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勇
摘要:當下,網絡和移動終端的興起對報業集團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受這種沖擊的影響,大量紙媒關停并轉,紙媒經營形勢日益嚴峻。面對這樣的形勢,傳統報業要加快整體轉型,融合發展,多元化經營,以非報產業反哺主業,鞏固主流輿論陣地。大眾報業集團深化制度改革、優化產業布局、整體轉型升級,將自身打造成為新型主流傳媒集團。
關鍵詞:媒體融合 轉型發展 經營管理 大眾報業集團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和移動終端將進一步改變社會信息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崛起,搶占了包括紙媒在內的傳統媒體的受眾及廣告資源,給傳統媒體的經營帶來了巨大沖擊。近年來,紙媒經營形勢日益嚴峻,報紙停刊、休刊的現象屢見不鮮,全國報業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大眾報業集團審時度勢、多措并舉、深度融合、整體轉型,摸索出一條“突圍”之路。
一、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
近年來,為適應當前報業經營形勢,大眾報業集團加大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
1.大力推進報業資源整合。2009年以來,大眾報業集團運用市場手段,整合山東省地級市報刊資源,通過股權連接與濰坊報業集團合辦《濰坊晚報》,與臨沂日報報業集團合辦《沂蒙晚報》和《魯南商報》,與菏澤日報社合辦菏澤《牡丹晚報》,與青島報業傳媒集團合作運營《青島早報》《青島晚報》,與山東廣電網絡集團合辦《近報》。合作辦報對擴大大眾報業集團影響力、規范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受傳媒生態格局巨變影響,傳統報業特別是市場類報紙經營出現斷崖式下滑,大眾報業集團與地市報合辦的傳媒公司均出現較大虧損。為及時止損,集團合辦的《濰坊晚報》《沂蒙晚報》《魯南商報》的股權全部退出;與山東省廣電網絡集團合辦的《近報》,雙方決定注銷合作公司,由山東廣電網絡對《近報》進行更名改造;菏澤《牡丹晚報》正在與合作方商談股權退出事宜;青島早報、晚報兩家報紙正準備啟動股權退出。
2.加大瘦身健體力度,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為推動虧損企業清理整治,大眾報業集團制定了《瘦身健體實施方案》,企業數量由78家降為57家,虧損面下降至37%,精簡人員2000余人。集團調整印刷板塊業務布局,對長年虧損、印刷體量逐步縮小的下屬報紙印刷企業,包括濰坊大眾報業印務公司、泰安大眾報業印務公司予以清算注銷;對經營商務印刷的眾發印務公司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位于濟南高新區的華泰印務公司實施搬遷,將其遷到長清,原印廠土地通過合作開發的方式,建設新媒體大數據產業園,實現騰籠換業式轉型升級。對于經營性虧損企業,除政策允許的保障支撐型企業外,堅決淘汰、市場出清。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互聯網主陣地資源配置
大眾報業集團深化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薪酬能增能減的常態化機制,完善激勵擔當作為、容錯試錯的體制機制,讓干部職工放下思想包袱,心無旁騖干事創業;激發創新企業活力,加大授權放權力度,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1.深化制度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為完善科學決策程序,保證各項重大決策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實施,大眾報業集團成立了決策咨詢委員會,并制定了相關工作規則,為融合轉型發展引進“外腦”支持。決策咨詢委員會主要負責事關發展戰略、重大項目投資、轉型發展、媒體融合等重大事項的前置研究并提出專業性建議。目前,決咨委委員專業范圍涵蓋戰略研究、媒體融合、品牌管理、經營管理、財務投資、法律、計算機技術等領域,大眾報業集團根據工作需要決定相關人員選定和聘任,實行動態調整。推進條件成熟的子企業大眾海藍信息科技公司、大眾文賢基金管理公司、山東明湖資產管理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相關試點的部署,穩妥推進員工持股,探索管理層、技術骨干持股的新型管理模式。
2.全力推進新媒體建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推動更多人財物資源投向新媒體陣地,實現內容生產、信息聚合、技術引領能力大幅提升,培養了一批全媒體采編播管人才,新型傳播平臺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大眾日報客戶端黨端定位,面向主流讀者、核心用戶,目前累計下載安裝量過千萬,實現山東省16地市全覆蓋,推進大眾日報客戶端進機關、基層、高校發揮旗艦作用,在組織架構、采編流程、考核機制上形成合力,在策劃與創新重大主題報道、內容把關、分析解讀等方面形成權威優勢,打造“瞭望岳談”“齊魯政情”“理上網來”等特色欄目,榮獲“十佳新媒體行業先鋒獎”;集中優質采編、技術力量和發展資源,支持海報新聞在全國做有深度的時政新聞,打造“原創+自媒體/政務+社交”的平臺化內部生態,增強海報新聞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齊魯壹點形成了以“果然視頻”“壹視頻”“壹直播”等為核心的視頻矩陣,平臺日均生產原創短視頻超100條,全網點擊量日均過億次。
3.積極探索新興業務,項目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大眾報業集團積極探索互聯網新興業務,開展地方特色棋牌游戲等數字娛樂業務;成立文化大數據公司,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與大數據技術應用方聯合開發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應用服務。例如,游戲發行、培訓招生、短視頻制作和運營等業務,此類業務為平臺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這種依托用戶數據的平臺屬于文化垂類平臺,相較于外部的綜合類大數據平臺,其用戶畫像更具象化。此外,大眾報業集團還投資了在音視頻內容安全領域具備核心前沿技術的項目,助力網絡內容安全。
三、關于報業集團經營管理的思考和建議
從宏觀環境上看,因時效性和閱讀的便利性,年輕讀者更愿意從移動端獲取新聞信息,技術的進步使網絡和移動終端對紙媒造成了顛覆性的沖擊,從根本上改變了競爭的格局。從行業發展上看,大量的紙媒關停并轉、人才流失,報紙發行、廣告收入持續下滑,傳統報業創辦的新媒體業務開始穩定增長。因此,報業集團要想破解生存困境,就必須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同時,利用報業集團長期積累的品牌、商譽等核心資源,進入前景較好的相關產業,反哺主業。
1.創新。創新理念、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體制機制,主動適應變革,實現從“相加”到“相融”,放大一體化效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強調,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要加快融合步伐,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媒體深度融合,要遵循互聯網和移動端傳播的特點,做好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云計算能力,打造文化大數據平臺。
2.開放。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擁抱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的更新迭代,以開放的胸懷引進技術人才。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報業集團需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力引進、培養全媒體、專家型人才,培養一批忠誠黨的新聞事業、具有互聯網思維、適應新的傳播業態、熟悉媒體生產經營的優秀人才隊伍,完善用人、考核、激勵等機制,努力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為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上升渠道,把熟悉新媒體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關鍵崗位,充分釋放人才活力。
3.多元。突出體現新媒體、新業態,全面推動媒體深度融合轉型,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傳媒集團,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帶動力的產業板塊。報業集團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政治優勢、宣傳優勢、品牌優勢,找準契合點,切入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商業模式清晰的相關多元化產業,在會展、網絡文娛游戲、直播帶貨、文化大數據、短視頻等行業發力,獲取融合優勢,將自身資源變現,構筑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新業務模式。
作者單位 大眾報業集團
參考文獻
[1]黃楚新,郭海威.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傳媒,2020(15).
[2]尤婷婷.主流媒體融合轉型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思考[J].青年記者,2020(33).
[3]郭芮伶.媒介融合背景下報業轉型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20(04).
【編輯: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