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改造,社會最需要的人才不是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而是應用型和操作型人才。教育事業屬于人力資源供給范疇,面對供給側改革背景,高職院校面臨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求,全面提高人才輸出質量,為經濟建設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本研究主要分析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以期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人才結構化
引 言
新常態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需求大幅增加,面對供給側改革背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應該關注創新創業教育事業建設,給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精神、創業能力養成提供契機。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1.供給體系亟待完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首先,“開放合作、多元發展”的大環境還沒有形成,創業精神在教育改革與教學實踐中沒有得到滲透,缺乏“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其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刻板、僵化,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第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還需要改善,在政策扶持、機制引導方面還需要加強,校園文化中創新創業氛圍不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2.供給模式趨于同質。我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起步晚,尤其是在實踐層面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創新創業教育沒有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與職業人才培養體系脫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同質化問題十分明顯,多數高職院校沿用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無法體現現代職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所體現出來的層次性、差異性、系統性、多樣性優勢,“共性突出、特性不足”,不符合教育供給側改革需求。
3.供給方式缺乏靈活性。在各級政府支持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建設事業獲得發展,但是這個過程中改革理念滯后、創新意識不足以及理論和實踐脫節等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具體來說:第一,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正確認知,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創新創業教育在職業教育發展中依然處于邊緣化地位;第二,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之間聯合不緊密,在職業人才培養方面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沒有聯合形成人才培養體系;第三,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依然大范圍應用,新型教學方法應用范圍小、效果不理想;第四,課程設置方面創新創業課程開設數量少、缺乏實踐性;第五,教材內容更新慢、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第六,實踐基地利用率不高,存在 “重建設、輕管理”現象。
4.供給資源共享機制不完善
資源配置水平關系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情況,受本位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等不良因素的影響,當前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缺乏整合與共享機制。第一,內部資源整合不利,管理不統一,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力度不足,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機制尚且沒有形成;第二,外部資源整合方面,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和服務平臺都沒有形成,教育資源閑置問題嚴重。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對策
1.建設與完善“精準供給”體系。當前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目標就是培養適應供給側改革需求的職業人才。
第一,堅持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理念,構建開放性、多元化的教育指導理念體系,弘揚創業精神,建設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文化。第二,推進專業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滿足新時期高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體現教育指導理念與教學體系的靈活性。第三,創建更具包容性、開放性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完善容錯機制,形成全校師生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其四,增加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經費投入,拓展投資渠道,打造政府和社會投資機構積極參與的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機制。
2.建設“精準供給”模式。首先,學校要搭建創新創業課程平臺,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其次,政府、企業和社會機構合理推進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再次,建立實踐學習基地,給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機會;最后,構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依托政府、社會力量,選擇更適合高職學生的創業項目、積極開展創業評估活動,幫助解決高職學生創業過程中的融資、孵化等環節出現的難題。建立起“課程、培訓、實踐、服務”四位一體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
3.創新“精準供給”方式。“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與行業發展之間的有效融合,提高了行業發展效率,當然教育領域中也不例外,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院校發展應該著眼于構建精準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模式。其一,樹立正確的發展意識。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自身發展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融合,解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力度不足的問題。其二,優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高職院校應該關注專業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兩個模塊之間的有機融合,基于人才培養需求,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2]。其三,革新教學方法。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項目驅動教學法、討論參與教學法的教學應用價值都得到肯定,作為高等職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者,應該致力于應用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混合式、翻轉式課堂,營造創新教育環境。
4.整合“精準供給”資源。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達成需要精準的資源支持,校內外要形成合力。內部資源整合。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強有力的教育領導小組,落實教育資源整合與管理責任,領導小組成員協調統籌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形成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體系;積極整合外部資源。政府和社會機構也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教育資源,高職院校應該充分整合與利用外部資源,建立開放性的資源整合機制,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的創業項目與資本的對接服務平臺,發揮區域內創業教育聯盟的作用,推動“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3]。職業院校、政府、企業深化合作,推進外部資源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務體系,打造更具教育服務價值的政策與制度環境。
5.打造“精準供給”隊伍。師資隊伍建設是支撐教育發展目標實現的客觀條件,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目標驅動下,高職院校的供給隊伍建設也是核心任務。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給學生提供精準的創新創業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從“看客”發展為“創客”。高職院校要強化創新創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科學的職務評聘、考核制度為基礎,督促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成長與自我提升,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力的師資支持。高職教師要明確自身在職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責任,結合供給側改革需求,成為具備指導學生創業的新型教師,發揮教師的教學引導和實踐指導作用。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創新創業活動,積累實踐經驗,深化理論與創業案例研究,推進高職創新創業師資團隊建設,引導教師創新意識覺醒、創業體驗豐富、教學指導能力提升,通過職稱評定、工作量認定、薪資調整等方式調動教育人才工作積極性。重點給高職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增加外出參與培訓的教師比例、允許教師掛職鍛煉。外部教育資源引入也十分重要,以“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為原則,聘請創業成功人士、知名企業家到校指導,突出高職創新創業教師團隊的專業優勢。
結束語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對精準輸出經濟建設人才有積極意義。因此,高職院校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拓展教研領域、創新發展視角,給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缺乏對供給側改革需求的考量,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基于此,本研究嘗試分析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對策,旨在實現精準的人才輸出目標,更好地服務企業、地區經濟發展。
課題名稱:貴州省教育廳職業教育科研項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貴州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優化研究》(GZZJ--Q2019023)
參考文獻:
[1]馮趙建.京津冀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6,11(11):21-22.
[2]胡小峰.基于“實踐——引導——反思”模式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2(24):133-134.
[3]張鋒.校企合作視角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