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青蛙
簡介
張濟海,山東莘縣人,1955年1月生,教授,碩導。
自幼受隨父學書,少年即寫得一手好字,因書畫特長十五歲被特招入伍,癡情於翰墨已半個多世紀。
取法二王、心追二爨、神接漢魏,以軍人之懷,開“刀劈斧鑿”之書風。
獨創“以意賦形”的創作理念,作品風格依書寫內容而變化,打破了千作一面的局限,把書寫變成真正的創作。
主張“德、識、技”三位一體書學實踐,注重個人品德培養、學識修養和技能訓練的一體化提升,直達“書法即心法”、“書寫即書人”的書道境界。
代表作《厚德載物》永久性鐫刻于八達嶺長城居庸關;《中國風》展現于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部分作品連續高價成交於翰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賣會。
著有《書法教程》、《教師板書入門》、《書法大道365》、《書法心靈軌》、《張濟海書法作品選》,主編《封龍杯全國書法大獎賽優秀作品集》、《燕趙風——書畫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張濟海先生是一位當代書壇具有強烈藝術個性的書法家。其作品的美學價值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書學的包容與現代審美意識的覺悟,從而奠定了他在當代書法史上的重要位置。
先生門生甚多,我豈敢妄列其下。好在,近些年來與其多有長談,觀其舞墨,聆其教誨,深感獲益良多。他曾多次示我關注書法眼光問題,引領我在書法藝術的審美上不斷提升眼力境界。縱然他近年來因執念“筆墨變法”偶遭非議,而我卻從中窺見他的強烈的藝術自覺與亮光。
陳傳席老師曾強烈地提出:“在傳統面前你只管打進去,不怕出不來”。張濟海老師正是一位既善于“打進去”又善于“打出來”的高手。所以他不像那些為了打進去而打進去,為了打出來而打出來的書家寫得那么拘謹,活得那么累。他意逮晉人的秀逸和諧,唐人的謹嚴壯美,明清的跌宕縱怒,講究形意合一,瀟瀟灑灑,獨特的藝術個性與審美眼光,潛化在不經意的抒發之中。觀其40年前的初作,藝術天性早有微露,那種不可淹滅的藝術個性在他后來的作品中始終閃爍著生命的火花。觀其中年作品也尚可尋味出植根北碑,汲取南貼的影子,且碑帖之精華在他的筆端下,已如鹽之化水,視之難見而味之可得。觀其近年書作,偏愛行草風韻,在擁有雄厚根基的基礎上,推行花甲創變,以天真質樸,靈動多變卻又不失沉厚大氣的風度鑄就了風格獨特一代大家的背影。
張濟海先生作為意賦形的創作流派領銜者,其創作強調傳統法度,而又不拘于成法,神與古合,法與古離。他始終堅持心法修煉先于技法鍛煉,揣悟傳統筆墨之理法,常常在通中求靈,靈中求變,每一幅作品,字字獨立,而氣韻連貫,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結字新,每一個字都有一種意境,仿佛都在訴說一個特別的故事;他用筆奇,起筆藏露多變,力求奇正相間,而行筆則一任自然,且不失筆筆中鋒,無垂不縮,無往不復,一波三折,氣力充沛,大有刀劈斧鑿之形影。印象更深的是他筆下含蘊、凝煉、蒼辣的橫畫常常夏然而止,如截鐵斷石。個性鮮明的“捺”劃更有意氣不至決不草率收筆的決然與定力。還值得關注的是,他近來的許多行書,顯示出濃郁的自我感,并參以“二翼”和唐人寫經的筆意,融會貫通,顯得尤為灑脫悅目,隨意中又頗能見識匠心,這種匠心的可感知性,大大地豐富了作品的感染力,使字里行間溢發與升騰出幾分難得的野逸和奇崛。
論能量書法
能量書法,就是書法家經過修煉,運用潛意識主動將宇宙能量注入書法作品之中,使書法作品充滿神奇而有益宇的宙能量。
看似有點玄妙,但確實是具有科學依據的客觀存在。
現代科學認為,能量是一切物質運動的共同屬性。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建立了能量公式E=mc2,即能量等于質量與速度二次方之積。這個公式說明,質量和能量是對物質存在的兩種表述,對物質的度量稱作質量,對物質運動的度量則稱之為能量,而物質每時每刻都處于運動之中,因此,能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能量的世界中。
能量轉換與能量守恒定律證明,能量對應于不同的物質運動有各種形式,彼此可以相互轉換,但總量不變。能量不會被消滅,也不能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量子生物學認為,宇宙萬物之間包括物質與精神之間,每時每刻都以量子引力的方式進行著能量交換,一事物的運動及運動方式在另一事物運動及運動方式上的產生的結果就是信息,因此宇宙萬物皆有全息性。量子盡管無比小,但卻包含了宇宙的信息。我們常說的“一葉知秋”、“滴水見海”就是這個道理。書法是用心靈打造的藝術品,必然帶有人的能量信息。公安部門用筆跡破譯案件,就是依據這一原理。如此說來,普通書法作品也會帶有一定的能量,但是,能量書法卻不同于普通書法。普通書法呈現出的能量是不自覺的、無選擇的且較弱,而能量書法是書法家在能量書法理論指導下,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將宇宙有益信息注入書法作品之中,使作品呈現出自覺、正面、強大的宇宙能量,是天、人、書的合一。也就是說,能量書法作品呈現的是積極向上而不是頹廢,向善而不是丑惡,和諧而不是混亂的宇宙能量,是與外部世界高度和諧統一的藝術精品。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們的意識由顯意識與潛意識兩部分構成,分別負責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就是通過顯意識與潛意識兩種思維形式進行的,不過,顯意識只能占到5%,而潛意識卻占了95%。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對事物的認知僅依賴于顯意識,而聰慧的先哲們則主要是靠潛意識。他們用心靈的智庫與大自然和諧溝通,揭示了宇宙的奧妙。例如釋迦摩尼佛,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見到世界的真相是空的,盡是一片光而已。時至今日,量子力學已經把物質分解到“夸克”,用科學從微觀上證明了佛祖的智慧是正確的。再如,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對臟腑經絡等問題的精辟闡述,揭示了許多現代科學尚不能確切解釋的客觀存在。
潛意識又稱“右腦意識”、“宇宙意識”,是超越三度空間的第四度空間世界。愛因斯坦把它定位為“時間和空間合二為一的世界”。潛意識聚集了人類數百萬年來的遺傳基因信息,是潛藏的一股神秘力量。《腦內革命》作者、著名醫學博士春山茂雄則稱它為“祖先腦”,是人類原本具備卻忘了使用的能力,這種能力我們稱為“潛力”。潛意識中聚集著人的許多心理能量,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平時,潛意識由顯意識指揮著,一旦失控,潛意識就掌握了支配權,其能量就被釋放出來。人們的夢境與醉境都是潛意識支配的結果。如果顯意識始終控制壓抑潛意識,潛意識的能量就會越聚越大。一旦推翻顯意識的統治,就會肆無忌憚地泛濫,這便是精神失常、精神病發生的原因。能量書法是創作者通過有控制、有引導地釋放與運用潛意識的能量,用“意念”將“信息符號”注入到書法作品之中,使其成為帶有高能量的“能量書法”。欣賞者通過能量書法作品與創作者達成心靈共振,使其心理能量得到有效釋放,從而取得身心的和諧,這就是能量書法作品的真正價值所在。
意念是生命場及生命信息流體的氣機系統,是潛意識的主要功能。因為“意念”和構成萬物的形而上的“氣”,在編碼、程序和氣機信息上相通,所以只有“意念”才可能與“氣”相互感應溝通。“意念”具有“波——粒”兩重性,在光速以內是可見物質,在超光速之時是不可見物質。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意念”對物質的運動賦予信息量。能量書法創作要求作者熟練掌握運用“意念”力的方法。這必須經過長期“修煉”才能達到。
“修煉”是對心靈的凈化過程,使自己進入一種更高次元的生活。把執著于人情世故,用修煉中發現的更深層次的生命奧妙和取得的內在力量所替代,重新建立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一種嶄新的關系,從而真正認識自我,開發內在潛能。具體來說,要經歷三個層面的修煉。第一層是“手中有筆”,這是一名書法家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通過手中之筆墨表達思想。第二層是“心中有象”,忘卻手中之筆,只有心意,如同打太極拳,氣在先,手在后,旨在把思想生發出來。第三層是“心手兩忘”,這就是“天、人、書”合一的最高境界,也是能量書法創作的基本方法。要求充分發揮潛意識的“意念”功能,通過調整呼吸、意守穴位、體感內省、默念口訣、念師默像等多種方法不斷排出各種雜念,達到一念代萬念,混混沌沌,恍恍惚惚。老子《道德經》“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就是對這種狀態的描述。佛家稱之為“入空”,道家稱之為“守一”。隨著入靜程度加深,身體與心性等都會自動慢慢開始轉化,超過理智的界限,進入一種非理智境界。此時,一切邏輯被中止,人與宇宙融合而一,我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是我,凡胎肉體爆發出智慧的光芒,從而獲得強大的意念力,使無窮的宇宙能量源源不斷通過創作者進入書法作品之中,人與宇宙統一度越高,信息能量就越強,書法作品也就越具美感和傳神。能量書法就是這樣誕生的。
總之,能量書法理論認為宇宙是一個帶有巨大能量的生命體,人是宇宙的一分子,是宇宙演化的產物。書法藝術是人們心靈的軌跡,帶有人的能量信息密碼。能量書法不僅要求書法家有技能、有知識,更要有修為。
還應當指出,能量書法不僅要求創作者,而且還要求欣賞者和評價者都應該貫穿“天人書”合一的原則,這樣才能真正體會生命與藝術和諧統一的愉悅,使身心得到全方位調整,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因為能量書法要求人們樹立與外部世界相協調一致的即積極、向善與和諧的世界觀,用以規范個人的德行與品質,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所以,倡導能量書法,不僅是書法發展本身的需要,更具有時代社會意義。
“技近乎道”。量子生物學的誕生,推動了人體科學發展,使古老的東方智慧煥發出青春。當代科學泰斗錢學森早在八十年代就預言:人體科學“本身就打破現代科學體系,最后將引起科學革命”。隨著未來科學的發展,我們將會發現,西方的邏輯、科學,最終將與東方的神秘主義的直覺智慧相通,形成一門科學與藝術相統一的、嶄新的思想理論體系,它必將把書法藝術帶入一條天、人、書合一的廣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