情景劇比賽中,我校將現代性別教育觀點融入劇中,編排心理劇“我們不一樣”。該劇以性別刻板為切入點,講述身材矮小的六年級男生、主人公小竣不符合大家對男生主持人的期待,大家對他的身高評頭論足,并對他要競選主持人一事抱著嘲笑和打擊的態度。面對來自同伴的攻擊,小竣變得自卑退縮,他對自己因為矮小而無法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和肯定而感到憤怒和難過,差點放棄了自己最愛的主持人競選。但最終,在精靈的引導下,小竣開始接納自己,相信小小的身材也可以擁有大大的夢想,并且勇敢追夢,最終獲得擔任演講活動主持人的機會。他通過自己的追夢故事,激勵同學們突破性別刻板,突破家庭、外表、性別的束縛,勇敢追夢。
該劇在鎮第二屆小學校園心理情景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并在學校體藝節、十大歌手等活動中多次展演,結合心理課的課堂主題在課堂中播放。學生通過心理劇,感受著小竣從被攻擊后的自卑到找回自信,最終獲得成功的過程,看著周圍的同學從嘲笑到由衷敬佩的轉變,從而更加明白,每一個生命都會因為自信、努力地生活而散發獨特的光芒。
“我很喜歡踢足球,但是每次參加足球訓練的時候都很猶豫,因為班里總有男生在路過的時候沖著我做鬼臉,并嘲笑我男人婆。但是通過這個劇,我知道了,原來我有足球夢并不是我的錯,雖然我是女孩,但是我也可以喜歡踢足球!”“在演這部劇之前,我也很介意自己的身高,剛開始也不想演,后來我明白了這部劇的目的,也通過演這部劇知道,男生即便身材矮小,也還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就沒有這么介意自己的身高”……通過校園心理情景劇的編排和展演,同學們在演劇和觀劇中突破了性別刻板,重新認識了自我,接納了自我,也能夠用更加包容和接納的態度對待身邊擁有自己特質的同學。
(二)活用心理課堂突破性別刻板,重塑生命認知
通過每兩周一節的心理課堂開展以“探尋性別的奧秘”“男孩女孩大不同”“突破性別刻板,做最好的自己”“尊重生命,拒絕欺凌”四大主題8個課時的性別教育課程,將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融入性別教育課程中。參與一系列的性別教育課程后,學生的性別意識逐漸建立起來,由最初因性別刻板對“為什么男生一定要短發,而女生是長發?”“為什么男生就不可以哭?”等問題的困惑,逐漸明白“頭發的長短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也要看場合”“人難過的時候都可以哭,哭完尋找辦法解決困難也是堅強的表現”“男孩女孩都可以成長為最棒的小孩”。
學生在課堂反饋中寫道:“這個學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突破性別刻板,因為這節課讓我知道,每個人都是有生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夢想,不能因為他(她)的性格特點跟別人不一樣而嘲笑他(她)們”“老師,我爸爸媽媽總說我像個男生,說弟弟像個女生,以前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們,現在上了性別刻板的課以后,我知道怎么回答爸爸媽媽了”……
通過課堂筆記本的反饋,可以看出學生們對性別有了新的認知,并能夠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特長優勢、職業選擇,每個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需要尊重別人。同學之間對彼此的包容和理解更多了,相處起來也更加融洽。
(三)善用活動育人,鼓勵男孩女孩掙脫性別角色的束縛
圍繞性別的主題,我校開展了“我愛我自己”“我們都是追夢人”“拒絕欺凌,友善校園”“首屆525心理健康節”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從而更加喜歡自己,以此提升自信心和自尊感;倡導學生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優勢,找到自己的夢想,并努力堅持做最棒的追夢人;提醒孩子們在堅持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時,不忘尊重身邊每一個獨特的個體,拒絕欺凌,一起共建友善的校園。
(四)借用個案輔導,讓男孩女孩看到真實美好的自己
將性別的視角帶入心理輔導工作中,咨詢教師能夠更加敏銳地覺察到學生因環境中的性別刻板和期待引發的情緒和行為。如五年級男孩小恒(化名),起初班主任反饋他因為想家而哭泣,后來總是鬧著要回家,故轉介到心理室進行輔導。輔導一共進行了四次,在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小恒最根本的問題并不是想家,而是由于自己愛哭的性格,在班內經常被同學嘲笑“像個女孩子一樣”,而小恒也無法接納自己作為一個男孩經??奁?,但難過的時候實在無法控制住自己,因此他對自我的性別認同感較低。鬧著回家是為了讓自己哭的時候不被同學們看到,以躲避同學們的嘲笑。經過輔導,小恒理清了自己是因為難受才哭的,而哭完以后可以繼續面對學習和生活,哭并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情緒宣泄的一種方式。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難受的時候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先宣泄一下。并且通過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他能夠確認自己是一個堅強的人。在此過程中,他接納了自己,從自我的接納和支持中找到了信心和勇氣。
二年級女孩小雯(化名),第一次走進輔導室的時候,滿手是一浪一浪的傷。在輔導過程中,孩子執意說自己的傷是摔的,且在表達過程中沒有明顯的情緒表現。后來在與家長的約談中了解到,傷是姐弟發生爭執后爸爸打的,雖然爭執的起因是弟弟扔了姐姐的玩具,但她因為是姐姐而被懲罰了。小雯家中有她和弟弟兩個孩子,媽媽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當姐弟同時做一件讓父母生氣的事情時,父母都會懲罰姐姐,并不斷告誡姐姐,弟弟的錯就是姐姐的錯,因為是姐姐沒有管好弟弟。小雯非常乖巧,即使有委屈也不敢表達。在約談過程中,媽媽回憶,自己就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長大的,所以并未意識到這樣的方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經過約談,父母也逐漸意識到重男輕女性別教育觀念的弊端,并承諾日后將調整家庭教育的模式,對姐弟一視同仁,為孩子們提供平等、安全的成長環境。小雯也在后續的輔導中,在心理教師的引導下,把內心的委屈和不解表達了出來。她開始相信,雖然自己是女孩,但依然值得被喜歡和疼愛。日后再見到這個小女孩時,她的臉上有了更多笑容。
性別視角的帶入,讓心理教師遇見了越來越多真實而美好的男孩女孩,他們從喜愛自己的那一刻開始,閃耀著屬于自己獨特的光芒。
三、不足與展望
首先,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家長的性別意識和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和認知,因此在日后的探索中,可借助家長會等契機,向家長普及性別平等的意識和觀念,普及性別知識,并對有較強攻擊行為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導和支持,開展親子團康活動等。
其次,學校教育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而教師的性別觀念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我性別的認知和對他人行為的解讀,因此,提升全體教師的性別意識在性別教育有效性的探索過程中尤為重要。日后要加強對全校教師的性別教育相關培訓,普及現代性別教育觀點及相關知識,將性別觀念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以及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性別教育活動,探索更多有效的干預模式,將性別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各條戰線中,營造和諧友善的校園環境,如團體輔導、少先隊活動、班隊會、文明禮儀教育、性別知識宣傳欄、性別繪本共讀等活動。
參考文獻
[1]劉秀麗.郭慶童.因性施教,構建“完整的人”——西方性別教育的歷史演變及其啟示[J].中小學管理,2017(3):5-7.
[2]廣東省婦聯.打造性別平等教育“中山模式”創新推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校園[J].中國婦運,2018(9):37-40.
[3]王林松.不同性別青少年攻擊行為地認知差異研究[J].教育心理,2001(11):42-49.
[4]劉秀麗.論科學的性別教育[J].教育研究,2013(10):127-131.
[5]張悅紅.淺談全納教育觀視野下的性別教育[J].教育探索,2009(3):14-15.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里水小學,佛山,528244)
編輯/張國憲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