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摘? ?要: 單元導語是語文教材助讀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單元的“門面”,單元導語以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將人文主題和學習要點呈現給師生,是師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指揮棒”。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單元導語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了重大改進,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導語主題具有關聯性,且在組織形式上呈螺旋式,使教師能夠順“導”而教,學生能夠依“導”而學。
關鍵詞: 部編本?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 ?單元導語
自2019年9月起,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在部分地區投入使用。較之以往“一綱多本”的語文教材,部編本教材在單元編排中增加了兩個“整本書閱讀”單元,三個“學習活動”單元,吸納文質兼美的選文,實現“守正”與“創新”。其中,單元導語的改進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突出亮點。雖篇幅短小,卻開宗明義、提綱挈領。單元導語可使師生明確編者的編輯意圖,從中準確把握單元主題、學習任務及學習重難點,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高效提升。
一、部編本單元導語的解讀
部編本教材的單元導語一般由三個自然段組成:第一段是對人文主題的導入;第二段是圍繞這一主題對各篇內容進行簡要概括,并向讀者傳達編者選入此篇的原因;第三段是提出有關學習此單元所需使用的語文學習方法的建議,提示學習要點。此處以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導語為例:
首先,“青春是花樣年華。懷著美好的夢想、純真的感情,帶著對自我的認識、對社會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我們就此邁出人生的重要一步”[1](1)。導語的第一部分開宗明義地指出本單元的主題“青春”,并向學生展示青春的美好與純真。對剛邁入高中的學子提出人生的期望,緊貼學生實際需要,可使學生與之共情,喚起學習動機。其次,導語的第二段點出選文主題的共性,而后對各選文主題的個性加以總結。如《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為感時憂國、抒發情懷之作,《峨日朵雪峰之側》《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為感悟人生、思考未來之作。最后,“學習本單元可從‘青春的價值思考作品的意蘊,并結合自己的體驗……要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說敘事和抒情的特點……嘗試寫作詩歌”[1](1)。導語第三段提示學習本單元重在把握小說與詩歌的特點,結合實際理解青春的價值。
可見,單元導語是具有引導性和概括性的提示性材料,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的“引路人”,是學生理清內容主題與學習要求,進行自主學習的“腳手架”。教師明確“教什么”“如何教”,學生明白“學什么”“如何學”。
二、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單元導語的特色
(一)單元導語的表達特點
單元導語作為一個單元的引導性材料,相當于一堂課的導入。縱觀部編本必修兩冊的教材,單元導語的語言簡潔、概括性強。表達特點可概括為: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以短句、散句為主,對仗工整,且具有層次性;定中短語、動賓短語居多,讀起來押韻且節奏感強;常引用古文、時文,具有濃厚的文學性與時代性。以下摘取幾則作簡要分析:
由上表可見,單元導語盡管篇幅短小,但精巧細致的結構并配以絕美的語言表達,濃縮選文的精華為學習本單元營造特定的學習氛圍,并喚起學生的人文情懷。且在敘述方式上常以第一人稱“我們”出現,情感真摯,易引發學生的歸屬感及認同感,實現與學生的共情。
(二)單元導語結構的平衡性
首先,“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是以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組織單元導語,以兼顧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彌補以往拘泥于人文主題的不足。“為何要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是因為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這是前些年實施課改、提倡人文性的結果。但主題單元結構有問題,只照顧到人文性,而忽略語文教學的規律”[2](7)。現以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教師可依據單元導語制定以下學習目標:了解作者關于學習的態度、方法、意義的觀點;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單元目標的制定可知,單元導語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實際上融合了本單元總的學習目標。雙線建構給予了師生最清晰的材料,平衡了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發展。
(三)單元主題的貼合性與關聯性
首先,人教版必修教材習慣以體裁為選文標準,如必修一的“閱讀與鑒賞”這一學習活動部分,分別以現代詩歌、古代記敘散文、寫人記事散文、新聞和報告文學編排單元,且在單元導語的第一句話中明確點出本單元學習的體裁類型。部編本單元導語往往開篇點題,使師生明確把握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且單元選文常體現出相關的主題,每一主題都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并非隨意選擇主題編排內容。如對于剛上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對青春、對未來人生出現過迷茫,需要一定的指引。通過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對“青春”這一主題的學習,會點燃學生的激情。其中有抒發青春激情和豪情壯志的《沁園春·長沙》,憂國傷時、渴望報國的《女神》《紅燭》,展現青春之美的《百合花》。通過學習本單元,學生思考青春的價值及未來的發展。可見,部編本教材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發展水平,更能引起學生共鳴,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各單元導語的人文主題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整個必修教材的學習中相互聯系。“人文主題的設計充分考慮考慮新時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長的需要,涉及面寬,但聚焦在‘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三方面”[3](5)。如有關“文化自信”這一方面的,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單元,現摘取單元導語的相關語句加以分析:
可見,部編本高中語文教材在各人文主題中存在一條隱性線索將單元貫穿起來。正如溫儒敏教授所說:“我們要努力避免的是‘表面文章和‘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機融入式價值觀,化為語文‘血肉。”[2](9)
(四)語文要素在組織形式上呈螺旋式
部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的單元導語顯示出各單元的語文要素相互聯系,并呈螺旋式組織。不同單元對學習能力有不同的學習要求,且會在單元導語中對師生加以提示。以下摘取必修上下兩冊有關小說學習的要求:
由上表可知,從起初的學習、欣賞到小說創作,再到整本書閱讀,學習要點并非和盤托出,而是循序漸進地呈現出來,使學生對語文要素的習得實現螺旋式上升。所以,語文要素的掌握是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中得以建構的。
三、部編本單元導語的應用價值
(一)教師順“導”而教
1.準確定位,整體把握。
教師由導語入手,找準學習要點,再據此分析課文,并參照“學習提示”和“單元學習任務”,準確地把該單元劃分到相應的學習任務群中,實現“群文教學”。總的來說,教材編者依照前后照應的編寫原則,在每一單元之前安排單元導語并在單元之后編寫“單元學習任務”,形成前有導入、后有任務的編寫結構。以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導語中提示的學習要點為:了解作者對于學習的觀點與態度,學習表達觀點的方法,并闡述自己的看法。與之對應的“單元學習任務”提出:“閱讀本單元課文,梳理作者的論述思路,體會說理藝術,看作者如何闡釋‘學習之道的。”[1](103)并且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提示”中,有對該課文學習要點的細化。教師可以整體系統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以便在備課及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所側重。
2.探索創新,開展特色教學。
從單元導語的解讀中,教師知道教材中的必教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加工整理,為創造性教學留有余地。教師可依據單元導語中明確的人文主題或語文要素,進行幾個單元的相關學習,積極開展專題學習。如必修上冊第二單元與必修下冊第四單元都要求學生學會辨析信息,提高媒介素養。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教材,自由組織單元,開展“提高媒介素養,進行理性決策”的單元學習。
(二)學生依“導”而學
1.提煉要點,自主學習。
單元導語,作為一種引導性的學習材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方向,指導學生學習自讀課文。如《荷塘月色》在部編本必修上冊為自讀課文,如果沒有單元導語的提示,學生很可能沉浸在美景當中,忽略作者的情感變化及對人生的思考。反之,通過對單元導語的解讀,學生既可以想象出語言文字渲染的自然意境,又可以體會到文辭之間蘊含的深厚的人文內涵。相比部編本教材,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在單元導語中并未對《荷塘月色》等一類寫景狀物散文的語文要素予以過多說明,僅提示學生關注精彩語句,并熟讀成誦,加以鑒賞。可見,部編本教材更加關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覺承擔起學習責任,自主確立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與方法,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2.喚醒舊知,內化新知。
單元導語是在學生學習新知之前出現的一種概括性材料。正如奧蘇貝爾在有意義學習原則中提出的“先行組織策略”,即一種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出現的引導性材料,可對新知識學習提供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的可辨別性。如部編本必修上冊第六單元要求學生掌握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學會闡述自己的觀點。下冊第八單元的導語提出:“鑒賞文章的說理藝術,學會在辯證分析與合理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4](83)學生在之前學習中對論證、說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通過新一單元的導語的引導,回想起有關論證、說理的知識,為形成更高水平的理性思維奠定基礎。因此,看似“邊角料”的單元導語卻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最佳材料。
四、結語
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改變了“一綱多本”的局面,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為編寫依據,符合一線教師的需要,重視對學生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保證教材質量。部編本教材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組織單元,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給予學生學習引導,單元導語便在其中起到統領、協調的作用。教師和學生充分挖掘單元導語的內涵,促進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6).
[3]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