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燕
【摘要】暫差生的差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轉變暫差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暫差生都會出現反復的現象,這很正常。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千萬不能說出氣餒的話,一定要耐心引導,用愛點燃信心。拉近與暫差生的距離,消除隔閡,真心與生溝通。當暫差生犯錯誤時,老師切記不能一味地訓斥或尖刻的挖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是要用愛感化,用寬容替代懲罰。轉變暫差生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我們只要關心、愛護他們,做深入細致的工作,以心交心,用愛感化,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心,使他們有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
【關鍵詞】暫差生;耐心引導;真心溝通;用愛感化;寬容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身為班主任和年級組長的我,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學生真誠相處。教學路上,在轉變暫差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個班級里,總有一些暫差生。我堅持用愛點燃信心,真心與生溝通,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此,我談談二十幾年來轉變暫差生的幾點體會。
一、耐心引導,用愛點燃信心
教書育人的路上,我轉化了無數暫差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暫差生的差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轉變暫差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暫差生都會出現反復的現象,這很正常。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耐心引導,用愛點燃信心。千萬不能說出氣餒的話,一定要不厭其煩地引導,給予信心。比如,來到實小的第一年,有個男同學英語成績40多分,我在課堂上發現這位同學想學卻毫無信心,于是我選了他當組長,他立即反應:“我行嗎,摸底考才48分。”我說:“老師說你行,你就行。”接下來,這孩子上課特認真,每一節英語課兩眼發光,幾個星期后,他悄悄地告訴我:“老師,我按照您的方法學,發現原來單詞不難記。”但是在第二單元的測試中,試題難度較大,基礎差的他一下子就被難倒了。考完試后,我馬上找他談心,并且告訴他如何彌補之前的知識。在他迷茫時及時給予引導,讓即將要熄滅的火苗再一次燃起來。在他找到信心后,我接著讓他當我的助手,教小組成員,這一教,孩子學得更快,記得更牢。家長不止一次跟我說:“老師,這孩子語文、數學都好,就英語不行,之前都是抱著英語書哭。”家長很配合我,一次次放學后,站在教室門口等她的兒子教完組員才回家。兩個單元下來,這位同學的英語成績上升到70分,家庭作業完全沒障礙。到了期末,又從70分進步到80分。孩子的家長很滿意,覺得80分應該是兒子的最高極限了,沒想到第二學期的最后總復習階段,這孩子竟然多次獲得了90分以上的成績。
在這整個過程,我并沒有天天輔導他,更多的是讓他喜歡我,然后耐心引導,用愛點燃信心,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消除隔閡,真心與生溝通
大多數暫差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卑的心理,不愿意與其他同學交流。使暫差生接近集體,消除同學之間的隔閡,既能使暫差生受到正面影響,又能形成良好的班風。身為一名級長,對于有困難的班級我都能耐心、細致地做好協助工作。如六二班調皮搗蛋的小鵬同學,在每個大課間都躲在洗手間,不愿意參加課間活動。有好幾次,班主任劉老師都很著急,拿他沒辦法。于是,我在一個課間時在洗手間把這位同學帶到了辦公室。一開始我并沒追問他為什么不去參加課間活動,只是讓他幫忙翻作業本。于是,他很樂意地接受了這份“差事”。第二天的大課間他竟然不躲洗手間了,自己跑來找我,說是要給我幫忙。我見他愿意靠近我了,就趁機和他聊天,消除隔閡。我給這孩子講了自己讀書時體育特別差,跑步老是不及格。沒想到他笑出聲,還說他跑步很厲害。這時,我立馬約他大課間一起跑。他的臉色馬上晴轉多云,不吭聲。于是,我摸摸他的腦袋瓜,小聲地問原因。最后,他嘀咕:“不想和同學們一起跑。”我鼓勵他:“放心吧,我們兩個一起跑。難道你怕輸我?”他立刻抬起頭,大聲說:“才不會呢。比就比,誰怕誰!”就這樣,這位從不參加課間活動的同學終于邁開了第一步,之后每一次大課間他都沒缺席。可見,對暫差生的教育,必須先拉近距離,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真心,這樣才能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從而得以轉變。
三、用愛感化,寬容替代懲罰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特別是暫差生,犯錯誤更是家常便飯。面對學生的犯錯,我認為教師的寬容能使學生感受到溫暖的關愛,更容易從內心上感化學生,教育效果遠遠勝于懲罰。
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切記不能一味地訓斥或尖刻的挖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是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分析錯誤的緣由和提出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當然,學生是否尊重老師,也直接影響著感化教育的效果。要想感化學生,就要從各方面了解學生,寬容和愛護學生,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從而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我從不張口就罵,而是循循善誘,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接著我會從他自身的閃光點來說服教育他,因勢利導,用愛感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愿意改正錯誤。一直以來,我在學生的眼里都是一位嚴厲的老師。所以,當學生感受到我的寬容時都會很開心,更愿意接受我的教導。
我記得有一次,我任教班級的“老大”在英語課堂上故意用中文加上怪腔來讀單詞,引得全班哈哈大笑。頓時,整個課堂都亂哄哄,瞬間失去了控制。這時,我并沒有懲罰他,而是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順勢也用這腔調跟大家聊起來。沒想到大家竟然安靜下來,“老大”當場低下頭。這時,我趁機鼓勵大家學英語要大膽說,但不是瞎說。“老大”見我原諒了他,重新抬起頭,比之前更認真地聽課了。其他同學也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轉變暫差生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我們只要關心、愛護他們,做深入細致的工作,以心交心,用愛感化,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心,使他們有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暫差生一定只是暫時的落后,他日定能成為合格乃至優秀的人才。