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孕育興起,國內經濟發展方式有待轉變,亟需抓住機遇,改變現狀,要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進行全面創新,推進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共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機制體制改革,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關鍵詞: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協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科技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在于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是引領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第一動力。制度創新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內生力量。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全面創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雙輪驅動,推動我國經濟結構順利轉型,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
一、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的推動作用
1. 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1]6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和進步意味著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意味著新的增長動力源泉的形成,以新技術取代舊技術,以智能型技術取代勞動密集型技術,以改變我國依靠勞動力、資源及成本優勢所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制度創新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倘若作為科技創新重要保障的制度環境停滯不前,阻礙科技創新和進步,技術成果得不到更新,必然會影響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貢獻。科技創新發展必然要打破阻礙創新的制度堡壘,破除科技領域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提供新的增長動力支撐,制度創新為科技創新創造全面、穩定的環境以推進科技創新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驅動力。因此,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作用、協同發展,共同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
2. 科技創新一定程度上推動制度創新
科技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制度創新,特別是當原來的制度體系嚴重阻礙科技創新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時,科技創新就會對原有的制度體系提出變革要求。當前隨著科技進步、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原有的科技體制機制暴露出其弊端:科技與經濟脫節、科技人才培養體制不完善、科技管理體系矛盾突出、知識產權體系不完善等等。原有的科技體制機制暴露出其弊端將逐漸成為阻礙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由此,科技創新必須要打破原來的制度體系的藩籬,改革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清除有形無形“柵欄”,打破院內院外“圍墻”,變革制度環境以適應生產力發展。
3. 制度創新助推科技創新向前邁進
“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1]5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與措施加速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對科技體制和知識分子政策作出重大改革: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保障,組建科研機構;改造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引導科技工作面向經濟;大幅度增加我國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開展重大科技活動,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改革科技管理體系、科技計劃體系、經費保障體系、人才管理體系等制度體系。同時,制度創新激發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活力和創造力。“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1]11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將人才資源擺在戰略資源位置,加快建設和完善創新人才發展機制,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同時,為確保人才隊伍建設,要完善人才培養,改進人才評價機制,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創新人才的創造力和活力。
二、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的路徑
1. 堅定“四個自信”
創新是基于自身制度、道路、理論、文化的認知與認可上,對阻礙自身進步因素的革新與變革,需要以堅定“四個自信”給予力量支撐。堅定制度自信,充分發揮黨的全面領導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體系保障;堅定道路自信,堅決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握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推動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和機制體制創新發展;堅定理論自信,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科學理論指導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實踐;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刻苦奮斗、堅持不懈、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
2. 堅持解放思想
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去除與創新發展不相適應的甚至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2]解放思想,需要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要著眼現實,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抓住事物本質,與時俱進,從不可為中尋得可為,從熟視無睹中窺探機遇,從問題中獲得解放生機。離開現實、脫離問題、固步自封的思想解放是不科學的、無意義的。倘若思想解放脫離現實和時代潮流,以舊思想觀念應對新問題,必然會陷入本本主義困境,前進的腳步必然會受阻,改革、創新也會停滯不前。當前,世界處于科技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唯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思想禁錮,才能不斷加深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力度,推進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
3. 全面深化改革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并堅定不移推進。”[3]改革的廣度、深度和力度決定了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質量和成效。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需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從科技體制機制和經濟社會領域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創新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優化創新資源配置體制機制,完善政績考核體系;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積極作為,發揮市場創新資源配置的力量和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加強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和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力,著力共同攻克關鍵技術,加快解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問題,破解科研和經濟“兩張皮”的痼疾;加強科技創新協調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各部門、各方面協調發展,建立和健全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
總而言之,在國際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需要發揮其引導作用,推進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和完善科技創新機制體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實現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65,59,117.
[2]習近平.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當代黨員,2019(08):4-7.
[3]習近平.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N]. 人民日報,2016-06-01(002).
( 作者簡介:王玉婷,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