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人的聽、說、讀、寫能力,并通過語音、文字、文學作品的學習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養,增強對語言文字的認同和熱愛。教師要通過積極的思考把語文學科中的生活化元素挖掘出來,豐富教學內容,展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理解學習語文的內涵,深刻地體會到生活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師有效教學途徑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從而全面提升其語文綜合能力和精神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化;教育途徑
語文中的“語”指的是語言,而語文中的“文”則有四重含義,即文字、文章、文學、文化。語文學習的載體是語言文字及系統化后形成的文章與文學作品。語文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人的聽、說、讀、寫能力,并通過語音、文字、文章、文學作品的學習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養,增強對語言文字的認同和熱愛。由此來看,語文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語文課程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并且是在教師有效教學途徑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學習中,從而全面提升其語文綜合能力和精神素養。
一、語文教學的現狀
1.語文學習價值的忽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突出表現“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的學習,不僅可以提升人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升華人的人文修養。依據新課程的標準,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情感,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當下很多教師在分數指揮棒的驅使下,已淡化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實用性,反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一味地追求語文教學的結果,為了教課本而教語文,教學顯得極為盲目。
2.遠離生活的教學內容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還是認為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應該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由于反復接觸教材內容,部分教師在備課環節也就會懶教怠慢,沒有很好地挖掘文本深層次接近生活的內容,而是利用手頭的資源講解文本內容的知識體系,片面地認為課本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已足夠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這種片面的教學方式已背離課程標準的要求,致使學生的知識層面狹窄,文化積淀薄弱。
3.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
2010年后,我國全面推開新課程的改革,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然而一部分的教師依舊禁錮在單一刻板的教學模式中,注重知識點的掌握,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有些老師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也是屈指可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黑白配課堂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語文教學實現生活化教育的途徑
1.扎實備課,挖掘生活化教學內容
依據語文學科的靈活性,教師完全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進行突破和拓展,挖掘出新的課程資源,從而達到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第一,跳出文本內容,尋找生活中的課程資源。第二,深挖文本,探尋文本中的生活元素。
2.靈活多變,吸引學生的教學模式
(1)輕松快樂的室外教學。語文課堂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走出教室可以讓學生把文本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對于描寫事物的文章、科學小品文,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2)主題鮮明的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一種多視角、多層次,以全面感知為目的的閱讀方式或行為。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搜集課外同一主題的篇目,豐富課堂素材,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3)暢所欲言的內心表達。參照不同版本的教材,我們發現語文課本每個單元后的“語文園地”都有“口語交際”和“綜合能力運用”的環節,所以單元結束之后的學習,教學多以活動為主,圍繞主題,開展有效的口語表達。在活動中,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對生活真實的感受、深切的體驗,才能感悟到語文教材中的生活氣息。
3.貼近生活,再現生活的語文課堂
要實現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除了從教材內容、教學模式入手以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堂。首先,導入環節:為了增強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導入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提綱挈領,一下子找準問題的關鍵所在。為了實現生活化的導入,教師必須根據與實際教學內容相關聯的生活常識設計導入內容。其次,創設情境: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場景展現文本,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產生情感,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時減少教學活動中的抽象元素。最后,問題點撥:教師需要結合文本精心設計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回答的問題,調動他們思考的欲望,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并適時點撥。
總的來說,生活中處處存在語文,結合生活實際的語文教學是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條教學之路還有很多值得讓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在不斷的探索中尋找適合教學實際的生活化課堂,尋求最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適應社會、學會生活,才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立足于生活化教育的學校教學改革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1297)的成果。
作者簡介:張麗麗(1981—),漢族,甘肅定西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班級管理及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